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2章 誓师出征(1 / 2)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上直卫大肆准备各种物资的消息,终于还是传了出去。

文渊阁。

施鳯来第一个开口道:“难道陛下是打算让上直卫也前往辽东,参与对建奴的战事?”

“郭部堂,上直卫的一应的粮草筹集,真的没有经过户部?”

郭允厚点头道:“內帑有银子,内廷也有自己采买粮草的渠道,压根也不用户部插手不是?”

从朱由检登基的第一天开始,就将內帑和国库分的很清楚。

朕不惦记国库的粮食和银子,你们这些朝臣也不要盯着朕的银子。

上直卫和御马监四卫军,是朕的亲军,所需军饷、粮草皆由内廷供应,你们外朝也少插手。

孙承宗听完两人的对话,神情有些凝重道:“不止如此,除了上直卫在积极备战,蜀王的护军也马上就要进京了吧?”

“辽东本就有近二十万大军,加上蜀王的三万余护军,上直如果倾巢而出的话,那就是三十多万大军,这么多大军出动,那花费的钱粮……”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在场的几人也都听懂了。

“诸位,还有四卫军呢,四卫军的人现在也在辽东,加上四卫军的话,那就是近四十万大军。”

徐光启放下手里的毛笔,开口补充了一句。

“这可不是当初的号称四十万大军,而是实打实的四十万大军。”

“如果加上为大军运输粮草的青壮,那这个数字恐怕还得翻一番。”

徐光启的话说完后, 几人的目光皆是落在了郭允厚的身上。

那意思,你户部能够支应这么多的粮草吗?

后者也是满脸的苦笑。

“与其在这里猜来猜去,不如去面见陛下,看看陛下是怎么打算的。”

温体仁最后出了个主意。

只是,还不等他们起身,一名乾清宫的内侍,就迈着小碎步走了进来。

“诸位阁老,陛下宣见诸位。”

几人互相看了看,也没有迟疑,尽皆起身, 随内侍出了文渊阁。

乾清宫,偏殿。

几位阁臣躬身施礼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都免了。”

“赐座。”

朱由检放下手里的一份奏本,抬起头,对几人抬手虚扶道。

等几人小心翼翼的坐定后,朱由检直接开门见山道:“朕今日召诸卿前来,是有件事和诸卿说一说。”

“臣等恭听陛下圣训。”

“眼瞅着夏收也要马上结束了,朕打算御驾亲征。”

朱由检这话一出,几位阁臣皆是面色一变。

“陛下,朝廷在辽东布有重兵,又有袁阁老这等持稳老臣坐镇,各勋贵武臣,辽东各镇总兵也齐聚辽东,何须陛下御驾亲征?”

向来不当出头鸟的温体仁,第一个字站出来反对道。

其余人也都是纷纷开口劝谏。

总而言之就是不希望朱由检离京。

朱由检摆了摆手道:“朕意已决,卿等不必再劝。”

“蜀王府护军已经抵达天津,朕会领左右羽林、左右虎贲、左右府军六卫,前往天津和蜀王汇合,乘船前往辽东。”

“此战,朕要彻底解决建奴!”

“朕离京期间,由皇太子监国,内阁和大宗正辅政。”

“惠安伯张庆臻暂领亲军都指挥使司,阳羡侯卢象升提督京营,兵部和御马监也要遣人协理。”

朱由检一番安排说完后,几位阁臣见其态度坚决,干脆也不劝了。

近三十万大军在侧,和当初成祖皇帝北伐也差不多了,这么多兵马如果还不能保护皇帝的安全,那前线的将士们,干脆都自戕算了。

至于说会不会重蹈土木堡旧事?

别扯淡了,在场的几人,谁不知道当初是怎么回事?

几人对视一眼,温体仁再次开口道:“陛下,不知自此御驾亲征,需要何人随驾?”

“孙卿随朕一起北上,户部左侍郎毕自严、都察院……”

朱由检一连点了十几名文臣的名字。

“臣等遵旨。”

朱由检微微颔首,面色也变得愈发郑重起来:“诸卿,此战,对我大明至关重要,朕不希望因为粮草问题,致使战事出现任何的意外。”

“这一点,诸卿要心里有数。”

“另外,朕已经传旨镇海伯和俞咨皋,福建水师和宁波水师,会将从海外采买的粮草,直接送到辽东。”

“宁波水师也会协助登莱水师留守的船队,运送大军渡海。”

“臣等定竭力保证大军两朝供应。”

“好了,诸卿且去。”

“臣等告退。”

……

随着朱由检要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出去,整个京城各个衙门,都变得忙碌起来。

大部分朝臣对此都没有什么意见,偶有反对的声音,朱由检也没有搭理。

当然, 他也很忙。

按照大明的制度,皇帝御驾亲征之前,要祭拜天地,宗庙,一应礼仪很是繁琐。

时间来到六月底,夏收已经基本结束。

京城外,大校场。

一身甲胄的朱由检,站在点将台上,面对着台下的上直卫亲军们,抽出自己腰间的长剑,以剑指天,大声喊道:“诸将士!”

“哗啦!”

巨大的军阵,传出一阵甲胄摩擦的声音。

“朕,大明太祖高皇帝,成祖皇帝嫡系子孙,登基以来……”

“朕今日,在此誓师,誓平定建奴,还天下以太平,诸将士可愿随朕勘定叛乱,建功立业?”

在锦衣校尉们的传递下,即使是距离点将台最远的兵卒,也清晰的,听到了朱由检的讲话。

一道震天动地的大喊声, 随即响彻整个天地。

“大明万胜!”

“大明完胜!”

朱由检将手里的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