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藩作为大明首藩,地处西安这种地方,又经历了两百多年的积累,光是土地就有足足两万余顷,这绝对是一笔庞大财富。
最重要的是,秦藩人少,到了朱谊漶这一代,所有人加起来刚刚突破千人。
人少也就意味着钱粮结余的多,朱谊漶又是胸无大志之人,放着西安的好日子不过,去出海?
万炜没办法,只能是给山西的朱常洵去信商议对策。
对瑞王朱常浩,朱常洵这个做哥哥的一封信就解决了。
被自家便宜兄长骂了一顿,朱常浩也不提礼佛的事儿了,收拾收拾家当就带着自己的正妃刘氏,以及一众妻儿,在护卫的保护下,直奔京城。
秦王朱谊漶原本还想硬顶着,但看完西安锦衣卫送上的一份奏本后也老实了。
奏本里也没说什么,无非就是秦王府借着天灾,肆意盘剥百姓,将大量田产收入囊中。
当然了,万炜这位大宗正也向朱谊漶保证了,只要他率领秦藩进京,万炜和福王二人就力劝皇帝册封其兄弟、儿子为郡王。
这也是朱谊漶的一块心病。
因为秦藩生育艰难,好几次都是小宗入大宗,继承秦王爵位。
朱谊漶也是这个情况,以奉国中尉的身份成为秦王。
按制,亲王的兄弟和儿子都要封郡王,但他这个情况特殊,所以朝廷拒绝封他的儿子和兄弟们为郡王。
这让朱谊漶很是不满,数次上书,但都被驳回。
万炜和朱常洵两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一番威逼利诱,让秦王老老实实随他们进京。
就在两省的宗藩离开之后,山西官场也迎来了大地震。
经过近一个月紧锣密鼓的调查后,许显纯开始大肆抓捕山西的官员、士绅、商贾。
上到山西布政使唐焕,下到蒲州县令、县丞等尽皆被锦衣卫下狱。
这还只是地方上文官们, 向蒙古走私,少不了边军的支持。
在巡抚牟志夔和大同总兵曹文诏,以及山西总兵张鸿功的协助,许显纯率领的锦衣卫,也是没有丝毫的手软。
相比崇祯元年之前,山西面对的军事压力要小的多,倒也不用担心会因为一些乱子,而让蒙古人有可乘之机。
曹变蛟当初冲阵斩杀林丹汗的战绩,现在可是依旧在草原流传,曹疯子的亲叔叔镇守大同,哪个部族敢南下劫掠?
而随着锦衣卫这边的审讯,越来越多的人也被牵扯到里面。
前宁夏巡抚、右佥都御史魏云中,前广东道御史王允成,前兵部右侍郎孙居相,前太常寺卿程啓南,前吏科给事中曹于汴等大量山西籍官员被抓捕。
京城,乾寝宫。
看着手里的奏本,朱由检猛地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些官员除了都是山西籍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些人竟全都是东林。
发现了这一点,朱由检只觉自己遍体生寒。
作为一个对明史不是很了解的后世人,他原本以为东林党应该是东南一代的读书人。
是那些士绅商贾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一些精英文人,让他们在朝堂发出自己的声音,代表自己阶层的利益。
但现实却是,大量非东南籍的官员,也可以是东林党。
他们联合在一起,是想要做什么?
将手里的奏本缓缓放在桌案上,朱由检的精神有些恍惚。
一旁的王承恩见状,忙是关切道:“皇爷,您没事吧?”
朱由检缓缓摇头,声音有些低沉道:“朕无事。”
“大伴,朕记得年前的时候,玻璃镜售卖所获的两百万枚银元,都被留在了南京是不是?”
王承恩点头道:“是的,皇爷。”
朱由检的眸光一闪,沉声道:“传旨韩赞周。”
“为护卫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高皇后之陵寝,特从南京內帑拨付二十万枚银元,扩编孝陵卫,升孝陵卫为孝陵都指挥使司,命南京守备太监和孝陵卫指挥使,组建孝陵左卫、孝陵右卫、孝陵前卫、孝陵后卫、孝陵中卫。”
按照一个卫五千六百人,这新组建的孝陵都指挥使司就有两万八千多人,近三万人守卫陵寝?
王承恩正欲张嘴说些什么,就听朱由检继续道:“孝陵指挥使司所需军械、火器,皆有内廷兵仗局拨付。”
“所需钱粮,由南直隶皇庄供给。”
“臣遵旨。”
孝陵卫好也算是皇帝亲军,又不花朝廷一两银子,所以也不用经过内阁,只需中旨即可。
王承恩正欲离去,就听朱由检又说道:“你亲自给韩赞周写封书信,就说朕只给他一年的时间,一年内朕要看到一支齐装满员,可以上阵杀敌的孝陵卫!”
“臣明白了。”
看着王承恩离开的背影,朱由检的眼中寒光四溢。
等解决了北方的问题,就是对南方动手的时候了。
就在王承恩离开 没有多久,内阁诸臣、三法司堂官、六部尚书齐齐来到了暖阁。
听完髙时明的秉奏后,朱由检点头道:“宣他们觐见。”
众人进来后,齐齐施礼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朕安,起来吧。”
“赐座。”
“谢陛下。”
待众人坐定,朱由检面无表情的主动开口道:“诸卿今日陛见,可是因为山西之事?”
周应秋作为吏部天官,第一个站出来说道:“陛下,此案到了如今这个地步,牵扯实在是太过了,就连致仕多年的官员,都被牵连其中,臣以为此事断不可为。”
朱由检没有给他答复,而是对其他人问道:“你们呢?你们也是这个意思?”
孙承宗起身道:“陛下,锦衣卫这次做的确实有些太过了,整个山西官场为之一空,平阳府各县官吏更是十不存一,地方运转已经出现了极大的问题,臣请陛下下旨命阻止锦衣卫大肆株连。”
“首辅,你是何意?”
“陛下,此案到了如今这个地步,着实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