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林平颔首,声音虽轻却十分果断。
林景缓了缓,又凑近了些:“派人暗中去帝太后陵寝,找到一位叫容夕的姑娘。”
从林平口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讯息,林景暂时安下心来,同时又隐隐雀跃起一丝希望。
既然李佶已经对赵篙生疑,那么他定会趁先帝灵柩下葬的机会来与自己对质,只要能在这之前将容夕寻回,把她手里的那盒胭脂拿回来,那么这一场死局就能重新打开。
话是如此,但赵篙颠倒黑白的尖牙利齿自己是领教过的,单凭一盒胭脂绝难令其心服口服。况且他侍奉李佶多年,对李佶的秉性了如指掌,想要反转局面也不是没有可能。
林景心里没底,不知胜算到底有多少。可再转念一想,此时不同往日,李佶的心态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否则也不会如此容易地将李音的话听进去,更不会怀疑自己最亲近的心腹。
当年,李佶在宫中处于弱势,面对自己的对手,他唯一能依赖的人就是赵篙。如今,外敌尽除,赵篙又如此张扬跋扈,将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朝中颐指气使,几乎没将李佶放在
眼里。
李佶想借赵篙之力除去劲敌,继而威加四海、掌控天下,他任用赵篙、信赖赵篙,却绝不会心甘情愿成为赵篙的傀儡,更不能允许赵篙凌驾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从他对李音和李泽的态度来看,他尚未泯灭人性,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绝非麻木不仁。
骨子里,他与赵篙并不是一类人。
再者,李音是何人?她可是李倚的亲妹妹,与李佶天生就有隔阂。李佶虽然任性,却不是没脑子的人,就不怕她是故意挑唆离间、故意中伤赵篙?若不是他自己察觉到什么异样,单凭李音简单的几句话是绝不可能让他怀疑自己多年倚仗的亲信的。
李佶心中有愧又有疑,赵篙却不知收敛,或许这对主仆早就已经各怀鬼胎。人心思变,彼时牢不可破的同盟从内里中已经悄然生出裂缝。
臣子借天子权势专法而行,则上下异位。不论李佶多么大度,作为君主,他是绝不会允许身边出现这种情况的。
林景反反复复揣摩着这二人的心态,并预设好自己将如何面对李佶的质疑。然而,就在下葬的前一日,林平给他带来了一个十分糟糕
的消息——容夕不见了。
“不见了?什么叫不见了?”林景又急又慌,一时间乱了方寸。
林平一脸无奈,却又不敢隐瞒:“派去的人说,他们找遍了帝太后的陵寝也没有找到这个人。说来也是奇怪,一个好端端的大活人,一夜之间就隐遁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丝踪迹都未留下。”
林景来回踱了几圈,不停捶着手:“会不会是赵篙派人将她带走了?”
“应该不是。”林平据实回道,“他们查过了,这段时日王陵并无长安来人。最奇怪的是,据守陵人说容夕是在孟亦将军遇害的消息传来之后才不见的。她消失之前并无异样,只是情绪低落,整个人看起来魂不守舍……将军,她不会是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吧?”
闻听此言,林景瞬间脸色铁青,他压着心头慌乱仔细想了想,果断否定了这个推测:“不会的。
容夕深知孟亦的为人,必然明白他是蒙冤而死。以她的个性,一定会想尽办法替孟亦伸冤。她手里还有重要的物证,可以证明孟亦的清白,她不就会这么忍气吞声一死了之。”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眼见林景慌了神,林平忙又劝道:“将军勿慌。既然将军深知她的秉性,那么按照这个推断,容夕一定会想办法将证物交到陛下面前。
容夕身份卑微,决然见不到陛下,她若想见陛下,只能通过将军你。或许容夕是看情势不对,先躲了起来,待风头过去,她就会想办法亲自来找你。”
林景焦灼不安,推敲片刻之后忍不住痛心疾首:“容夕生死不明,我心难安。明日陛下会亲临骊山,见不到容夕,我空口无凭,这……难道真是天要绝我?!”
长安传来消息,昨夜李佶为先帝守灵,却在半夜时分遇刺。刺客胆大包天,闯入长安宫,如入无人之境。虽然阎乐救驾及时,使李佶侥幸逃过一劫,但他却受到了严重的惊吓,突发急症,已经无法下榻。
令官是这么解释的,但林景却明显察觉到了情势的微妙。不仅是李佶没有出现,就连赵篙和李斯都不见踪迹。
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如此重要的场合,核心人物却齐齐缺席,长安城里定然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而这大事绝不仅仅是刺杀这么简单。
林平撒出人手,一面继续寻
找容夕的下落,另一面探查长安的动静。
三日之后,派去长安的探子终于回来。按照二人心照不宣的习惯,林平将林景拉至皇陵人声鼎沸的工地,将一个令震人惊的噩耗告诉了他。
据说那日刺杀行动的主谋是皇子李偘,他联合孟氏,打算一举除掉李佶,自立为帝。
“这不可能!”不待林平说完,林景随即果断否决了这个说法,“这太荒谬了!李偘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再清楚不过。他虽争强好胜、勇武善斗,却没有什么城府,更不会有觊觎皇位的野心!”
见他着了急,林平忙解释道:“以前有李倚皇子在,李偘皇子自然不会有异心。可如今陛下以幼子身份继任大统,皇子们想必也是心有不甘。李偘皇子向来心高气傲,又胆大率性,或许铤而走险也未尝可知……”
林景想了想,仍旧不能信服:“即便是有人挑唆,或者李偘心中不服,但眼下京畿的羽林军全部归赵篙调遣,城中布满眼线,他手中没有实权,怎么可能躲过这些眼线与孟氏相勾结?!况且,孟氏立朝三世,皆忠心耿耿,绝不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