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亦叹了口气,看起来十分泄气:“陛下已经问过李斯了,李斯依法办事,没有给赵篙留什么退路,可陛下看起来却没有采纳之意。
之后我也想过,这件事和当年王后的事是不一样的。当年陛下有心饶恕王后,李斯的话正好顺着他的心意,他自然听得进去。这次陛下迟迟没有动静,恐怕还是因为他对赵篙心存不忍,想要留他一命。既是如此,我们确实该提前做好应对才是。”
“是啊,有备无患。幸好我们手中有了赵篙的罪证,不然这局面真是无法预料。”林景微微叹息,“不管怎么说,只要这证据在我们手里,就能制约赵篙,一时半会他不敢再生事了。”
“生事?”孟亦忿忿哼了一声,“他若活着出来,就该知道夹着尾巴做人才是!”
这边两人未雨绸缪,为将来细作打算,那边孟武已经带着调查的结果去向李漼复命了。
李漼催得急,孟武深知此案的严峻,不休不眠地带人明察暗访,终于将脉络整理清晰。
“陛下,臣已经将李倚皇子身边的人彻查一遍,确保没有任何漏网之鱼。皇子身边确实没有
包藏祸心之人,所谓昌平君遗族刺杀一案,与皇子没有任何关联。”
“嗯。”李漼暗自舒了口气,连日来悬着心终于落定,“李倚接触朝政已久,身边的人难免鱼龙混杂,如今确认无事,朕便放心了。查他,并非是朕不信任他。只不过朕冒不起这个风险,若真有这样的人留在朝中,不仅对朕、对李倚是个隐患,对社稷更是后患无穷。”
孟武随之点头应和:“是啊,如今结果了然,陛下终于可以安心了。既然皇子不曾涉足刺杀一事,接下来的事就容易处理得多了。”
李漼并未接话,只淡淡一笑:“这几日你昼夜查案甚是辛苦,既然案子已经有了定论,之后的事你就不必再操心了。”
孟武听出话中的逐客之意,顺势抱拳请辞。李漼也不拦他,微微笑着目送他离去。
待他走后,李漼让令官去将李斯找了来。听完李漼简单扼要的说明,李斯立刻便将案情捋了个大概。
见他低头沉思不语,李漼意味深长地叹道:“这朝中的明争暗斗从来就未曾止歇。”
听出他是话里有话,李斯试探着问道:“陛下还是
觉得有疑?”
李漼没有立刻回答,靠在凭具上微微出神。过了片刻,他幽然叹息,面上一片萧索:“赵篙在朕身边多年,朕自认为对他了如指掌。他确实算不得什么正人君子,但脑子却是清醒,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他心中自有分寸。
此案关系重大,多少双眼睛盯着他?他又怎么会如此糊涂地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贪墨?这绝不是他会做出来的事。”
“陛下是怀疑有人暗中捣鬼,栽赃陷害?”
李漼望着他欲言又止,不知为何,眼中竟流露出一丝痛惜之情。
李斯看着揪心,又隐隐觉得不妙。
他刚想开口说话,就见李漼脸色一转,轻轻笑道:“其实这件事情很简单。赵篙若是被人陷害,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刺杀案件还有余孽未除,他们得知赵篙主审此案,害怕他查出什么蛛丝马迹,所以才暗中捣鬼,想借朕的手除掉他。
二是与赵篙素有恩怨的人想趁机落井下石,除去这个对手。朕让孟武去查李倚身边的人,就是想确认是否有第一种人存在。如今看来,刺客已经被一网打尽,没有漏网之鱼,所以想
要陷害赵篙的人只能是第二种罢了。”
李斯看着他挂在嘴角处的淡淡笑意,心头忽觉慌乱:“陛下的意思是陷害赵篙的幕后黑手是朝中同僚?”
虽然从始至终李斯从未参与进来,可是他也曾为了讨好李倚,顺着孟亦的意思说过话。尽管那时他小心翼翼地将话说得有理有据、公允无私,但或许是因为做贼心虚,或许是因为惧怕李漼的明察秋毫,李斯心中始终忐忑不宁。
李漼微微眯着眼睛,眼神越过他而飘向远处:“从始至终,朕所担心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是否有叛逆之人潜入朝堂,暗行毁我李唐基业之事。
既然没有这样的人,那朕就放心了。至于朝中何人与赵篙不睦,又是何人暗中作梗,朕并不打算追究。朕是人君,有些事没必要过于认真,揣着明白装糊涂也不一定是坏事。毕竟赵篙往日的行径确有不妥之处,他自己不能与同僚和睦相处,让他受点教训也是应该。”
听他如此一说,李斯紧张之意稍解:“陛下既然不打算深究,那赵篙一案该如何收尾?”
李漼笑了笑,神色比方才缓和了一些:“
朕留他一命,暂时革了官职,以观后效。这案子最后还得经由你廷尉府来处理。”
李斯暗自揣摩了一下,心中有了定数:“陛下圣明。陛下饶过赵篙,也就等于是给那些暗动手脚的人一些警告。”
“嗯。”李漼轻轻点头,“天下初定,民心尚未彻底安稳,朕不想看到此时朝堂内再闹出什么风波。”
说罢,他又叹了口气,面上甚是无奈:“这些天朕缄默不言,看似不闻不问,其实一直盯着外面的动静。朕知道,有人指责朕压着此案不发是为了保护李倚,也有人说朕迟迟不发落赵篙是偏袒李佶。其实,朕谁都不偏。天下初创,哪里禁得起这些折腾?
说到底,朕唯一所愿便是李唐安稳。若再往下查,会查出何人?查出什么样的局面?朕其实清楚得很。适可而止吧,治国如治家,该装聋作哑的时候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林将军何必说这些客套话?有话直说便是!”赵篙努力撑起身子,靠墙坐定,“连林将军这等贵重人物都出面了,想必是陛下的旨意快要到了吧?”
林景冷笑一声,回首示意狱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