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也得知了这条消息,但是他们却不敢动。
他们若敢助夏,北部的女真人立马就会活跃起来。
并且辽国皇帝耶律宗真身体有恙,耶律洪基与耶律重元的皇位之争也到了形同水火的程度。
辽国根本就没有精力派兵助夏。
他们知晓大宋若灭掉西夏,下一步肯定会指向燕云。
但他们当下无力提前参战。
只能寄希望于西夏能坚挺一些,尽可能地消耗大宋的兵力。
……
二月十八日,清晨,天微微亮。
南门大街一角。
一个售卖民间小报的伙计,举着一张小报高喊了起来。
“小报嘞!三年后的汴京城是何模样,尽在今日小报中!”
“小报嘞!三年后的汴京城是何模样,尽在今日小报中!”
“小报嘞!三年后的汴京城是何模样,尽在今日小报中!”
……
他的一声声叫喊,将大半条街的百姓都喊了出来。
汴京城百姓喜看小报。
一日不看,都会缺少茶余饭后与朋友扯闲篇的本钱。
他们听到小报中竟描述了三年后的汴京城,纷纷开始购买小报。
而在城内的其他街道,也都上演着抢购小报的一幕。
与此同时。
苏良走出苏宅,吉叔将数张小报递到苏良的手里,然后载着苏良朝御史台奔去。
苏良坐在马车内,开始翻阅小报。
他上衙路途中的大多数早上都是看报。
作为台谏官,必须要在第一时间知晓汴京城内各种消息。
不多时。
苏良被一篇文章吸引到了。
此文名为:《汴京二十四街营造总略草案》。
署名为:汴京商人上官羽。
上官羽,乃是汴京城的一名大商人。
曹佾曾提起过他。
此人乃是房牙(房屋租赁中介)出身,因这些年汴京城房价越来越高,他赚了一大笔钱。
目前的生意除了建房、租房、卖房外,还涉及酒楼、茶楼、质铺等产业。
乃是当下汴京城,财富排名可入前十的大商人。
曹佾与此人打交道时,发现他过于功利,做事八面玲珑,他很不喜欢,交集便不多。
但此人擅于营造名声。
在官衙、同行商人和百姓的名声都还不错。
此草案的内容是——
上官羽欲出资在汴京城内用三年时间改造二十四条“侵街严重、破旧拥挤”的街头胡同,将其变成豪华的酒楼、餐馆、商铺等。
这些街道分别为:内城的小货行巷、布坊街、右甜水巷等;外城的麦秸巷、浴堂巷、牛行街等。
基本都是底层百姓汇聚之处,较为破旧拥挤,与南门大街,御街两侧的繁华楼宇形容了鲜明对比。
说白了。
就是搞拆迁。
他愿以当下市价补偿所有需要迁走的百姓,此外还愿出资修缮这些街道的所有道路。
此乃是个大工程,涉及百姓约有数万人。
他将此草案刊载在小报上。
意在听一听汴京城百姓的想法,若百姓支持,他便会向开封府提出申请。
此草案相当有文采,里面还多次提到了苏良。
他称愿建造汴京二十四街,为汴京城增彩,乃是受到苏良与曹佾建造南郊市集和南郊鞠场的影响。
他意在通过这二十四条街,让汴京城变得更加美好。
其词凿凿。
全都是为了大宋,为了汴京城,为了城内百姓过得更加舒适幸福。
苏良看完后,却微微皱眉。
一刻钟后。
苏良来到了御史台,当即唤来两名吏员。
他拿起笔,将“汴京二十四街营造总略草案”这十二个字圈了起来,然后递给了他们。
“你们立刻去街头搜集百姓讨论此文的声音,待黄昏时汇报。”
“是,中丞!”
二人拿着小报便离开了,他们做这种事情已是轻车熟路。
……
午后,御史台。
苏良正在翻阅近期的邸报,三司使王尧臣大步走了过来,
他将一张小报放在苏良的桌子上,兴奋道:“景明,你看看过此报,这篇汴京二十四街营造总略草案不错啊!”
“改造了汴京城,修缮了道路,减少了脏乱差和侵街的情况,并且一个商人愿意承担一起,不但为朝廷省了钱,以后这些街道所交纳的商税也将成十倍以上增长啊!”
“这个上官羽,懂得为朝廷分忧,实乃一位爱国儒商啊!”
苏良将小报移到一旁,笑着道:“我看过了!此文所述内容,应是先交由包学士处理吧!”
开封府改造,乃包拯份内之事,他若赞同,便可立即汇禀朝廷。
“哼!”
“老夫先去的开封府,然后才来的你这里。”
“你可知那包希仁什么态度,他冷哼一声,说我钻钱眼里了,然后就甩袖离开了,这不是好事吗?”
“汴京城确实侵街严重,是时候整顿了,包学士在其他方面做的都挺好,但对百姓侵街,却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太抱残守缺了!”
“景明,上官羽做此事,也是承你景明和国舅爷之风,此事值得提倡啊!你劝一劝包学士,让他速速向官家汇报,他听你的劝。”
苏良顿时笑了。
“包学士有包学士的想法,不可强求。此事既然已传到了民间街头,那咱们就先听一听百姓的声音吧!待民间讨论热了,朝廷更易处理。”
“嗯嗯,民意大于一切。”
随后,王尧臣与苏良闲聊了几句,便离开了。
……
近黄昏。
苏良派去的两名吏员回来了。
“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