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配版炼精化气汤实在太过于神奇了。
只是一个子时的工夫,陈云便从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好处。
他计算了一下,自己突破到上等法师,应该不会花太长时间,最多三个月到半年。
其实陈云还有更快的方式提升自己修为,例如服用水虺身上得到的精血,又或者服用龙元。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其主要原因不论是吞服水虺精血,抑或是龙元,全都需要时间炼化。
陈云目前和吴可久、秦鸣等人探索日月潭洞天,每天都要赶一两万里路,还要面对可能遇到的危险,哪有时间炼化?
别说炼化了,哪怕屠龙术、金光咒等法术,他都没有时间和空间修炼,只能在脑海中模拟。
毕竟有些绝技不能当着别人的面练习,否则有可能会被人偷师了去。
刚修炼完,陈云指导了一下秦鸣修炼服气术。
随后,身体有些虚弱的秦鸣洗漱了一下睡了。
陈云因为炼精化气汤的作用很好,心情不错,一时间没有什么睡意。
本来正想模拟修炼一下屠龙术。
忽然,他看见极远的天际光芒璀璨。
“嗯?”陈云看的惊疑不定,“现在是夜晚,怎么那边光芒璀璨如同白日?”
那片光芒奇异极了,一会佛法普照,不时又浓浓妖气冲天,仿佛有强大到不可一世的超级修士正在斗法。
陈云正在观察,忽然看见吴可久脸色凝重地从远处飞了回来。
“陈先生。”吴可久还没降落便遥遥打招呼道。
陈云抬头看过去,“吴教主,北边天际是怎么回事?”
吴可久似乎就是为了这件事回到营地附近的,他一边降落到陈云面前,一边蹙眉说道:“如果我没有看错,应当是佛教比丘和妖族大圣为了宝物在日月涌泉那边斗法,虽然日月涌泉距离我们这边数百万里,但他们全都是真人级别,若是争斗的太过厉害,极有可能爆发的威能,会穿越千山万水,乃至波及到我们这边。”
闻言,陈云不由自主回想到进入日月潭洞天之前,那个老和尚和牛妖。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真人级别如此厉害,竟然隔着数百万里搏杀,亦有可能将威能震慑到自己所在的附近。
陈云有些迟疑道:“我们距离日月涌泉数百万里,他们斗法,当真能够影响到我们这里?”
吴可久一脸向往道:“若是依靠自身的力量,真人兴许无法做到影响那么广大,但是真人与我们普通修士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对于天地之力的运用,故而,真人若是想,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亦有可能施展法术,一般而言,真人对于天地之力的控制炉火纯青,不会波及其他地方,但是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打出真火,从而忘记了收敛控制天地之力,从而引发巨大的灾难。”
陈云接触过的神圣不少,但是从来没有见识过神圣之间真正的斗法,自然不清楚真人可怕。
如今听到吴可久这么说,陈云还真有点向往,想要看看佛教比丘与妖族大圣之间的斗法,到底是多么轰动的场景。
当然,这种事想想就行了。
陈云可不会真的傻乎乎跑过去观看战况,因为就像吴可久说的,谁知道那位佛教比丘和妖族大圣是不是会打出真火,从而波及他人?
两人短暂地沉默下来,只是朝着北方天际望去。
那边的光芒不停翻涌,仿佛斗法进入了白热化一般。
刚开始陈云还看得兴致勃勃,后边翻来覆去不是佛光涌动就是妖气纵横,他有些审美疲劳,也懒得看下去了。
陈云遂而侧头看向吴可久,随口问了一句,“那日水虺来袭之时,你与秦鸣很明显有能力撇下众人逃脱,为何宁愿和大家一起牺牲,亦不愿独自逃生呢?”
这个疑问萦绕在他心头很久了,只是之前袁初等剑修在,他也不好单独和吴可久私底下聊这件事,如今袁初等剑修离开了,众人巡视的巡视,睡觉的睡觉,陈云正好得空和吴可久疗伤两句,自然要把心中不解问出。
“不知陈先生可知道摩揭陀国否?”吴可久反问了一句道。
陈云道:“略知一二。”
吴可久微微颔首道:“世传老子八十一化,第四十二化为开摩揭,想来陈先生不陌生。”
陈云作为道门修行者,自然对这件事很清楚。
传闻老子入摩揭国,身作金色相,手和五明,以化其国王子,为说大乘法语。告诸国人,咸令信向。绝灭念想,破撇烦恼,剔剪无名业障,内外恬澈,则身心洒泰,志趣飘然。故广开浮屠之教,名为清静佛,令婆罗门等奉行。
这番话大概意思是说,老子化身摩揭国王子,创立了佛教,名字叫做无量清净佛,即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别称,令婆罗门等奉行教义。
表面上看,这里只说是创立佛教,实则还包含了印度教在里面。
陈云不明白吴可久为何说这些,“吴教主是何意思?”
吴可久道:“我摩尼教源自古代波斯祆教,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其中有不少教义来自摩揭国,老子教化世人要仁义,我作为东方摩尼教摩尼师,即教主,自然要遵守老君教化,当把仁义牢记在心头,故而,哪怕天崩于前,我亦不能抛弃众人也。”
陈云一听,恍然大悟。
他总算明白吴可久为什么那么“讲义气”了,合着是因为理解错了老子的传道思想。
老子是传播仁义思想,其实和儒家的仁义思想有些不同,吴可久把儒家的仁义思想当成了道家的。
老子认为仁义孝慈原本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不需要提倡它就已经自然地存在于那里,像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子女对父母的孝心,都是发乎自然,根本无须画蛇添足,再去树立“慈“、“孝“等美名有意识地加以提倡,如果对此奖励倡导,就会在利益和声名的驱动下造成伪道德的出现,导致真道德的丧失,这是典型的好心促成了坏事,得不偿失。
简单点说,老子认为真正的仁义“不如守中”。
因此,老子认为的仁义,更像是儒家仁义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