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七生产队”?年轻的朋友可能都没听说过吧?
1966年5月7日,“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的最高指示下发以后,全国上下出现了五七农场、五七工厂,五七干校,五七大队…
3326厂分厂也不甘落后,于是后勤部门成立了五七生产队,自己种玉米和各种蔬菜,后来还养了猪和羊。
第二年五月初,工厂人事部门确定了第一批学员的工种,并马上安排到省城一家大型的柴油机厂学习培训,学员连一下子减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几乎同时,牛兴国所在的十三班和十二班被安排到“五七生产队”劳动。
这时,许多玉米蔬菜都已经种植下去,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薅土、施肥和浇水。原来的连长成了五七生产队的队长。他从小在农村长大,二十岁以后才去参军,业务比较熟悉,也许因此才安排他当这个队长的吧。
他和他的二十几个兵从此不再参加学员连的活动,和一群没有正式工作的家属工一起,每天在地里干活。
民工宿舍附近,有一个全用油毛毡搭建的厕所,露天的粪池里有半坑民工们的排泄物,这些排泄物不断的被队员们用粪桶挑到地里,地里的玉米、蔬菜因此营养充足,长势良好。
蔬菜、玉米都种植在山上,玉米已有半米多高,青悠悠的叶子在微风下轻轻的摆动着,有时遇见暴风雨,会被吹得东倒西歪,队长就带着大家,用锄头将周围的泥土铲到玉米根部,加厚根部的泥土,同时将玉米扶正。
四季豆、豇豆已开始牵藤,队员们从山上砍来一种长不大的毛竹和木材,插在豆苗周围做成豆架,豆藤慢慢爬向两米多高的豆架顶端,边爬边开着白色的花。
南瓜不需要搭架子,任其在地上随便爬行,黄瓜要搭架子,只是不像豆架那样搭成三角架,而是搭成一个两米多高的长方形的架子,瓜藤在架子上横行竖行随心所欲。
蔬菜成熟得比较快,并被陆续摘下来送往食堂。
五七生产队、五七农场、五七干校等,本来是为了解决各单位生活生产的需要,弥补物资的匮乏,同时也是干部职工进行劳动锻炼、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的场所,后来又增加了一个功能:将犯了错误的人“发配”到此进行劳动改造。
1971年的913事件以前,有几位北京处长级的军人,穿着没有了领章和帽徽的军装,发配到了夹皮沟,其中一位被安排在五七生产队,专门负责养猪养羊的工作。
和他在同一座山上种地的小伙子们每天都看着他在这里和那些猪、羊在一起。
他穿一身黑色的中山装,戴一顶黑色的帽子,帽檐下一双有神的眼睛上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军人的体魄,知识、文化涵养极高的气质,怎么看都无法想象他与猪圈里的猪和山上的羊会有什么关系。
可他的的确确是在这里喂猪、放羊。和一般喂猪放羊人不同的是,他的口袋里总有一本书、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在伺候那些猪羊中,一有空闲,他就拿出书本或看或写。
只有他伺候的猪羊,还有山上的鸟以及身边高高的大山才会感觉到,夹皮沟里来了一位不同凡响的人物。他改变不了这里的一切,可他却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精神。
这位曾经的雷达研究专家, 能养好猪、放好羊吗?他夫人有些担心,怕他做不好挨批评,看着五十多岁的丈夫,一米八几瘦瘦的身材,又担心他的身体是否能承受这种“劳动改造”。
可他却微笑着说:
“不用担心,别人能做的我一定也能做。”
他买来了几本有关饲养猪羊的书,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学习饲养方法。
打猪草,煮猪食,让羊上山吃草,每天把猪圈、羊圈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还经常给它们洗澡,他认为,畜牲也要讲卫生,才不会生病。
他和它们成了好朋友,当他弯着腰拎着装满饲料的桶来到猪圈边,几头猪兴奋的看着他,频频点头向他致意的时候,心里得到了一种满足。
放羊或者赶羊回“家”的时候,有一头小羊走得慢,他就抱着它上山下山,小羊在他的怀里“咩咩咩”的叫着,圆圆的眼睛看着他以示感谢。小羊大概做梦也没想到,它会碰到这么好的主人。
每当已经长肥了的猪羊被后勤食堂的人“抓捕”准备宰杀的时候,猪长叫不止,羊也咩咩咩的大叫,仿佛在喊主人救命。他和这些畜牲有了感情,见不得这样的场面,只好躲进房里,心里空落落的不是滋味。
这位昔日的雷达专家,今日当猪倌和羊倌也做得像模像样的。后来有人说,如果他当初学的是畜牧专业并从事这份工作,也一定会成为专家。
后来好多年,每逢春节后勤都要杀几天猪,分给每个职工十斤肉,这时就会有人想起这位可敬的养猪人,知情人还会想起他每天向组织作思想汇报的主要内容,就是在那本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他养猪、放羊的工作记录和心得体会。
913以后组织给他落实了政策,在厂里当了一年左右的技术科长,七四年底调回北京,七五年五月初,牛兴国出差,在北京呼家楼总后的招待所里碰见他才知道,他被安排暂时住在招待所里。他担任技术科长期间经常到生产一线指导工作,所以他们认识,小牛的到来,大概勾起了他在夹皮沟那段经历的回忆,放下准备做饭的锅,两人聊起了工厂的事,还特别询问道:“现在谁在管理那些猪羊?”
他说他现在身体很好,只是即将退休,显得有些失落。对于几年的“劳动改造”,他没说一句怨言,他可能认为这段经历即锻炼了身体,又有了一段不一般的人生经历,虽说不公,却也不失为一种财富吧?
老专家在后勤喂猪、放羊那叫劳动改造,而学员们被安排到后勤的五七生产队种地,称之为劳动锻炼。
被改造的人不知何时到期,而劳动锻炼的人很快就会分配工种,用不了多久就会不再天天在这里晒太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