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阳光很好,纱织原本想把被子抱出来晒,还没出门,风裹挟着杨絮扑了她一脸。今年四月天气较冷,杨树一直没开花,她把这件事忘记了。这几天天气干燥,杨絮漫天飞舞。
家主大人认为杨树生长速度快,树形高大挺拔,像武士一样有着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所以在附近种了很多杨树。夏天的时候还好,树下阴凉,苦的是每年四月份左右,杨絮像蒲公英一样随风飘落,哪里都有杨絮,简直就是灾难。
纱织只能把被子放回去,正要把窗户关上时,她远远就看到一个陌生的孩子蹲在花坛旁边,白色的杨絮落在他头发上,他仍旧不为所动。
栀子花的香气很浓郁,吸引了很多蜜蜂和蝴蝶,那孩子看得很认真,视线随着蝴蝶移动。
期圣靠在树上,望着天空飞舞的杨絮,发现纱织后,他呸呸几声吐出嘴里的杨絮,跟她打招呼:“纱织,今天怎么这么清闲?”
“你不也在偷懒?”纱织翻出窗户,来到树下。
“我怎么会是在偷懒,我可是有重要任务在身。卫善阁下和士远师父不在,由我负责带着刚入门的师弟熟悉环境。”期圣给自己辩解。
“正好我也没什么事,我来帮忙带着新人吧,你可以回去,继续训练......”纱织把继续训练几个字咬得很重,一副我在为你着想,温柔体贴的样子。
期圣终于承认自己在偷懒,他可不想回去,带着新人在府中闲逛可比训练舒服。
铁心那件事后,士远对他们的教导愈发严格,还好后来士远把典座捡回来教导。典座是个相当让人费心的家伙,士远无暇顾及其他人,才给了他偷懒的机会。
纱织向那孩子自我介绍:“你好,我叫纱织。平时主要负责治疗,如果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来找我。。”
男孩站起来,急忙向纱织行礼,他的动作很快,头发上的杨絮被甩下来,在空中飘飞。
“你好,我叫努努。”他有些拘谨,“刚刚来到山田家,还请多多指教。”
近日来的贫穷打击到了期圣,他难得这么沮丧,在树下托着腮叹气,声音婉转哀怨,他似乎意识到一个道理:“人为什么用钱买东西?”
仿佛说出来的是一首悲天悯人一咏三叹的诗,好像世界上不存在钱这种东西,大家可以过得更好。
纱织把手放在他额头上,试他有没有发热。
“明天就是威灵生日,你还没想好怎么办?”
“原本我想问你借钱,谁知道你也一分钱都没有。”
“要不然缝个玩偶给她?”纱织提议。
期圣差点跳起来:“你疯了还是我疯了,你看我是会缝玩偶的样子吗?哪有男的擅长缝制?”
努努问:“你们是说缝东西吗?我会一点。”
纱织找到打击期圣的机会:“期圣你都不如十岁的孩子。”
“你好意思说我,你不也是。”期圣和她针锋相对,不肯相让。
两人吵了一会,终于停下来把生日的事告诉他,作为刚加入山田家的新人,努努年纪最小,没必要送礼物,可他已经是山田家的一员,不能忽视他的存在。
“总之就是这样。”期圣抓着头发。
“如果是生日,可以做红豆饭,红豆饭很简单的,我七岁的时候就会做了。”努努提出建议。
确实是个好主意,红豆和米饭可以直接用厨房里的,只需要一些人力就可以。
问题是期圣根本不会做饭,纱织不会烧火。
努努自告奋勇教期圣做红豆饭,他好像对烹饪有很大的热情,提到做饭,他的眼睛亮了起来,话也多了。
“做红豆饭首先要把红豆煮熟,然后和大米一起蒸,吃的时候可以加上芝麻,这样会更香。”努努把袖子扎起来,开始洗红豆。
红豆中细小的枝叶漂浮起来,撇去表层的杂质,将红豆搓洗干净,继续冲洗几次,然后下锅煮熟。
如他所说,做红豆饭确实不难。然而这是期圣第一次下厨。
期圣按照他的方法将红豆下锅,然后点燃灶台,他塞的木柴太多,灶膛里的浓烟倒流进屋里,整个厨房被浓烟笼罩。
纱织迅速开窗,青烟呛得她喘不过气来,然而开窗以后屋外的杨絮扑面而来。
身后的期圣正在把灶膛中未燃烧的木柴掏出来,杨絮与火星接触,火势迅速蔓延开来。
努努年纪尚小,看到熊熊烈火,人都傻了,痴痴站在原地。好在其他两人迅速反应过来,提着水桶灭火。
“期圣,我收回前言,我们还不如努努七岁的时候。”至少努努七岁就能做红豆饭,也没把厨房烧了。
“一定要挨骂了。”期圣垂头丧气。
“我倒是有个办法,我正好有一些白磷,磷这种东西很容易发生自燃,尤其是最近温度较高空气干燥。只要多点燃几处,燃烧的时候我们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就可以把这件事归为灵异事件,完全洗清身上的嫌疑。不过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火势很可能烧了整座城也说不定。”纱织的声音欢快。
期圣听着她的计划忍不住打颤,原本就是不小心烧了厨房,大不了就是挨顿骂,照纱织的办法来,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他连忙拒绝:“你这家伙,不要用这么轻松的语气说这种恐怖的事好不好,我可不想让同门砍我的头,我还没活够呢!”
"你说谁砍头的技术比较好,到时候可不可以看在同门的面子上指定特定的人砍头。"纱织已经开始选人了。
"我可不想让殊现来动手,他还是新手。"期圣和她一本正经讨论。
努努被两人的谈话吓到,山田家都是这么奇怪的人吗?人倒是不坏,就是有点吓人,杀人放火在他们口中是如此轻松,看来自己还有很多需要东西需要学习。
最后期圣看着黑漆漆的墙面,忍不住叹气:“希望今天卫善阁下心情不错,能骂的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