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说,薛延陀十几万就死在长城下,一辈子不回漠北了吗?”
“臣以为,朔漠不过是沙漠,漠南漠北都是同一片草原,汉代与匈奴厮杀百年,国力难以支持,于是难以控制漠北,此番薛延陀倾国而来,正可遣兵度碛漠,直取薛延陀老巢!”
“陛下分设州县,令都督以统之,必可有百载安宁。”
李世民还是不同意“草原诸部,如何能够统御?”
“如何不能?”李靖反问:“昔日柔然、突厥,今之薛延陀,不就是会同诸部,所立之邦?”
“那都是草原上的部族,引弓之民,朕乃中国天子,如何统御?”
“陛下不还是天可汗吗?”
“只有突厥人认朕是天可汗,还不是虚名……一介虚名,朕也后悔为何应了下来。”
李靖道:“陛下,战机就在眼前!”
“薛延陀大军在长城,漠北空虚,陛下遣兵度碛漠,薛延陀无家可归,而陛下正可置有司,都督府也好,都护府也罢,先驻扎兵马,分设州县,如何不能统领?”
“牧民随水草而居,陛下依据水草设立州县,如何不能统御?”
说完这些,李靖沉默不语,该说的已经说完了。
大唐
一劳永逸解决朔漠问题的机会已经到来,战机就在眼前,敢不敢干,就看陛下您的决断了,反正老夫已经位极人臣,荣华富贵一样不缺,天下是你家的,该怎么做,您自己看着办。
沉吟许久,李世民缓缓踱步,焦急的心思从渐渐变快的步伐中可以看出。
出兵,成功的几率有五成。
不能说很多,但是不算少。
用兵之时,这样的比率已经可以拼命了。
消灭了突厥,薛延陀却崛起了,大唐不能一直做无用功啊。
当年薛延陀还是龟缩漠北的部族,到了现在,拥兵数十万,横渡朔漠,南下长城寇边,如不能尽快解决,后世子孙未必有能力灭亡薛延陀。
一旦让薛延陀乘势而起,又是一场百年厮杀!
汉匈打了百年战争,大唐难道也要和草原的引弓之国打一场耗时百年,天下生民肝脑涂地,海内户口减半的惨烈战争吗?
“陛下,房相到了。”
房玄龄来了,步辇停在殿外,由内侍少监搀扶着走进甘露殿。
“臣……”
房玄龄还没拜下,李世民就连连阻止:“玄龄坐,军报看过了吗?”
“臣看过了,臣……”
房玄龄又是一句话没有说完,
就被李世民打断,可怜如房玄龄,被人打断话还不能生气。
“朕是为了吴王的是找玄龄。”
“臣亦是因吴王之事,来请陛下决断。”
李世民点点头,派王德把大度设的人头撤下去,因为要上宵夜了。
虽然吃宵夜容易长胖,但看今天这个架势,御前会议怕不是要开到第二天天明。
大唐的天子,大唐的宰相之首,大唐军方之首。
三方齐聚,闭门开会。
满朝文武甚至过上几天才知道开了会,至于会议内容,恐怕没有人敢于泄露。
“房龄以为,吴王胜任吗?”
李世民凝重的神色,述说着他内心的不敢轻易决断,治大国若烹小鲜,还是谨慎一些为妙。
吴王究竟能否胜任出征漠北,这是一个摆在李世民面前的问题,也是一个最为纠结的问题。
自古打到漠北的是什么人?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吴王……太稚嫩了。
“臣以为,吴王是最好的选择。”房玄龄正色直言,丝毫不回避这个问题,与平日里谨言慎行,一句话思考一刻的状态,大相径庭。
房玄龄老了,他已经在为自己挑选继任者了。
既然陛下想让宗室拱卫朝廷,何不学习
汉朝旧例,让宗室当丞相呢?
吴王虽然刚刚开府,但初任御史大夫,就弹劾十几名贪官,还让李元昌被赐死,如此成绩,朝野人尽皆知,正好借此时机,让吴王出镇一方,再回朝历练几年,入政事堂,等到天子年迈,吴王也就能够撑起政事堂的架子了。
“臣以为,当任吴王。”
李靖同时附议:“臣也以为,吴王此时正在灵州,因地制宜,再无其他人可用。”
“这……你们说马周怎么样?”李世民犹豫道。
马周?
绝对不行!
虽然两人想李世民进言的完全不是一件事,但设计马周,两人却意外的相同。
“吴王……”
想起李恪,李世民突然有些舍不得。
“定要让吴王去吗?”
“陛下,此事定要身份贵重,可以代表陛下的人才行,若不是长孙辅机不会带兵,辅机行事也是可以的。”李靖正色作答,搁下碗筷,又在李世民的制止下重新吃了起来。
这宫里的宵夜,怎么和务本坊孙老头的一个味道?
“这……”房玄龄忽然一愣,派吴王做什么?
自己好像还是一头雾水啊。
房玄龄不禁长叹,年纪大了,就是不中用了。
“玄龄不
知道?”李世民扬了扬军报,指着文章末尾一段:“玄龄没看完吗?”
“臣年迈,夜中辨不清字迹,请陛下示下。”
“呃,是这样。”
李世民沉吟了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
“朕想让吴王代朕去封禅!”
“封禅?”
房玄龄一怔,颇感意外的看了一眼李世民,又和李靖交换了一番眼神。
封禅?
封泰山,禅梁父吗?
先前魏玄成已然进谏过,不赞同陛下封禅,只要有魏玄成在政事堂,封禅的大诏就出不了太极宫,陛下即便命吴王代为封禅,又有什么用,魏玄成也不会同意的。
何况……就算派遣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