一点纰漏。
两个大男人整天藏在窝棚里,很容易被周围的大婶大娘看出端倪。
所以。
李爱国还得不时的大姨家里走动,装出是来走亲戚的样子。
没想到就是那么几次有限的外出,竟然被邻居朱大红盯上了。
朱大红长得跟猪八戒他二姨似的,听说李爱国是外地人,当时就表示要招他当上面女婿。
当然,人家也有那个资本。
朱大红是木材厂的木工,比男同志还有力气,每次能扛两根原木,每月能挣25块钱。
并且家里趁了两间窝棚。
用朱大红的话说,只要李爱国嫁过去,只要整天躺在床上就可以了。
李爱国瞅瞅她下巴上冒出密密麻麻的胡须,再看看抖动的喉结,吓得当场落荒而逃。
就这种烂桃花还引得了老黑的嫉妒。
用老黑的话说:这样的女人,留在家里放心,不会被别的男人惦记,不耽误他出任务。
李爱国只能对他竖起大拇指。
只是朱大红看不上老黑,说是害怕晚上丢了,找不到人。
这个理由让老黑着实伤心了几天,委屈得跟个孩子似的。
平淡乏味的日子一天天过去。
就当李爱国几乎忘记了陈雪茹长相的时候。
好消息传来了。
那支专门负责监控的队伍,终于来到了县城。
小组由四人组成。
老实憨厚的中年男同志,唠唠叨叨的中年妇女,相貌平平的小青年和嘴角含笑的小媳妇儿。
四人是一家四口,住在距离金鱼家不远的棚屋里。
中年男同志因为左腿有毛病。
每天只能坐在屋檐下晒太阳,时不时扯着大嗓门,跟左邻右舍打招呼。
中年妇女灰头土面,每天忙着买菜做饭。
为了节省一点煤球,煤炉里每次都会少放一块煤球。
因此经常需要到邻居家引煤火,其中就有金鱼家。
小青年和小媳妇则在纺织厂里工作,跟章晓丽是一个车间的工友。
因为热情大方,三人很快成了朋友。
在交接的初期,李爱国曾数次从这一家人门口路过,还跟一家四口都攀谈过,还曾为中年妇女引过煤球,愣是没有发现一点纰漏。
直到办理正式的交接手续,转交观鸟仪时,李爱国才发现接收方是住在隔壁的中年大叔。
“老陈叔,估计您也不姓陈吧?”
中年大叔接过观鸟仪,装进麻布袋里,他身上的那点严肃劲,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眨眼间,就从一位特殊工作者,重新变回了那个瘸了腿,只能通过骂媳妇儿来发泄内心怒火的中年人。
中年大叔一脸的茫然,挠挠头,憨厚的说道:“娃子,你说啥啊?俺祖宗十八辈都姓陈,你咋能给俺换姓呢?”
目瞪口呆中。
中年大叔拄着拐棍,一瘸一拐的离开了屋子。
片刻之后,外面传来一阵怒骂声:“你这婆娘是不是找打,告诉过你多少次,炒菜要少放点盐,盐不用花钱买啊!你咋总忘记。”
随后便是一阵棍子击打在肉体上的声音。
中年女人哀求的痛哭声,以及两个年轻人苦苦相劝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打破了附近的平静。
隔壁的张木匠探出脑袋,苦笑摇头:“老陈家媳妇儿又挨打了。”
“也不能都怪老陈,谁家碰上个炒菜不放盐的媳妇儿,能不发火?”对面的刘大婶撇撇嘴说道。
对面杜民家的窗子前一道人影闪过,窗子再次关了起来。
李爱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什么叫做专业,这就是了!
交接了监视任务之后,李爱国跟着老黑回到造船厂。
在路上,李爱国内心产生了一个疑惑。
这四个负责监视的同志,是不是真正的一家四口人。
他曾就这个问题询问过老猫,得到了只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你觉得呢?”
李爱国心中一叹。
数年如一日,伪装成另外一个人,只为了获得最终的胜利。
这些人实在是值得敬佩。
相比之下。
自己新婚当天出发执行任务这点小事,简直就不值得一提。
最关键的是,在功劳簿上,永远也不可能出现他们的名字。
他们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李爱国骑着自行车,抬起头看向天空。
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在湛蓝的天空中,夕阳染红了一片天,给洁白的天幕染了信仰的颜色,为世间的景物镀上了橘色的光辉。
回到造船厂后。
老猫将情况通过电报汇报给了【农夫】。
【农夫】很快发回电文。
在电文上。
【农夫】对五人调查小组的工作表示肯定,顺带着表扬了李爱国的打草惊蛇计划和养金鱼计划。
考虑到养金鱼计划是一项长期计划。
也许需要三年,也许需要五年,所以五人小组的任务由周武科长接手。
同时,五人小组也接到了新的任务,需要再近期撤离造船厂。
调查小组营地里,李爱国跟燕子他们一块收拾行李。
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喜事儿!喜事儿!”
李爱国刚抬起头,就看到周武神采奕奕的走进来。
“周科长,什么喜事儿?”燕子将包裹放在床铺上。
周武左右看看,见没有老猫的身影,疑惑道:“你们组长呢?”
经过这阵子的相处,老猫和周武终于化解了前嫌。
两人相互攀谈之下,才发现两人很投脾气,才几天的功夫,就变成了好朋友。
燕子还没开口,外面就传来了一道声音:“老周,什么事儿?”
“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