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肃听完周瑜这番话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中了诸葛亮的计策。他不禁懊恼地自责起来,觉得自己太疏忽大意了。但周瑜并没有过多责怪鲁肃,而是迅速思考着应对之策。过了一会儿,周瑜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嘴角微微上扬,对鲁肃说道:“不过无妨,我已有一计,可以讨回荆州。子敬,你且再去一趟荆州,面见刘备和诸葛亮,就说我们本欲取西川,但考虑到他们可能会因此不满,所以现在决定不去了。只要他们肯归还荆州,我们愿意将其作为交换条件,并承诺永不侵犯。”
鲁肃虽然对周瑜的计策心存疑虑,但他深知周瑜的智谋过人,于是决定再次前往荆州一试。
鲁肃带着周瑜的计策来到荆州,拜见了刘备和诸葛亮。他开门见山地说:“刘皇叔、诸葛先生,我家都督说了,若你们不取西川,东吴便要去取,取了西川以做换回荆州的嫁资。”刘备听后脸色大变,他知道一旦东吴攻取西川,自己的处境将会变得十分危险。他急忙向鲁肃表示自己绝无此意,并保证不会夺取西川。鲁肃则趁机提出要求,希望刘备能尽快归还荆州。刘备面露难色,表示自己需要时间来处理此事。
双方僵持不下之际,诸葛亮却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鲁大人不必着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接着,他巧妙地分析了当前局势,指出如果东吴强行进攻西川,不仅会引发一场恶战,还可能导致两败俱伤。同时,如果刘备此时归还荆州,那么他将失去立足之地,无法与曹操抗衡。最后,诸葛亮建议双方各退一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鲁肃被诸葛亮的言辞所打动,他意识到这场纷争并非无解,于是同意暂时放下争议,等待进一步协商。
然而,正当鲁肃准备离开时,诸葛亮突然叫住了他,意味深长地说:“鲁大人,此次事件皆是误会所致。若我等不能妥善解决,恐怕会影响孙刘两家的联盟关系。”鲁肃听后,心中一惊,他明白诸葛亮所言非虚。如今曹操势力强大,唯有孙刘联手才能与之抗衡。若因荆州之事导致两家反目成仇,后果不堪设想。于是,鲁肃决定回去劝说周瑜,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周瑜在东吴焦急地等待着鲁肃的消息,心中暗自期待着此计能成……
刘备和诸葛亮商议对策,诸葛亮眉头微皱,手抚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道:“此乃周瑜假途灭虢之计,名为取西川,实则谋取荆州。吾等可以将计就计。”
刘备急忙问道:“军师,如何将计就计?”
诸葛亮轻捋胡须,微微一笑,语气坚定地说:“主公,我们可以假意应允,让周瑜出兵。然后在路上设下伏兵,让他知难而退。如此一来,既不会与东吴交恶,又能守住荆州。”
刘备听后,连连点头,赞叹道:“此计甚妙!但需小心行事,切不可被周瑜察觉。”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主公放心,亮自有分寸。只要按计划行事,定能成功。”
于是,刘备派遣使者回复鲁肃,表示同意周瑜取西川。
鲁肃得报后,大喜过望,急忙赶回江东,向周瑜禀报此事。
周瑜听闻刘备应允,心中大喜,以为自己的计谋得逞,哈哈大笑起来。他立刻点兵出征,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西川进发。
周瑜带领大军来到荆州城下,却发现城门紧闭,城墙上没有刘备的身影,也没有犒赏士兵的迹象。他不禁感到疑惑和愤怒。正当他准备下令攻城时,突然看到城墙上竖起了无数面白色旗帜。这让周瑜大吃一惊,心中顿生疑虑。
就在这时,一名将领站出来对周瑜说:“都督,末将愿率一军攻打城池。”然而,周瑜还没来得及回应,就听到城楼上传来一阵高呼:“周都督,诸葛军师已知道都督假途灭虢之计,请都督退兵吧!”
周瑜抬头望去,只见诸葛亮手摇羽扇,面带微笑地出现在城楼上。周瑜瞪大了眼睛,咬牙切齿地喊道:“诸葛村夫,你竟敢如此欺骗本都督!”
诸葛亮微微一笑,回答道:“周都督此言差矣,我家主公已经占据了荆州,如今这城中已是我们的地盘。都督还是速速离去吧,以免伤了和气。”
周瑜气得脸色铁青,但身旁的副将提醒他可能有诈,要小心行事。毕竟,诸葛亮一向以智谋著称,他们需要谨慎应对。
“大都督!”
“大都督!”
众将士纷纷劝阻,但周瑜却不甘心就此离去,他心中憋着一口气,怎么也咽不下去。
“给我攻进去!”周瑜脸色阴沉,大声吼道。
就在这时,突然一阵喊杀声从后方传来,声音震耳欲聋。
“不好!有埋伏!”
“大家小心!”
士兵们惊慌失措,阵脚大乱。
原来诸葛亮早已料到周瑜不会善罢甘休,暗中安排了伏兵,此时杀将出来。
“可恶!又是诸葛亮!”周瑜气得咬牙切齿,他没想到自己竟然又一次被诸葛亮算计了。
看着四周混乱的局面,周瑜知道大势已去,只好无奈地下令撤退。
“撤!快撤!”
“不要恋战!保护好都督!”
士兵们纷纷逃窜,周瑜在众人的护送下,狼狈地逃离战场。
一路上,周瑜又气又恼,他觉得自己的脸都丢尽了。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找机会报此大仇,让诸葛亮好看。
而另一边,诸葛亮站在城楼上,望着周瑜远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啊。”他轻声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