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兰陵风流> 210.第二一O章 厚土可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0.第二一O章 厚土可载(2 / 3)

报汇总对她的分析。

但绯闻传得沸沸扬扬必定还有齐王的手笔。利用这件事既能在李毓祯与萧氏之间制造矛盾、激化对立,必要时还能借此事攻击李毓祯。

郑王他们推动吴王挑战十七,其中就有这个谋算,一旦吴王死于决战,李毓祯和十七之间的私情就会成为攻击她的有力舆论,激起皇族内对她的不满,甚至要逼得她不得不亲自出手对付十七——洗清自己。

但是,郑王他们没想到,这个谋算出了个纰漏。

萧十七郎成了萧十七娘,还有几个皇族宗室会相信,秦国公主和萧十七是情人?

萧昡能想象到,郑王四位皇族先天在黑蛟峪和十七照面时,那种想吐血的心情。

哈哈哈!

叫你们谋算我女儿!

萧昡心中畅快。

按疾风馆的情报,皇族中并没有大肆渲染起十七是李毓祯的情人来攻击她,可见郑王等人已经默默咽下了这口血,放弃了这个舆论攻击计划。

这在萧昡意料之中。

不放弃?难道现在改口说十七是女人,秦国公主其实喜欢女人?

——郑王他们自己都不信。

而李毓祯一旦否认,便没人会信。还可以倒打一耙,说被居心叵测者造谣中伤,图谋不轨,云云。就算不明指齐王,大家也会猜测是齐王干的。

在李毓祯的暗中引导下,还会进一步怀疑吴王与十七的决战,也是齐王谋算大位的阴谋——让皇室与萧氏的矛盾激化,好浑水摸鱼,同时打击秦国公主。

于是,齐王的名声就坏了。

谋算大位也就罢了,这是圣人之前默许的,如今圣人决意已定,齐王不甘心也可以理解,但是,拿亲兄弟的命去谋算大位,就让人心寒齿冷了。这种事就算做了也是不能让人知道的,否则谁不心寒呀。支持齐王的都会想,连亲弟弟都可以牺牲,咱们这些没血缘的,那不是随时都可抛出去?

齐王不仅不能以此攻击李毓祯,相反,还必须表态为李毓祯辟谣。

萧昡心忖,如今十七的性别还没透露出去,可见郑王等人守口如瓶,但齐王没给萧暻一点消息?萧昡心中确定,萧暻与齐王暗中有勾结,如今看来,齐王没把萧暻当回事,否则怎会将此事隐下,由得萧暻去作死?

不,应该是故意的。

萧昡目光一锐。

他们的目的,就是让萧暻去作死,然后引出他后面的那一位。

萧昡眼眉微拢,这么些年对萧暻容忍,不就是看在那一位的面上?

他起身踱了几步,心想,这件事,未尝不是个机会。

便先由着萧暻蹦跶……

慕容绝掠回院中,穿过两位先天布下的无形屏障时,惊讶的耸了下眉,脱靴上廊便察觉到萧琰的气机波动,微咦一声,道:“十七这是?”

萧迟:“失恋了。”

萧凉瞪她,有这么说自己太孙的吗?

立即呵呵一声补救,“大概是朋友闹矛盾了。呵呵,年轻人嘛,气盛,去得也快。”捋着胡须一脸和煦。

慕容绝“嗯”一声,表示明白,“她是被‘三十秋不见十分想念’想念得恼了。”

失恋?……不可能。

殿下不会说分手——虽然这个手有没有牵还有待确定。

“噗!”萧迟一呆后喷声而笑,跟着就是“哈哈哈”的笑不可抑。

小冰山也是个妙人呀。

一句话就表达了对未来主君的维护:殿下是个很有情的人。

萧凉负袖望天,默默不语。

……想念得恼了?想念还能让人恼的?

那到底是恼,还是不恼?

年轻人的情爱果然闹不懂。

萧七先生觉得好头痛。

慕容绝坐在竹榻上,心里想着:殿下究竟写了什么,能把一向温良的萧悦之气成这样?

她知道写信人是秦国公主,那位送信青年说出那句“三十秋不见十分想念”她就确定了。京都那桩绯闻传得沸沸扬扬,即使她从不关注这种新闻也听说了,何况这次绯闻的主角是她重视的两个人。九妹慕容湄表示:如果十七是表弟,她能十分肯定殿下对他有意。凡是经历过元夜踏歌的人,只要眼不瞎,都能看出来。但是,秦国公主是真有意,还是表现出来的有意,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萧十七郎”姓萧,谁知道秦国公主打的什么主意呢?慕容绝不会这么想,因为她的剑心纯粹,直觉很强,看人是看心:需要利用感情去成事的人,心不够锋锐,不够强,那不是秦国公主。

静室中忽然传出诵经声。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三人表情微有怪异。

这是《太上致虚守静经》的开篇,没什么怪异的。但这诵经声——

太有力了些。

感觉不是诵守静经,而是激奋经。

下一句——铿锵有力:

“李昭华,你这只猪!”

“……”

他们是幻听了吧?

三人表情都有些空白。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李昭华,你这只猪!”

……这回确定是没听错了。

“能遣其欲,而心自静。能澄其心,而神自清。”

“李昭华,你这只猪!”

……更没听错了。

还好有结界挡着,慕容绝回过神来首先庆幸。

殿下是只猪这种事还是不要被别人知晓了。

“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三者既无,唯见於空。”

“李昭华,你这只猪!”

……三人表情已经淡定了。

……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李昭华,你这只猪!”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李昭华,你这只猪!”

“如此清静,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