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城,孙氏书楼前。
曹长运被抓后,围观的书生们都有些懵。
近三年来。
曹长运实为眉州书生们的精神领袖。
清廉,博学,勤政,一心为公,政绩斐然。
他所提的“使得眉州成为大宋人文第一州”目标,更是令无数书生愿追随其后,争当做卒。
但今日,一切都破裂了。
他们能接受曹长运因政见不同偏执杀人,但却接受不了自己热衷追求的目标被苏良说得一文不值。
这时。
一名书生终于忍不住了。
“苏先生,难道让眉州成为大宋人文第一州的目标是错的吗?”
“学生认为,曹知县只是一时鬼迷心窍,用错了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若没有杀人,或者他的上官支持他的策略,他依旧是一名好官、贤官,至少在我们眼中,是比庸常的祖知州要强的,他是真心为眉州的未来考虑!”
他问出了所有书生的想法。
苏良环顾四周,望着眉州书生们疑惑的眼神,知晓自己刚才的解释并没有令书生们满意。
他们依旧认为曹长运的目标无错。
只是用错了方式,才酿成此等大错。
苏良微微摇头。
“你们真以为《文兴眉州十三策》施行下去,就能使得眉州成为大宋人文第一州吗?”
“不可能!没有一丝可能!”苏良骤然提高了声音。
“对当下的眉州而言,此目标实乃水中花、镜中月,只是你们心中的幻象!”
“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人文不是目标,而是一座城繁盛到一定程度后,伴生出的一种状态。”
“当下的眉州,若想成为大宋人文第一州,最欠缺的不是诗书礼乐,而是财富!”
“财富?”
听到这两个字。
很多书生都皱起眉头,他们总是以聊“孔方”为耻。
“你们可知,当下眉州的人口户数远远劣于周边的泸州、梓州,农田税、盐、茶、酒等商税亦不如周边。”
“眉州虽有诗文之乡之称,然书业并不能养活所有眉州百姓,这就是在你们眼中,知州祖良为何轻文而重商的原因。”
“若眉州不能富起来,不能使得底层百姓免于饥馑困顿,不能使得商业大兴,如何谈创人文之州?
“人且不能温饱,有何人文可谈?”
“你们可知,眉州的读书人在眉州所有青壮年中,仅不足一成,是你们的声音太大,自以为眉州所有人都想以书为业!”
“若真如《文兴眉州十三策》所言,以地方州税建立书市、书城,真的能使得人人以书为业吗?”
“眉州才有多少读书人?益州路才有多少读书人?你们想过没有,眉州书铺林立,书版精致,为什么许多店铺的生意都不是很好呢?”
“因为从事这一行当的人已经够多了,已然没了发展的空间。”
“眉州书业已经过剩,若再想兴盛,就必须走出眉州,让眉州刻本的书籍传遍天下,然后再回来反哺眉州!”
“兴文与兴商并不冲突,眉州人只有先将眉州发展成为益州路的中心,将眉州变成眉州府,才有资格谈论眉州如何成为大宋人文第一州!”
“作为读书人,不要排斥商贸,不要总想着‘来日入朝堂,致君尧舜上",读书可入仕途,但读书的目的绝对不是做官,而是做人!”
……
苏良的一番话,令所有书生都低下了头。
当下的眉州已不是一条腿走路。
而是这条腿太重,已使得眉州快要走不动路。
苏良在查阅眉州赋税时,一眼就看出了眉州存在的问题。
苏良又补充道:“当然,也有地方官员的错误,过于宣传人文,为未将当下的忧患告诉百姓。人文昌盛乃眉州之优势,而非眉州之唯一,望大家能够利用好此优势,如此,眉州方可兴盛,才有望成为天下人文第一州!”
“学生受教了!”一众书生纷纷拱手。
这时。
苏良看到了孙氏书楼主人,道:“孙掌柜,你不是让本官为孙氏书楼题字吗?取笔墨来。”
片刻后。
苏良蘸墨挥毫,在大纸上写下了八个苍劲大字:“以商养文,以文润商。”
此八字。
才是眉州应走的道,也是通向大宋人文第一州的道。
……
五月初三,午后。
眉州知州谋杀案的卷宗,经由苏良和洪仲整理完毕后,发向了汴京城。
眉州主官,一死一贪,县官还是杀人犯。
此事相当恶劣,必将轰动天下。
不过。
也能让大宋的官员们看到一个反面教材。
全民变法,人人有责,然若法非良法,还不如不变。
……
五月初四,午后。
苏良已命人收拾好了行李,明日一大早便将离开眉州。
当下,眉州之事将由提点刑狱司公事洪仲全权负责,此案的细节也全由他来执行。
朝廷收到案宗后,自然会派遣新的官员来眉州。
这就不是苏良需要操心的了。
就在这时。
孙胜来报,苏洵父子来访。
苏良在苏家吃了一顿佳肴,且还是因苏洵才使得此案没有成为冤案。
他自然要亲自迎接。
“明允兄,里面请!里面请!”苏良大老远便笑着喊道。
这时。
他发现小苏轼和小苏辙各自背了一个竹制书箱。
苏良将三人迎进大厅后,笑问道:“明允兄,轼儿、辙儿是要游学?”
苏洵摇了摇头,笑着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您送了犬子两竹筐书籍,我今日前来乃是要还礼的。”
“一箱是我家珍藏的一些书籍,雕印工艺甚是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