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璩他们很快被放出去干活,而种光道也交接了事务给徐犍子。
徐犍子现在几乎就是种光道不在的时候中枢一把手。
毕竟整个会社懂得管理的人是有限的,很多人最近才开始学习,还没历练起来。
而徐犍子原本就是会社的客栈酒肆掌柜,也就天然拥有管理经验。
因此,徐犍子可以说是会社系统中冒头的人才。
种光道交代完,第一时间去了南方。
他要先去帮王三扫一下路。
而王三暂时没办法离开。
因为他真的感染了风寒。
略微发烧,躺了两天,这才缓过来。
讲真的,来了好几年,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病来如山倒。
感觉差点就要没了。
但也就是这两天,王三的脸色越发凝重了。
他一早推开门。
寒风就出来了,半茬树挂满了霜。
今年……是一个寒冬。
想到这里,王三也知道没办法拖延了,赶紧命人开始普及已经选出来相对可以的蜂窝煤配方,让徐犍子赶紧推行下去。
他这边则是命人抓紧打造防寒衣物、被褥,发去黄龙山。
现在这个样子,要是一个防寒处理不当,今年冬天怕是要冻死很多人。
等他初步处理完,已经是十月十五。
王三得到了高陵来的书信,说王二想要见他,让他赶紧动身。
王三不疑有他,命人筹备一下粮草就出发。
这个期间,他下了乡。
得好好看看澄城县近况。
……
王官乡,小集。
地里多余的瓜、果,都被运来,不少农人摆着摊,但更多人路过徘徊,显得十分纠结。
“老哥,你这南瓜怎么卖?”
师爷辛璩现在穿着一身厚棉袍,搓搓手,看着眼前的南瓜,有点想买。
这南瓜并不是农场的货,而是本地百姓自己的留种,据说是从南方弄来的。
因此在本地被称呼为南瓜。
巧的是,农场那边对这种瓜的称呼,也是南瓜。
本来,南瓜的正常传播途径,至少需要到清初,才会出现在陕西境内种植。
但南瓜的产量并不低,至少在辛璩看来,能被农场大规模强制推行种植的,都是大同军这边认为极具扩种价值的宝贝,南瓜自然不例外。
因此在今年内,很多农场,承担了大同军推广种植、摸索种植的标杆,有些地方的农人也会学着种植,有门路的也会弄来种子,自己摸索。
所以市场上是能看到农人自己赶集的时候,将存起来的南瓜拿出来买卖的。
这个农人一听,顿时笑了起来:“也不贵,一张一斤的粟票,外加十枚通宝就成。”
“……”
辛璩脸颊微微抽搐,本来想拒绝,但再看看眼前的瓜,种子挖出来,明年自己也能起一垄地,种植南瓜,也就忍痛,摸出了一张一斤的粟票,然后将十枚通宝放在桌上。
取了一个,估摸十斤,勉强回本。
抱着十斤的南瓜,辛璩想着应该怎么做菜。
南瓜可以炒菜,可以做南瓜泥,还可以用来喂猪,长叶子的时候,还能用来做苴,又是一种浑身都是宝的好东西。
就在辛璩开开心心的时候,他冷不丁就撞到了一个人,刚想破口大骂,立刻就住嘴了。
眼前这个壮汉他认识,是王三身边的人。
也就是说,王三来了!
他先是被这个壮汉扶好,接着壮汉道了一声抱歉,继续往前走。
辛璩赶紧将目光看过去,能看到人群之中接连出现数个人,都是壮汉。
而最前方,一个男人正拿着柿子饼端详。
今年因为提前冻霜柿子饼显得比较发黑。
但王三揉了揉是柿子饼,然后撕开,露出里头软糯如果冻的心,啧啧两声:“都包起来,正好拿去送人。”
“多谢公子!多谢公子!”
这个农人喜笑颜开,冻过霜的柿子虽然也很好吃,但保质期会大幅度下降,而且发黑,可能挨不到元旦,就地烂掉。
现在有人愿意买,那他肯定是欢喜。
这一下,终于不用担心砸手里了。
王三随口吃了一个,然后左右看了看:“这柿子饼就你一家在卖吗?”
“嘿……不说别的,整个王官乡,就我家的柿子树是百余年的老树,结的果才多,其他的也只够他们自家亲戚分分,多的也没有。”
农人拍着胸脯说。
王三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考虑过专门寻一片山改造成柿子林,然后种柿子,将柿子饼往外卖吗?”
“这……”农人古怪的看着王三,“公子这不是闹笑话吗?柿子成材结果需要的时间可不少,寻常时候。真要天天侍弄柿子,饿都能给你饿死。”
“你既然有一颗老树,就等于有一颗种树。”王三不以为然,继续说道,“若是想干,就需要提前整地,然后给地理加底肥腐熟。
开春后,剪裁树枝,浸清水保湿活苗,然后等到生根之后,寻一处山坡,可以靠水,可以不靠水,然后每隔一米以上,将生根枝条植入。
然后保水施肥。
这个时候忙完,正好进入清明,清明就可以下山去忙活土地。
然后留一两个在山上,每隔十天半个月,加点肥,除除草,观察苗木情况,发现死的,或者其他因由问题的,赶紧换新的树苗。
接着,观察幼树长势,同时用麻绳箍树枝,裁剪长得太高的树干,让果树呈现开花状,然后4-8月生长期进行修剪。
主要采取抹芽、扭梢、摘心等方法,就能在两三年内,让果树遍地开花。
四年左右,就能见到大片果子。
而且果树的高度不会太高,几个人背着筐,就能很轻松将果树捞到背篓里。
这样的果树,再坚持个十年,也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