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虽然年轻,不过朝堂上的那些龌龊的事情他也明白,只是太子殿下也奉行水至清则无鱼的原则,于是他也没有再深问这件事怎么到现在才到了他的面前。
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江南的旱灾,其他的问题等江南的事情结束了之后,林景再来修理他们。
接下来的询问就详细了,太子殿下把遭受旱灾最严重的几个州县都询问明白了,还把这种情况和历年的情况作了对比,这个对比一出来,按照江南降雨的情况,如果想解除旱情,还要再等差不多一个多月。
如果就等着老天爷降雨,那么至少还要一个半月,那么整整的四个月这样干旱,江南可能寸草不生了。而且还会误了一季的收成,接下来天气就会变凉了,再种什么农作物虽然多少还能有些收成,不过那就差太多了,如果天气冷的再早一点,那么江南就没有什么收成了,不要说上缴税费,连江南的百姓都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了。
太子殿下虽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不过他对这些农事不太了解,只能茫然的看着林景,好像林景就能解决这样的事情。
“太子殿下,现
在江南旱的那么厉害,先调查一下附近的河流还有没水,那些离着江河近的土地可以种一些抗旱的作物,这样至少能不让江南的百姓挨饿。”
“林将军真的有这样的农作物?”
太子殿下确实不懂,不过他也是一个好学的人。
“太子殿下,确实有这样的作物,有一种马铃薯就比较抗旱,即使不能浇水,它依然可以生长,而且这种作物产量很高,吃了之后有饱腹感,至少不会饿死人。”
这种作物在林景前世就见识过,他还在上学的时候,就捐助过那些山区的失学儿童,那时候他就见过那些干旱的都是黄土的山区,上面中的都是土豆,正因为有这种作物,山上的人才没有被饿死。
“林将军,我相信你,不过那些离河岸远的地方该怎么办呢?”
现在的太子殿下像一个好奇的宝宝,他什么都想靠林景来解决。
“太子殿下,我们可以由地方官员组织人来解决饮水的问题,不能让当地的百姓喝有了污染的水,不能影响百姓的身体健康。”
太子殿下真的在认真的倾听,他甚至把一些重要的都记了下来。
“接下来就
是浇地的问题,只要集中精力浇灌不多的土地,应该还是会有一些产量的,所以这就需要地方官员的协调,否则如果大面积的浇灌,那么就一点收成都没有了,要有舍取。”
林景细细的和太子殿下分析当前的状况,不过他也不知道太子殿下能听进去多少,他只希望今年江南缺粮食短缺一两成,那么来年那些存粮还能够支撑几个月,等到新粮下来了,就能安全度过这个大旱之年。
如果今年的粮食短缺太厉害了,皇上不得不拿出存粮来救急,那么来年还有几个月的作物生长期,那么这段时间改怎么办。
本来这些事不需要林景来操心,可是事情就是这样,已经摆在了自己的面前,怎么都不想最坏的事情发生。
太子殿下一直静静的听着林景的应对措施,直到林景把所有的事情讲完了,太子殿下才如梦方醒。
“林将军,世人盛传林将军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如今依我来看,林将军学识渊博,不愧是大唐的状元之才。”
太子殿下这样恭维林景,林景没有一点受宠若惊的反应,只是淡淡的微笑了一下,随后把事情拉回到
了眼前的事情上。
朝廷关注江南旱情的事情,是太子殿下和林景在御书房商定的,不过要执行下去,恐怕其中也会出岔子,于是太子殿下派出了去江南的特使。
特使就是宦官程元振,他在皇宫里的地位只是屈居李辅国这下,原来程元振是跟着高公公高力士的,而且高公公的做派也学了个差不多,如今受了太子的重用,他也一心想为大唐建功立业。
“太子殿下的嘱托,老奴都记清楚了,一定不负太子殿下的所托。”
程元振重重的给太子殿下磕了一个头,随后他的脸上就有了为难的神色。
太子也是会察言观色的人,虽然让身边的侍卫都退了出去,连李辅国都让避的远远的。
其实李辅国也不想进御书房,最近林将军来的频繁了一点,李辅国一看到林将军嗜血的眼神,他自己就觉得底虚,虽然知道在太子面前林将军一定不会对他怎么样,不过集威难除,一想不把人放在眼里的李辅国,偏偏就怕看到林将军的眼。
御书房里所有的人都走了,其实林景也想走,不过太子殿下极力挽留他,他也不好就这样出去。
“
太子殿下,林将军,越王弑杀太子殿下的决心越来越明显,老奴知道太子殿下人善心慈,从来没有有过害人之心,所有也没有防人之心,现在只求林将军能照顾太子殿下,不让大唐的基业再次出现动摇。”
程元振说完了,他没有给太子殿下磕头,而是跪在林景的面前,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林景看着跪在他面前的程元振,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程公公这又是何必,太子殿下勤政爱民,我想没有一个人不认可太子殿下的所作所为,更何况程公公只是最多去月,如果处理得当的话,回来的会更早,所以程公公何必担心,本将军也会时常陪伴在太子左右的。”
这是林景在表态,程元振也只不过走月,在这月中,太子殿下一定不会出什么事情,这件事他林景会作保。
程元振听到林将军这样的话,他就有泪水顺着眼角滚落。
“老奴多谢林将军,多谢林将军。”
最后还是磕了头才站起身来。
程元振带着皇上的旨意走了,虽然不知道江南的旱情现在怎么样,不过只要是尽力了,林景也就觉得问心无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