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装病?真病?
一刻钟后,检验科外围的等候区,坐着消化内科、皮肤科医生和邵院长。检验科的窗口里,检验士乔雅和同事们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出诊带回的两大盒血样,还有大早赶到方沙城求医的平民百姓。恍忽间,检验科又回到了穿越前的繁忙日常,不停叫号抽血和取样化验。医院没网的时候,乔雅已经习惯医生们伸长脖子等报告的样子,然而,今天还要面对等报告的邵院长,还是压力山大。四十五分钟后,报告终于有了结果,消化内科和皮肤科医生们飞快地看完报告后若有所思。
候在一旁的妙音赶紧过去行礼,特别恭敬地问:“医师,是疫病么?”两位医生互看一眼,拿起手机摇人。
一刻钟后,多媒体会议室的大门打开,中医科秦主任、皮肤科医生、消化内科医生、检验科钱主任…一群人鱼贯而入,跟在最后的是妙音、大长公主和魏璋。
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邵院长旁听。
投影上是检验各项的综合分析,各科医生的意见,以及中医科秦主任与郑院使的语音聊天详情,最终认定,国都城八十四人的大宅子并未发生时疫。发热的三人也只是感染风寒。
妙音和大长公主听完结论,着实长舒一口气,却在瞬间感觉到气氛不对,医师们的神色都不像没事的样子。
魏璋拿出手机发出视频聊天邀请,于是,景祐帝在国都城也能参加这次会议。
景祐帝一出现,立刻向医生们点头致意:“感谢飞来医馆深夜出诊,礼物已经出城门,夜暮时分就能送达。”
邵院长点头示意:“陛下,客气。”
医生们有些惊讶才几天不见,眼眸深沉、气宇轩昂的景祐帝似乎与赵鸿完全剥离,与在医院睡门诊大厅时判若两人。景祐帝脸上隐约有些喜色:“不是时疫就再好不过,孤不明白,为何那么多人都会抓挠双臂?”
正在这时,心理门诊的莫然医生站起来:“陛下,如果一个群体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或处于可怕又极端的环境,可能出现群体癔病。”“群体癔病?"景祐帝困惑地侧转脸庞,看向郑院使。莫然继续解释:
“比如,这么多人里,有人因为高热出红疹可以暂时离开那个环境,不再担惊受怕,其他人就非常有可能模仿这种情形,让自己有更多机会离开。”“这就是群体癔症产生的基础,这座大宅的人突发也并不是偶然,据我们了解,这家人在前几日被愤怒百姓砸门投掷污物入内”“昨日还有各种咒骂,他们熟知律令,知道自己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心理防线就崩溃…”
“陛下,这些是我们的结论。"莫然说完就坐下了。在现代社会的实际病例中,群体癔病多发于青少年,没想到大郸可以全年龄段发作。
景祐帝与郑院使说了些悄悄话,又看向莫然:“所以,他们装病?”“可以这么说。"莫然点头。
景祐帝微一点头:“了解。”
消化内科廖医生却站起来补充:“陛下,是这样,我们综合分析了所有大郸病人的检验数据,发现得寄生虫的病人非常非常多。”“寄生虫?"景祐帝有些困惑。
“是的,陛下请看。"廖医生放了一部寄生虫病的科教宣传片,时长三十分钟,详细讲述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中间宿主、对人体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感染了寄生虫病的人,有少数会起皮疹伴随瘙痒,所以那座大宅的人并非都是装病,只是高度紧绷的神经会让瘙痒更严重,他们也会抓得更厉害。”“原来如此。“景祐帝点头。
廖医生继续:“陛下,根据郑院使所说,国都城甚至整个大郸都吃一种叫鱼脍的食物(生鱼片),虽然会配八种调味甚至十八种调味料,但这种吃法非常容易染上寄生虫病。”
“生活在大宅里的人,几乎人人吃鱼脍,国都城的私宴、官宴甚至宫宴都有这道菜,甚至还有一种叫骨泳(快刀片活鱼只剩骨架,鱼还活着可以在水中游)的菜,同样会染上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会快速耗损体力、病倒甚至死亡,如果一个国家全是病人,那所有邻国都可以肆意劫掠和抢夺。”
景祐帝深深赞同,说出自己的担忧:“飞来医馆能医治寄生虫病吗?”邵院长接过话茬:“陛下,可以医治,但因为大郸百姓的身体与我们略有不同,药效只有用下来才知道。因为国都城病人太多,驱虫药不够用。”景祐帝沉思片刻:“邵馆长,只要孤能做到的,您尽管提。”邵院长这时觉得赵鸿还是赵鸿,一样的聪慧又牵挂百姓:“陛下,病从口入,预防的成本最低也最高效,您可以做到,只是需要时间和不断的投入。”“您说。”
“上医治未病之病,国都城甚至大郸的州府郡县都像方沙城一样有下水管道,百姓养成喝熟水、饭前便后洗衣的良好习惯。”“这可以大大减少得寄生虫病的概率,但需要坚持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就像大郸正在筹备的治沙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与坚持。”景祐帝沉默了更长时间,才极为笃定地点头:“孤愿意做这个上医,只是需要时间。”
一旁的妙音和大长公主旁听了全程,两人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扬,太好了。谁也没想到,景祐帝提出新要求:“邵馆长,孤能不能借用方才的教学,让太医院、国子监的人都看一遍,哦不,看许多遍。”“孤能否购买飞来医馆的医书,作为国子监或太医院的教材?”邵院长努力控制住嘴角,医院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教材:“陛下,学医之人最重要的是医心,否则学得医术伤人更容易。”景祐帝同意:“孤会命令郑院使多方考核挑选合适的人选来学习,邵院长,还有什么话?”
“陛下,良禽择木而栖,越是人才越有选择权,如果行医仍是卑微不入流的行当,除了被严格限制的医学世家,还有谁会愿意学医再行医呢?”全院医护先是知道了郑院使的坎坷经历,后来在金老的讲解下才知道,大郸各行各业都是世袭制,行医的必须是医学世家不得改行。也就是说,当医生吃再多苦、受再大委屈、拿微薄的薪资,都没有说不的权利,想改行?重罚!
当然,其他行当也是这样,毫无人性可言,意味着人出生那刻起,就能看到人生的尽头,没有任何变化。
渔夫的孩子只能做渔夫,木匠的孩子一辈子都要做木工,绣工的孩子除了刺绣什么都不能做……没有读书的权利,也不能参加春闱秋闱。而高门大户的孩子们,不论天资如何都能进入国子监读书,长大成人可以被选入宫中当差,薪资丰厚,按步就班地加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