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得意洋洋地说。
刘备和诸葛亮得知周瑜受伤的消息后,诸葛亮微微眯起眼睛,嘴角浮现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主公,此时周瑜受伤,孙吴士气受挫,然曹操亦不敢轻易出城追击,吾等仍需静待时机。”诸葛亮说道。
刘备点头称是,他深知此时不能轻举妄动。虽然周瑜受伤,但曹操也不敢贸然出城追击。他们需要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
周瑜回到营中,军医查看伤势,发现剪头有毒,军医拔出剪头,周瑜疼痛难忍,饮食俱废。
周瑜的伤势日益严重,他躺在营帐中,面色憔悴,嘴唇干裂,双眼紧闭,额头上满是冷汗,仿佛随时都可能咽下最后一口气。
众将皆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他们围坐在周瑜床边,沉默不语,眼中满是焦虑和担忧。
鲁肃在一旁急得团团转,搓着手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道:“这可如何是好,都督若有个三长两短,吾军该如何是好?”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诸葛亮竟前来探望周瑜。他身穿一袭白色长袍,手摇羽扇,面带微笑地走进了营帐。
“公瑾伤势如何?”诸葛亮轻声问道,语气中透露出关切之意。
周瑜强撑着身子,冷冷说道:“哼!吾与汝素无恩怨,汝为何要暗箭伤人?”
诸葛亮闻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摇着羽扇,说道:“公瑾此言差矣,吾岂会做出如此卑鄙之事?此乃曹操之计也。”
周瑜瞪大了眼睛,一脸惊愕,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中了曹操的计。
诸葛亮继续说道:“公瑾可知,那曹贼得知公瑾受伤,大喜过望,以为吾军失去了主心骨。然而,吾早已识破其阴谋,故特来告知公瑾,以免公瑾误会。”
周瑜听后,心中恍然大悟,但同时也感到十分惭愧。他知道自己误会了诸葛亮,便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拱手谢道:“多谢孔明先生提醒,瑜险些误信小人之言。”
诸葛亮微微一笑,上前扶起周瑜,说道:“公瑾不必客气,吾与公瑾皆是孙刘联军之大将,当齐心协力,共抗曹军。”
周瑜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心中暗自庆幸,幸好有诸葛亮的提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此时,他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融洽。不劳诸葛先生费心。”
诸葛亮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地说道:“公瑾莫要误会,亮有一方,或可助公瑾解毒疗伤。”他的目光坚定而自信,仿佛已经找到了治愈周瑜伤势的方法。
周瑜半信半疑地看着诸葛亮,心中暗自思忖。他不知道诸葛亮是否真的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难题,但眼下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于是,他决定暂且相信诸葛亮的话。
诸葛亮也不多言,迅速写下一张药方,并将其交给军医。随后,他向周瑜告辞离去,留下了一脸疑惑的周瑜。
周瑜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着诸葛亮所说的方法。他对诸葛亮的智慧一向有所耳闻,但对于他的医术却并不了解。此刻,他只能希望诸葛亮的药方能够有效。
不久之后,军医按照诸葛亮的药方熬制出一碗药汤,端到了周瑜面前。周瑜犹豫片刻,最终还是喝下了这碗药。他知道,如果想要康复,就必须尝试各种可能的治疗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瑜开始感觉到体内的毒素渐渐消散,伤口的疼痛也逐渐减轻。他惊讶地发现,诸葛亮的药方竟然真的起到了作用。原本绝望的心情逐渐被希望取代,他开始期待早日康复。
与此同时,周瑜躺在营帐中,伤口的疼痛让他难以入眠。他翻来覆去,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曹操交战时的场景。每一次回忆都让他的心头涌起一股愤恨之情,他恨不得立刻回到战场,与曹操一决高下。
然而,现实摆在眼前,他只能咬牙忍受着痛苦。他深知自己的伤势严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在这段时间里,他无法参与战斗,只能依靠其他人来守护江东的安宁。
“可恶,竟中了曹操的奸计!”周瑜怒不可遏,他无法接受自己被曹操算计的事实。他一直以来都是江东的骄傲,从未想过会陷入如此困境。如今,他不仅身体遭受重创,更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尽管心中充满了愤恨和不甘,但周瑜明白,此时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他需要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应对当前的局面。他知道,曹操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趁机进攻江东。因此,他必须尽快恢复伤势,重新带领军队抵御曹操的攻击。
在养伤期间,周瑜开始反思自己的战略失误。他意识到,自己过于轻敌,低估了曹操的实力和智谋。这次失败让他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也让他更加谨慎地对待每一场战斗。
“我一定要报仇雪恨!”周瑜暗暗发誓。他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击败曹操,捍卫江东的尊严。同时,他也要证明给所有人看,他依然是那个英勇无畏、足智多谋的周都督。
而另一边,刘备和诸葛亮则在远处观望,按兵不动。他们密切关注着周瑜军队的一举一动。
“都督,如今局势不利,不如暂且退兵。”鲁肃见周瑜伤势严重,建议道。
周瑜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但无奈形势逼人,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最终,他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刘备见周瑜退兵,转头问诸葛亮:“先生,此时是否该我们出兵?”
诸葛亮轻摇羽扇,深思熟虑后说道:“主公莫急,再等等。”
此时的南郡城,曹军同样疲惫不堪。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战斗,士兵们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