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继续说啊
回到皇宫,朱橚才依依不舍的和陈景恪告别,去往坤宁宫拜见父母。
不出意料,被朱元璋各种嫌弃。
朱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全当没听到。
马秀英就完美展示了什么叫慈母,对他全是宽慰夸奖的话,一句责备都没有。
引得朱元璋极为不满,等朱橚离开后,就开始抱怨:
“妹子,你咋不和我一起劝他?他可也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就舍得看他这样不务正业?”
马秀英叹道:“我生了五个儿子,有三个成才,怎么还敢奢求更多。”
他想当太平王爷就随他去吧,只要别和老二那样祸国殃民,我就满足了。”
提起那个二儿子,朱元璋顿时就觉得朱橚顺眼了许多,也不再说什么。
另一边,陈景恪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没有机会专研医术了。
前世流传一个说法,当一个科学家频繁出现在荧幕里,基本意味着他的研究生涯结束了。
原因很简单,科学研究除了需要灵感,还需要大量时间。
数年乃至数十年如一日,才有可能出结果。
频繁抛头露面,就没时间去做研究了。
医术是一个尤为依赖实践的学科,接触的病例越多,医术就越高明。
这也是大家信赖老医生的原因。
孙思邈为何放着好好的权贵不做,非要在全国奔波?
就是为了实践。
而他,从当上太孙伴读那一天开始,就基本没有什么实践的机会了。
就以最近一个月为例,基本每天都在忙,一刻都不得闲。
连医书编写工作都耽搁了,更别提研究医术了。
长此以往,他的医术不退步就不错了,想精进很难。
可作为穿越者,他脑子里有许许多多先进的医学理论。
如果不拿出来,又岂能甘心?
比如外科手术。
严格来说他属于内科,对外科手术的了解,仅停留在理论上。
让他做手术,缝个小伤口还行,别的就超出能力范围了。
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和实验素材,他能慢慢的上手,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可现在,他没这个机会了。
之前他想的是,等有足够的名气了,就出一本书,将外科基础体系搭建起来。
剩下的就交给别的医生来填充了。
可现在,他发现还有更好的选择。
将这些东西教给朱橚,让他去研究。
他对医术感兴趣,又有这方面天份,关键是有这个能力。
甚至比自己更适合做研究。
不说别的,外科手术需要大体老师,他上哪弄去?
依照明律,他敢动别人的尸体,就是死罪。
而朱橚作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儿子,有的是办法弄素材,就算消息走漏也没人敢拿他怎么样。
大不了再被发配一次云南。
上辈子这家伙就被发配过两次,这辈子要是不被发配一次,多不完美。
不过要是他真被发配,那自己这个始作俑者必然会被清算。
所以,教他医术之前,必须要征得朱元璋同意。
一番思索,陈景恪心中已然有了主意。
他先找到朱雄英,将自己的打算说了一遍,并询问他的意见。
作为太孙伴读,收一个藩王当徒弟,必须要经过朱雄英允许才行。
否则无异于背叛。
这一点陈景恪还是拎得清的。
朱雄英仔细询问了缘由之后,笑道:“这是好事啊,皇爷爷就再也不用为五叔发愁了。”
对于这个回答,陈景恪并不意外。
藩王‘胸无大志’,爱好医术文学,这是皇帝最乐于见到的。
朱元璋之所以嫌朱橚不学无术,那是从父亲角度出发的。
朱雄英是太孙,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正逐渐转向皇帝视角。
所以,对于陈景恪传授朱橚医学,他没有反对的理由。
不但同意了,还帮忙出主意:
“伱不要去找皇爷爷,去告诉皇祖母,此事更容易成功。”
这一点和陈景恪想的一样,直接找老朱,大概率是挨骂然后被拒绝。
找马皇后才有成功的可能。
于是,在一次给马秀英检查过身体之后,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周王是我见过医学天分最高的人,且他本人也很喜欢医术,有仁者之心……”
“我想将一些医术密传,传授给他……”
“若周王能将这些密传吃透,并编撰成医书广为传播……”
“将来他在医家的地位,将不弱于张仲景和孙思邈二位神医。”
医术密传?
听到这几个字,马秀英内心就掀起了波澜。
陈景恪这么年轻,就拥有如此高明的医术,已经不是天赋二字所能解释的了。
大家都在猜测,他可能掌握有秘法。
但没有人去追问,因为秘法这东西,乱打听就是死敌。
现在陈景恪的话,相当于是证实了这个猜测。
马秀英很好的将情绪隐藏了下来,问道:
“你当真愿意将密传传给朱橚?还不介意他公之于众?”
陈景恪郑重的点头:“敝帚自珍只会阻碍医学的发展,就算没有周王,我也会将之公之于众。”
马秀英顿时就想到了他正在编写的医书,不禁点头表示赞赏。
“只是我所学的医术,体系太过于庞大,我施展出来的连万一都不到。”
“其中很多,我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都没机会施展,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
“贸然写进医书里,恐会遗祸后人。”
“将这一部分密传传授给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