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游戏竞技>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第355章 温体仁的想法和野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5章 温体仁的想法和野心(1 / 1)

你毕自严就是圣眷再宠,对待皇帝的方法也要有个度,不要觉得皇帝离了你毕自严就没有人当户部尚书了。

“天已经不早了,事情也处理得差不多了。

各位爱卿还是早早回自己的府上安歇,不要耽误了明天的公事。”

崇祯皇帝拿出了黑心老板的架势,已经考虑到明天员工的工作精神状态,开始撵人了。

崇祯皇帝主要是撵内阁六部和勋贵的人。

虽然看出来崇祯皇帝还有未尽之事,可是皇帝不想留着他们商量事情了,这些人也都是看得很明白了。

内阁六部和勋贵的人齐齐朝崇祯皇帝行礼,也就缓缓退下。

这些人中有一人是心里不平衡的,这个人就是沉寂了半年之久的温体仁。

礼部尚书温体仁离位极人臣只差临门一脚,他的地位仅次于内阁中的几位辅弼之臣,但此时此刻,他也只能如众人一般缓缓退出朝堂。从外表看来,这位温大人似乎荣辱不惊,一副云淡风轻的姿态;然而实际上,其内心早已掀起惊涛骇浪,久久难以平复。

皇宫内突生如此巨变,圣上险些遇刺!

身为二品大员且执掌礼部要职的他,却在此般重要场合未获一次发言之机,只能跟着随声附和,当起了背景板。

甚至在最初向圣上表明忠心之时,温体仁亦因自身故作矜持以及争抢不力,未能与陛下多聊片刻。

自新皇即位以来,温体仁这个礼部尚书竟未曾得到过一次单独觐见圣上的机会。

反观徐光启、李邦华、倪元璐、杨嗣昌等人,更有那等名不见经传的王徵、茅元仪、孙元化之类人物,乃至那些身份低微的武官及四位权高位重的巡抚,他们都被皇上极为看重,屡次召见。

可是他们之中,又有谁能比得过他温体仁资深望重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而最近的这次韩旷入内阁增补次辅一事,犹如一把利剑直插温体仁的心窝,将他内心的焦虑推至巅峰。

韩旷作为资深前辈,其地位难以撼动,温体仁心知肚明,他确实争不过韩旷。

可是此次内阁增补的名额不应该只有一个啊,皇帝不懂事,那些内阁辅臣也应该懂事啊,他们应该给皇帝谏言,到了他这个排资历排到头的温体仁进内阁了。

可是温体仁失望了。

本应轮到他这位德高望重的礼部尚书和韩旷一同入阁,获封东阁大学士之位。

然而事与愿违,命运似乎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独独将他拒之门外。或者说,所有的内阁辅臣都没有想到他这一茬。

这一结果令温体仁郁闷至极,也感觉到了自己在京城官场上的人缘很差。

他数日来如鲠在喉、气不打一处来。身为大明朝的礼部尚书,却始终未能踏入内阁之门,眼看着就要沦为京城官场众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然而近些日子来,温体仁心中却生出另一番计较。或许眼下自己不必急于跻身内阁。原因无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敏锐地察觉到六部乃至整个内阁正逐渐被边缘化,而新成立的军机处的地位却在悄然攀升。

当初皇帝设立军机处时,对外宣称仅用于处理紧急的军国要务。但如今事实摆在眼前,军机处已演变成皇帝处理一切事务的核心机构。由于其地理位置紧邻甚至索性置身于皇帝寝宫之内,使得军机处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随时随地满足皇帝的处理政务的需求。

当今圣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勤勉政务,但实际上却非常懒惰,平日里总是喜欢待在宫中一动不动,甚至连前面的三大殿都极少涉足。

一些礼节性的活动,他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

在这一点上,温体仁这个礼部尚书是深有体会的。

前些日子年节祭拜天地太庙的时候,还差点让崇祯以偶感风寒的借口,给躲了去。

圣上常常躲在军机处内,一边休憩放松,一边处理那些紧急的军事情报。

在此期间,如果内阁、六部或是厂卫等机构又送来了其他奏折,而这些折子中所涉及的并非仅限于军情方面的重要事务,还需要皇帝本人亲自定夺。那么此时此刻,皇帝绝不可能离开军机处,前往内阁或六部去处理这些奏折。

崇祯皇帝会顺理成章地就在军机处阅览这些奏折,然而,毕竟皇帝的人生经历相对有限,其见识与学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可以说是处处受限。因此,当读完奏折后,皇帝便会自然而然地向身旁的军机大臣们征询意见,并且往往能够迅速作出决断,要求军机大臣立刻草拟诏书,下达给内阁及六部官员签署并执行。

如今的军机处实际上,不仅承担着司礼监的职责,还分担了一部分内阁的工作,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明权力核心所在。温体仁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洞悉了这一切,他深知此刻正是决定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时刻。

是该到了自己努力往上爬的时候了。温体仁心中暗暗想到,陛下的一些想法和行事作风,他也差不多揣摩透了。

然而,温体仁并未察觉到身后的两名下属——左、右侍郎钱谦益与周延儒亦怀揣着相似的心思。他们的目光闪烁不定,流露出对更高职位的渴望,甚至可能妄图超越温体仁这位顶头上司。

而崇祯皇帝直到此时却未曾留意到,在他即位初年所管辖的礼部竟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孕育出了众多杰出人才的部门。

军机处的三位军机大臣,和厂卫的魏忠贤、田尔耕,还有以崔呈秀为首的帝党留下来继续议事。崇祯之所以留着军机处的三位大臣,原因也很简单。会议开完,他们仨方便回到军机处继续当值。

此时的皇极殿广场还是有将近两万的人,上百个大臣勋贵走了,一点也不影响现在人数的规模。

现场还是一片肃杀的气氛,白杆兵和勇卫营没有撤离,这证明崇祯的态度,这事情还没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