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江风吹拂着众人的脸庞,带来一丝凉爽。战场上的硝烟渐渐散去,但前方的战斗之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
周瑜偷窥曹操水寨,发现水军阵容强大,而且深得水军之妙。周瑜看后大吃一惊,心想:一定要除掉蔡瑁和张允,才能打败曹操。
回到营帐后,周瑜苦思破敌之策。
“蔡瑁、张允熟知水战,若不除之,我军难有胜算。”周瑜眉头紧锁。
这时,鲁肃在旁说道:“都督,不如使用离间之计。”
周瑜眼睛一亮:“此计可行,需寻一合适之人前去曹操营中散布谣言。”
正商议间,有人来报,蒋干来访。
周瑜心中大喜:“此乃天助我也。”
曹操连吃了两场败仗,又被周瑜窥视了自己的营地,心里十分懊恼!他对周瑜恨之入骨,于是下达命令,如果有人能够杀死周瑜,就赏赐千两白银。这时,蒋干站出来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去东吴招降周瑜,曹操听了之后大喜过望,立刻派遣蒋干担任使者前去劝说周瑜投降。
蒋干怀着曹操的殷切期望,登上船只向江东进发。而另一边,周瑜早就得到了消息,知道蒋干即将到来,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
见面后,蒋干故意表现得很亲密,说道:“公瑾别来无恙啊!”
周瑜哈哈大笑起来:“子翼兄此次前来,难道是想替曹操做说客吗?”
蒋干听了这话,心中一惊,但很快便恢复镇定并笑着回答道:“公瑾为何如此说呢?我只是因为想念旧友才特意前来拜访而已。”
周瑜冷笑一声:“你我同窗之谊,我岂不知你心思。但我周瑜一心为东吴,绝无投降之意。”
蒋干听后,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但很快恢复了镇定,笑着说道:“公瑾兄何必如此决绝呢?如今曹操势大,天下归心,我们不如顺应潮流,何苦逆天而行呢?”
周瑜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冷笑道:“哼!你休要劝降于我。我周瑜虽不才,也懂得忠义之道。我与东吴将士们将誓死保卫江东,绝不会向曹操屈服。”
蒋干欲再开口劝说,周瑜却拉着他饮酒作乐,绝口不提正事。
酒过三巡,周瑜故意装醉,大谈东吴之强盛,对曹操诸多贬低。
蒋干在旁听得脸色阴晴不定,心中焦急却又无从插话。他知道周瑜已经下定决心抵抗曹操,自己这次任务怕是难以完成了。
正当蒋干苦思冥想之际,周瑜突然搂住他的肩膀,大声道:“子翼啊,今晚咱们就同榻而眠吧!”说完便一头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蒋干无奈地看着熟睡中的周瑜,心想这可如何是好。正在这时,周瑜忽然说起了梦话,嘴里念叨着什么。蒋干凑近一听,竟是关于蔡瑁和张允的事情。
蒋干心中一动,连忙起身翻阅周瑜的文件和书信。果然,他发现了一封蔡瑁和张允写给周瑜的密信。信中言辞恳切,表示愿意投靠周瑜,并透露了一些曹军的机密情报。
蒋干心中大喜,觉得这封信可以成为说服曹操的有力证据。他急忙将信藏入怀中,悄悄离开了营帐。
回到曹营后,蒋干将那封密信呈给曹操。曹操看罢,气得浑身发抖,立刻下令斩杀蔡瑁和张允。
蔡瑁、张允被斩之后,曹军军营内一时人心惶惶。大家都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震惊和恐惧。
曹操冷静下来,方觉自己中了周瑜之计。他懊悔不已,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导致了严重后果。然而,事已至此,无法挽回。
曹操决定重新审视局势,思考应对之策。他深知自己不能再让这样的错误发生,必须想办法重振士气,挽回颓势。
与此同时,周瑜得知蔡瑁、张允被杀的消息后,得意地笑了起来。他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了,不仅削弱了曹操的实力,还打乱了他们的战略部署。
接下来的日子里,周瑜继续指挥东吴军队,准备迎接曹操的进攻。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勇气,一定能够带领东吴取得胜利。
“吾一时冲动,误杀良将!”曹操痛心疾首地懊悔着,用力地捶打着自己的胸口和大腿,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他的眼中闪烁着自责和痛苦的光芒,仿佛看到了蔡瑁和张允的冤魂在眼前晃动。
而东吴这边,当他们得知曹操错杀了蔡瑁和张允这两位水军大将时,众人皆是欣喜若狂。
“都督此计甚妙,曹军失去了水军将领,实力必然大减。”鲁肃兴奋地对周瑜说道,眼中充满了敬佩之色。
周瑜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睿智:“曹操生性多疑,此计必定能够成功。”
此时的曹操,重新整顿兵马,但由于水军无人统领,整个军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谋士程昱焦急地进言道:“主公,如今我们必须迅速寻找新的良将训练水军,否则难以与东吴抗衡啊。”
曹操沉重地点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一雪前耻。他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要尽快找到合适的人选来重建水军。
曹操的目光坚定而决绝,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局势,让曹军再次强大起来。在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计划,一个重振雄风的计划。
与此同时,东吴的将士们士气高昂,信心倍增。他们深知这场战争的胜利已经向他们倾斜,只要抓住机会,就能一举击败曹军。
双方都在紧张地准备着,等待下一次决战的到来。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展开,谁将会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个答案只有时间才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