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规矩出来做做样子好了,私底下大家该如何还是如何。”
“陈伴读真是当今第一奇才,古往今来能有这般才能者,屈指可数。”
虽然陈景恪对外解释,自己家就这情况和天谴无关。
“接下来几年,你就有的忙了。”
蓝玉肯定的说道:“自然是极好的,若不是景恪指出,我还不知道大明存在如此大的隐患。”
徐达心中叹了口气,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蓝玉打仗能力毋庸置疑,让他搞行政是真不适合。
徐达笑呵呵的道:“陈伴读确为大才,不过我觉得有一个人不弱于他。”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过于聪明能干了,是会受到大家忌惮的。
这是什么概念?
想想就知道是多么恐怖了。
徐达轻轻的吐出了两个字:“太孙。”
可他也知道,人力有时而穷。
而且内阁还没有执行权,皇帝批红之后,直接将命令下达给具体的衙门去执行。
表面看是驳回,实际上代表的是执行权。
“咱建立了大明,初步建立了制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现在我们不理解,不是他有问题,而是我们的目光看的不够远。”
虽然还没有正式发生皇位更替,但在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心目中,已经完成了交替。
一一一二五三二零二六六
走在路上众人还在讨论军制改革的问题,显然大家都有很多未尽之言。
因此,他对陈景恪除了亲情和敬佩之外,更多了一层愧疚。
朱标回道:“历朝历代,第一代君主打天下,第二代君主治天下。”
反对太孙?
蓝玉更是对此深信不疑。
朱元璋废除丞相,将所有权利都收归己身,完成了大权独揽。
他不可能和朱元璋一样高强度工作,那么将自己的一部分工作分给别人,就成了必然。
朱元璋沉默许久,他自然不愿意将好不容易收回的权力分出去。
这个权力可就太大了啊。
而朱标也确实没有客气,当即就准备对朝堂做出调整:
“我准备给予内阁票拟之权。”
很多人以为这是独属于皇帝的权力,事实并非如此。
陈景恪苦笑道:“有些问题我也是在实践中发现的,以前您让我讲,我还真不一定能讲的来。”
“魏国何故有此一问,莫非有别的想法不成?”
可同时他又是最适合执行这个计划的人,因为他和陈景恪的关系,确保他就算不理解,也会不打折扣的执行。
施行的都是最严苛的管理制度,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方式,并将之视为真理。
“但既然他极力主张要制定规矩,咱们作为长辈总不能驳了他的面子。”
现在反对文明治军,就是不支持太孙的计划。
“如何让大明变的更好,走的更远,就是你这个继任者的责任了。”
然后朱瞻基整了个大活,给了内阁驳斥之权。
对于行政事务,丞相也有决策权。
票拟就是在奏疏上写字的权力,说白了就是批改奏疏的权力。
很简单的道理,朱雄英的外公是常遇春。
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他都是勋贵集团的利益代表。
不过他不着急,饭要一口一口吃。
朱元璋更是欣慰,说道:“你有这个认识咱就放心了。”
先把相关法规制定出来,以后有的是机会去贯彻。
然后他好奇的问道:“我们和景恪关系莫逆,自然是要支持他的。”
越是如此,他就越是愧疚。
这個人不是太子朱标,而是太孙朱雄英。
别人的想法他都可以不在乎,即便是和朱元璋意见相左了,他都要坚持己见。
如果内阁学士对皇帝的命令不满意,还可以驳回不执行。
哪些权力可以分,又分给谁合适?
当然是将最繁琐的部分分出去。
“我最怕的是,将来因为此事让我们之间产生分歧,最终走向对立。”
蓝玉迟疑了一下,才说道:“景恪太善良了,军队自有军队的规矩,文明是练不出强军的。”
却也不得不考虑,如果陈景恪真的很重视,自己该怎么办?
最终蓝玉还是说道:“如果他真的很重视文明治军,我会支持他的。”
就比如现在,虽然很不认同什么文明治军的理念。
这里不得不说老朱弄的复杂联姻关系,开国勋贵相互联姻,再和皇家联姻。
“太孙准备在军队推行教化,可是我们要怎么展开教化?”
不过有了票拟的内阁,也还是个秘书机构,翻不了天。
朱元璋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颔首道:
指望子孙后代都和他一样勤政是不现实的。
用姻亲关系将大家捆绑在了一起。
一番话说的在场众人都热血沸腾,恨不得大展拳脚大干一番。
然后大明的政治制度,就向着奇葩的道路大步狂奔,拉都拉不回来。
蓝玉微微点头,说道:“我懂了,如果陛下真将此事交给我,我一定会认真推行。”
内阁正式从一个秘书机构,华丽的变成了大明的最高行政机关。
可唯独面对陈景恪,他硬气不起来。
此言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太孙确实关系着他们家族的荣华富贵。
没了。
但同时也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对于精力旺盛的皇帝来说,还能坚持。
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他就是遭天谴了。
徐达等人则起身告退离开。
只要有人能镇得住他,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危险性就大大降低了。
越是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