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令人沮丧,而且胆战心惊的事实。
由不得现在的秦王朱宜槵,面对孙传庭这个皇帝的宠臣的时候。
不得不伏低做小,放下身段。
“来人啊。
怎么偌大的秦王府,没有一个有眼色的人。
赶紧续茶,本官的茶水凉了。”
孙传庭这话不是对秦王殿下说的。
而是对一旁的秦王府总管太监说的。
总管太监哪敢答应,这孙巡抚越发狂悖无礼的话。
总管太监郭若怀,心惊胆战地看向高高端坐王座之上的朱宜槵。
太监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往日里不曾见到的主子表情。
秦王就算骨子里,再不是一个体恤下人的主子,他表面上还是要装出一副和煦如沐春风的样子。
一个贵族,再男盗女娼,也是要讲究风度的。
可是今天不行了,秦王彻底绷不住了。
太监看见自家主子脸上青筋暴起,保养极好的面皮,已经扭曲得不成样子。
可自家主子最后还是忍住了,像一个王八一样,微不可察地点点头。
九边塞王乃至所有的藩王,自成祖削了兵权以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血性可言。
看似高高在上,只是缺一个更高高在上,不讲道理的人,拿钢针戳一下,就现了原形。
总管太监得到了,自家主子的默许之后。
赶紧招呼宫女,重新给巡抚大人换了一杯香茗。
孙传庭端起香茗,普洱茶已经换下,换上了一种本地茶。
孙传庭低头细细嗅了一下,淡淡茶香悠然入脑。
他忍不住赞道。
“妙啊,好茶。
想必这就是贡茶,汉中仙毫。
果然香气高远,外形挺秀匀齐,嫩绿显毫。
卑职实在想不到陕西,还能产出此等好茶。”
秦王朱宜槵闻言知雅意,正以为孙传庭想缓和气氛,说几句题外话,借赞美汉中的仙毫,向自己这个亲王服软了呢。
他正要谦虚几句,营造一副宾主尽欢的气氛。
哪知道自己还没有,想好谦虚的说辞。
孙传庭的下一句话,就捅到了秦王朱宜槵的肺管子上。
“好了,闲话少说。
下官还是说回正事。
既然秦王殿下不知道,马政衰落的原因。
或者说不愿意和下官说说。
那下官就抛砖引玉,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也好让秦王,您这个陕西最大的地主,听听下官的看法对不对?
如果方便的话,有什么下官说的不到位,不周全的地方,还请秦王殿下,不吝赐教。”
孙传庭图穷匕见。
秦王有点惊慌失措,还是继续装聋作哑,他有点做不到。
这要是传出去也不好听。
一个超品的亲王,被一个三品的巡抚,按在地上摩擦,实在是太跌份了。
亲王朱宜槵听惯了,当地各级官员的奉承恭维和同流合污。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些流官只有哄好了他秦王,才能做好当地的父母官。
这突然来了,一个不讲情面的酷吏孙传庭,朱宜槵很不适应。
孙传庭哪里去问朱宜槵,会有什么复杂的心理活动,他接着滔滔不绝地讲下去。
“在下官看来,陕西的马政倾颓至此,原因有三。
第一个是茶马官市的名存实亡。
想当年太祖爷为了,维持官面上的茶马交易。
能够用一百斤茶叶,换番人的一匹战马。
那是制定了严苛的规定,严禁私人交易茶马。
违者不是杀,就是流放不毛之地。
为此他老人家不惜杀了,驸马欧阳伦以儆效尤,算是杀鸡给猴看。
只因为那欧阳伦私自,贩卖了几十担茶叶。
可惜物是人非两百多年。
再严苛的法律条例,也拦不住权贵们的贪婪。
现在走私现象依然猖獗,屡禁不止。
更可怕的是,走私者皆是一些为官为军者。
这样损公肥私的行为,已经成了风气,边关的城墙不仅处处漏洞,还成了他们走私贸易的避风港。
走私者都是些将官军官子弟,还有勋戚贵族。
他们知法犯法,家人族人家丁组队过关卡走私茶叶盐铁,大吏亦不敢问。
就拿下官刚才喝的汉中茶叶为例,汉中产茶叶诸县,一年产出茶叶何止百十万斤。
而官府能收上税,与番人换取马匹的不足十万斤,这十万斤还多数都是劣茶。
私茶兴盛,官府就收不上好茶,以劣茶与番人交易。
番人又不傻,自然以羸弱之马对付官府。
官府收了羸弱之马,交给苑马寺,苑马寺再交给边军使用。
这样的羸弱之马,骑乘起来还不如骡子。
长此以往,茶马官市名存实亡。
此为陕西马政衰败原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如今陕西匪盗蜂起,眼看就成燎原之势。
没有马匹,有数的官兵如何得到警信,来回奔波镇压及时?
届时肯定顾此失彼,官兵疲累不堪,流寇越打越勇。
不说官兵有没有一战尽墨的风险,届时肯定是就连亲藩,亦有失陷之忧。
对此困局,秦王殿下何以教我?”
秦王朱宜槵也不藏着掖着,对于孙传庭的心思,他猜得透透的,无外乎是看中了他家富甲陕西的财富。
以前的地方官,巡抚之类的,也不是没有起过这样的坏心思。
朱宜槵直接冷笑一声。
“孙大人莫要危言耸听。
陕西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只有八百里秦川,算是良田。
其余皆是下等田中下等田,难以养活太多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