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2章 九洲九境九层次(1 / 2)

书接上回。

有道是‘九洲九族行九境’,而之所以分这九境,自然是因为每一境都意味着修者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每个层次大体上可如下解释……

筑心;

吐纳天地之灵,筑固本心,凝练灵核,筑心亦筑根;有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

因此,筑心境时根基稳固与否,决定了一名修者未来的整体高度!

哪怕是先天修行体质奇差,筑心基础打好了,至少也是一个破界境。(前世的林晓)

炼体;

有了‘心’,自然就需要有‘体’!

由内及外,一炼根主骨,再炼灵巧骨,主骨齐,即炼体成,此身便可扛刀枪,蹚火海,无需水氧凭灵而存!

凝源;

有‘心’有‘体’,修行无虞,但若要更进一步,便需以灵核为根本,凝聚体内灵源!

众所周知,灵力乃修者之根本,可若去到一处灵力稀薄的地方,该怎么办呢?

是了,就要依靠体内自凝的‘灵源’了,有此灵源,战斗时也可不惧消耗颇大的秘术了。

再大的消耗,灵源都可自主运转为修者补齐。

辟海;

若说灵源为泉,那么辟海便是将这本源拓展为深藏体内的‘灵海’。

可不仅仅是拓展而已!

灵海之中可就‘灵源’孕育‘灵身’,也就是当时那丘道荒所用的本事,灵源分身与本体不共生死,且各有命。

但只要不是一起丧命,便可由一者再度孕育另一者!

依托的就是修者体内那无边际的‘灵海’。

开辟灵海,是为‘辟海’……

创界;

如果说,筑心是奠定修者未来的高度,是顾全大局,那么创界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去优化这个大局。

可以说是体内世界的雏形。

创界时,体内世界的元素越丰富,越完整,今后的上限就越高!

至于这个境界对一名修者战斗力的帮助…

前世,九洲论坛上有过这么一句话——“你被世界砸到过么?”

太虚;

创界打造世界雏形,太虚则完善这雏形,补齐所有法则,制定规则;如太阳东起西落,流水从高至低…

世界运行的一点一滴,越是完整,太虚世界就越是稳固,战斗力也就越强!

创界境只能将世界外扩出来‘砸’人,而太虚却可以做到把对面拉入自己的世界,这种时候,完整的世界法则便能让修者立于不败之地!

筑心境到太虚境,此六境为一大阶段;绝大多数修炼到这个层次的人,都会考虑要不要继续往前走。

因为再往下便会遇到横在每一个修者面前的问题……

——破界。

破界境为何叫破界?

正是因为修者在太虚晋升破界时,需要面临一个抉择:是否破界!

选择‘不破’,九洲九族无论哪一族人,都可以在太虚境苟活数万年,如此长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长生’了。

毕竟长生,不代表不死。

而选择‘破’,则需要一举破掉自己辛辛苦苦,费劲心力构造出来的世界!这可不是一般人下得了决心的…

那构筑起来的高山、流水,一点一滴,谁能一眼不眨将之破尽呢?

养条狗都会有感情,何况是亲手构筑的世界?

但…

不破不立!

自我的世界构筑的再怎么完美,终究是虚的,说句难听的,它的作用就只有贮存灵力…以及自娱自乐。

在九洲更是有这么一句话——不破此界,难登绝巅!

但也许,破界之后那数万年长庚会锐减至数百年,才是大多数人选择苟活太虚的原因吧……

这也是‘破界’的代价!

可既然如此,破界又为何强于太虚,在太虚之上呢?

或许可以用‘窥破自我’来解释,也就是斩却心魔,我心通达的状态,身无一物,却沉甸万分…

破界,反而有种‘看破红尘’的意思。

那为何破界?

当然是为了融入真实的世界了!

也就是…

——神国。

顾名思义,掌握神国者方为神国境!

但这个神国却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圈定一个区域,将之纳为自己的神国,可以理解为一种‘契约’!

圈定的这个区域,可以是九洲之上本来就有的,也可以是后天创造的,一旦圈定便不可改变。

区域可大可小,大至连绵山脉,小至一洼土坑…

因为只要圈定为神国,进入修者的体内世界,‘神国’就可以无限大!

但这个无限大的‘神国’再怎么大也只是投影,并非是真正的世界,真正的世界还在你圈定的区域。

也就是说,一旦那个区域遭到不可恢复的覆灭,你的神国也就破灭了……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现实中的神国所在地被灭,神国就被灭,神国境的修为是不是就保不住了?

答案…,是肯定的!

正因此,每一位神国境强者都会精心去选择自己的神国所在地,常见的一般是在自家的宗门里。

也有一些会选在天险之地,再布下层层结界。

不过,这一窘境将会在晋升衍灵境后彻底改变!

达到衍灵后,神国首先会进行一次‘升华’,升华后的神国也可以称之为做灵国,意味着它开始衍生‘灵’。

也就是‘衍灵’了。

既然本身有灵,自然就不再畏惧‘灭国’了,哪怕是神国地址被拍成齑粉,只要那片空间还在,灵国就还在!

灵国在,命就在!

前文,谭弎在脑袋被切开的情况下依旧活着,便是灵国的功劳了,但那种致命伤势,静养也需要一定时间。

可生死决战时,哪有功夫给你静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