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完如何赋予银票价值和防伪之后,就该是讨论如何让百姓民众接受这种货币流通的问题了。
杜如晦皱眉道,“倘若让朝廷赋予这张纸的价值,那朝廷是不是就要拿出等同于这张纸的铜钱来换取这张纸?”
他不是管钱的,所以没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他的意思是,朝廷要赋予这张纸价值,自然要让百姓相信这张纸的价值。
那么朝廷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如何让百姓相信这张纸的价值。
这就涉及到今天李恪前来的另外一个目的了。
于是李恪笑着道,“这我早就想到了。”
“开建银行。”
“银行?”
三人齐齐懵逼。
李恪继续道,“银行,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负责管理铜钱银币的地方。”
“我们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建造银行,让普通百姓把多余的铜钱银币存在银行内,以每个月每年多少利息为标准,来付于百姓红利。”
“再以每年每月多少利息为标准,来向那些暂时需要大笔资金的百姓提供贷款,收取他们贷款的利息,以抹平存款利息,甚至是取得利润。”
“这是民间存贷的用处。”
李恪顿了顿接着道,“除了这
个用处外,我们也可以通过银行存款这种方式,来鼓励百姓参与国家建设,或者其他大事件当中来。”
“比如此次承建大明宫,国库的存钱不够,那我们就可以鼓励百姓参与投资,通过向银行投资的方式,让所有有闲钱的百姓都参与到这项工程当中来,还是以每年或者每个月多少利息来计算红利。”
“待得大明宫建成以后,国库充实了以后,朝廷再通过银行,将这笔钱连带着红利一起存入那些参与其中的百姓的账户之中。”
“还有此次远征波斯,百姓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待得我们得胜归来,将战利品进行计算,按照各个百姓参与投资的数量进行分红。”
闻声,杜如晦敏锐的察觉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战败了呢?”
战败之后,没有战利品,如何分红。
其他两人也是眉头紧皱的看着李恪。
只听李恪道,“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战败,国家危矣,就算给他们钱,他们又能怎么办?”
“国破家亡的局面之下,钱又有什么用?命都保不住了,拿着这个国家的钱难道就能活下去?”
“投资战争本身就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
,你既想着赢了之后分红,那自然也要想着输了之后亏本,所谓投资,自然是高风险高收益。”
三人听到这话,皆是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对李恪所言很是赞同。
不过房玄龄又问到,“那这银行与银票之间有何联系?”
他自然是知道这两者间有联系的,但是他有点迷糊,搞不太懂李恪说的这些到底什么意思。
一旁的李世民道,“楚王的意思是”
“让百姓把铜钱银币存于银行,或者在银行换取等量的银票,这样一来,百姓就不用再背负那些极不方便流通的铜币银币了是吧?”
不愧是天子,这脑筋转动的就是别人快。
李恪一听当即躬身拱手,“父皇所言甚是。”
“银行的其中一个功能是存贷铜钱,以及管理百姓的投资。”
“另外一个功能自然是给百姓一个合理合法的结构,换取银票。”
“比如我今天要去扬州做生意,需要十万贯,我拿着十万贯铜钱赶路方便,还是拿着一张代表十万贯铜钱价值的银票赶路方便?”
“有了银行,我可以在长安换银票,到了扬州再换成铜钱,又或者直接用银票进行交易,交易的
另外一方也可以拿着银票去当地的银行换取等量的铜钱或者银币,这样岂非方便得多?”
三人一听这话,纷纷明白了过来。
于此,他们对银票和银行这两个概念总算是有了大概的了解。
不过问题又出现了。
“朝廷制造的银票具有唯一性,不可模仿性,可银行呢?”
“万一民间有人私自建造银行,以骗取百姓存款的话,那朝廷岂非被人当作了利用的工具?”
房玄龄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利用朝廷的威信来骗百姓存款的话,那朝廷怎么办。
对于这一点,李恪也早有准备。
只听他笑着道,“这个问题我想过。”
“首先你要明确一点,谁人才能够建造银行。”
“那必须是朝廷,户部的直属官员,而且还必须要有父皇的旨意,才能在某一个 城市建设银行。”
“如果某个大胆之徒在某个地方私自开设银行,当地的朝廷官员难道是瞎子,看不到?”
“其次便是这些银行的管理人员,也都必须是由户部明确指派的官员,有官印在身的官员。”
“而且这些官员必须与当地的地方官分开来进行管理,双方不能存在除同僚关系以外的任何
关系。”
“这样一来,就可以杜绝官官相护来谋取百姓钱财的事了。”
当然,这里面还参杂着吏治问题。
不过在这之前,李恪已经向李世民提出了巡查吏治的方案,而且李世民也已经这么干了。
倘若当真有人胆大包天敢这么干的话,那就只能说他嫌命长。
听到这里,三人完全放下心来了。
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前期投资。
建设银行自然是要钱的。
制造银票也是有成本的。
这些钱谁来出。
三人齐刷刷的看向了李恪。
三人之中,李恪最富。
“看我干嘛?”
李恪当时就“抱紧”了自己。
“诶,我给你们提出这么重要这么伟大的经济措施,你们居然还想要我的钱?”
“丧心病狂是吧?”
李恪万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