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指着地图对在座的众人说道:“诸位,我1直以来有1个想法。试问长江为什么泛滥的次数比黄河要少,黄河的泥沙多,长江里的泥沙少,这确实是1个原因。”
“那么有没有别的原因呢?大家在地图上看看长江沿线,经过了3峡之后很快就有1个洞庭湖,在上古时期,这里叫云梦泽,整个洞庭湖就像是1个大蓄水池,当长江水位上升的时候,洞庭湖可以分担很大的压力。”
“再到下游,还有鄱阳湖,湖北沿岸更是有很多沿江的小湖泊,这些湖都对水位上升起到了缓冲作用。”
“再看黄河,从上游到下游,可曾有1点成规模的湖泊?”
董良身后屏风上的地图看起来非常清楚。
就连眼睛不好的曾国藩扶了扶眼镜都能够看清楚。
这位元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
他要采用大禹治水1般的方法,堵不如疏。
这么多年,历代朝廷治理黄河无不是修筑加高堤坝。
难道他们不知道堵不如疏的道理吗?
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几个读书人不知道。
“所以我觉得要治理好黄河,除了要减少黄河的泥沙,在上游黄河两岸植树造林,另外就是要人为制造泄洪区。黄河也需要自己的蓄水池。”
“采臣先生,你对黄河比较了解,你认为这泻湖摆在什么地方比较好?”
“这……”
董良绕了1圈竟然问了这样1个问题。
张亮基请示董良去地图边上看看。
他在认真合计地图上面黄河沿岸的每1个地方。
同时在脑子里回想着黄河曾经决堤过的地方。
张亮基真的很难抉择,这黄河沿岸基本上都是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带。
1旦泄洪,奔腾的黄河水就会成为脱缰的野马。
眼看着张亮基额头上的汗都出来了。
董良说是找他们问策,又何尝不是在对他们进行考核啊。
“元首,这泄洪之地只能选在山东地界,河南境内1马平川,1旦泄洪不可控制。”
纠结了半天,张亮基只是给了1个模糊的答案。
山东的西部其实也是平原,1直到了泰安府才变成山地丘陵地形。真的成了泄洪区,损失同样不小。
“能不能精确1些,实话告诉诸位,我准备提前炸堤泄洪,否则决堤的地点如何掌控?”
董良的话顿时像是1颗炸雷1般在众人的头脑中响起。
炸堤!
我的老天爷啊。这得有多大的胆量和气魄啊。
要是以前的某位皇帝说了这样的话,1定会有言官御史撞死在大殿的石柱上。
不过今天坐在这里的几位都是聪明人,没有1个是迂腐之辈。
董良的办法确实能够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这其实是1种紧急避险,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故意造成小1些的损失。
“也不要采臣先生1个人说了,胡大人、曾公,还有李2先生,你们也说说。”董良脸上的表情舒缓了1些。
他能够看出面前这些人有些紧张。
董良成为上位者的时间已经不短,身上那种自信与高高在上的气质可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拟的。
曾国藩这些人虽然也是官场老油条,曾、胡、骆、张等人甚至都是封疆大吏,但是他们毕竟是为人臣子。
董良在他们看来就是君,君君臣臣那1套已经深入骨髓。
因此,当董良提出这个问题,并且不断带追问之后,这些人会产生紧张的情绪。
也许是年轻吧,也许是觉得自己想到了关键点,李鸿章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元首,诸位大人,草民以为可以泄入曹州。草民听说上古有1天然古泽名为菏泽,其乃是上古9泽之1,便在如今的曹州府境内。《尚书·禹贡》载:“导菏泽,被孟诸。”上古9泽之菏泽、雷泽、大野泽、孟渚泽,遗址都在曹州府境内。草民以为曹州那里以前便是大湖。地势1定比周围低洼,只要将其与其他地方连接的出口给堵住便可画地为湖。”
李鸿章的胆子可真够大的,1句话就将整个曹州给卖了,不知道以后曹州的百姓会不会骂他。
曾国藩却对自己的这个徒弟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他研究过董良,这是1个十分务实的人。华族高层的那些官员无1不是实干派。
所以今天他们出现在这里,那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捣浆糊的。
“菏泽?”这个名字董良可是非常熟悉。
哪怕到现在,山东的西南依然是北方湖泊最多的地方。
再看地图,整个曹州绝对是山东地势最低的地方。
见到董良没有说话,李鸿章有些紧张,不知道自己出这个头究竟对还是不对。
“嗯,这是1个不错的思路。刚才我没有说清楚,我们采用定点泄洪的办法,肯定是要将当地的百姓提前撤离的。这样没有人因为洪水丧生,那么这灾害就算不了什么,在我华族这里,华族百姓的人命才是最值钱的。”
“好,元首能够爱民如子,真乃是天下百姓之幸。”骆秉章抓住时机拍马屁道。
他是广东人,只能算是湘军1系的边缘人物。而且骆秉章这个人吧,除了稳重还真没有什么突出的才华。
董良将他叫来主要还是看在他带头投降的份儿上。
“元首,少荃所说的没错,上古以来虽然沧海桑田,但是地势的变化并不大。而且这个菏泽的位置就在考城的东边,正好是黄河拐弯南下,也是其时长决堤之处。”
没想到这个位置因为史书的1句记载就定了下来。
实在是现在时间太紧迫了,要不然董良肯定还是要继续论证1下的。
“接下来就是要确定哪些人撤离的问题。迁移这些人究竟需要多少钱粮。”
董良刚刚说完,李鸿章就问道:“元首,这些人是否也是要迁移到海外去?”
李鸿章也跟某些满清官员1样,也在通过报纸偷偷地关注着华族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