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 回京(2 / 5)

知一二。”

“这是自小我就具备的特殊能力。”

林小风听罢,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追问道:“真的吗?”

卢思南用力地点点头,那份坚定犹如磐石:“一点不假!就在上个月,县里的刘老汉虐待自家羊只一案,就是我凭借这种方式侦破的。”

林小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眼前这个卢思南显然拥有着超乎常人的特殊才能。这样的人才,务必纳入麾下!

他想象着那片遥远的海洋彼岸,异国的商人因为语言不通而陷入困境,倘若有了卢思南这样的存在,处理各种事务岂不是如同翻掌观纹一般轻松自如?

紧接着,他又回想起自己曾苦心研习十余载的英语,现如今最熟悉的单词却仍然是那个平凡的“banana”,一股淡淡的哀愁悄然爬上心头。

世事无常,竟然有人天生就能掌握他种语言,甚至能跨过物种的鸿沟进行沟通,这简直就是让人瞠目结舌的神奇现象。

“卢思南,你这个世间罕有的英才,是否愿意随我一道,踏上前往京都的路途?我肩上承载着重大的使命,意欲托付于你,共同擘画一番宏图伟业。”

此言一落,县衙之内瞬时陷入一片静谧,那些衙役们的视线如同被无形的磁石吸引,齐刷刷地汇聚到卢思南身上,他们的眼中满载着羡慕与敬畏,仿佛无数星辰化作奔腾的光河,倾泻在他的身影之上。

卢思南眼眸里闪烁着狂热与激荡的火花,他迅疾跨步上前,膝盖猛地一沉,发出“扑通”一声沉重的撞击,朝着地面连磕三个响头,其声如洪钟巨鼓:“大人过誉,令卑职受宠若惊,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愿效犬马之劳,追随大人无论艰难险阻,纵是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

“甚妙!”林小风回应的声音深沉且充满笃定,“待到数日之后本官启程之时,你可直接前来。至于你的家眷之事,不必挂心,只消告诉我,你家中还有何等亲属,本官必会妥善安置。”

卢思南的脸颊微微泛起一抹红晕,他的语气中渗出一丝羞涩与迟疑:“大人厚赐,卑职实在愧不敢当。然而,卑职双亲已驾鹤西去,膝下并无子女,家中仅有一位妻子相依为命。”

“既然如此,便携你的妻子一同迁往京都吧。”林小风挥洒自如,话语中透露出豪迈与果断的气概。

此刻,周志伟颤颤巍巍地屈膝跪倒在尘土之间,吞吞吐吐地问道:“大人,恕卑职冒昧,不知能否·······能否允许卑职留守此地·······”

林小风反问一句,声音平静中蕴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怎么想的,我会不知道?去打牢还是去京城,你自己选!”

周志伟听罢,顿时犹如冷水浇背,全身冷汗涔涔,额头紧紧贴着冰冷的地砖,内心涌动着无法抑制的恐慌。他回想起那座阴森幽暗的大牢,想象自己可能要在其中悲鸣哀嚎,一种深深的绝望与无奈顷刻间弥漫全身。

此时此刻,他的心弦紧绷到了极点,口中喃喃而出:“大牢·······”

嘶——这真是一个令人始料未及的剧情转折,仿若命运的巨轮在这刹那间转向了一条未知的道路。

···············································

在接踵而至的数日光阴里,林小风的脚步踏破了县城每一条通往衙门的石板路,步伐稳健且果决,就像一阵疾劲的风横扫过那些庄重古朴的官署,携带着一股既紧急又深沉的气场,无形中弥漫在整个县境之内。

他的身影穿梭其中,犹如一个肩负重任的信使,手里紧握着那份关乎民生福祉的珍稀礼物——红薯种苗,逐一递交给农业司那些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专业人士手中。

不仅如此,他还调派了一批训练有素的精兵强将,如同对待稀世珍宝一般严密守卫这些红薯苗,容不得丝毫差池。

在他的观念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幼苗,实则比金银珠宝更加宝贵,它们的存在关系到的是无数百姓的口粮之源,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严令部下,待红薯满仓之际,务必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丰收果实送抵遥远的京城。

与此同时,在林小风亲力亲为、全身心投入的督导之下,研究所的工作氛围犹如熊熊烈火烹煮油脂,炽热且热烈,科研进度以惊人速度一路高歌猛进。

先是那一枚枚凝聚智慧的放大镜初露锋芒,继而在一片古老土壤的孕育中,最原始版本的显微镜悄然诞生。尽管此显微镜外表粗糙,略带笨拙,功能亦不过勉强堪用,其成像效果尚欠理想,但它的出现已然昭示着一项划时代的科技进步。

林小风深知此事关重大,遂不惜倾全县之力,召集所有的能工巧匠,不分昼夜地投身于镜片的精细研磨,一次次尝试镜片的不同排列组合,历经无数次的挫折与困苦,终于打造出这部看似简陋,却饱含无限希望的光学设备。

然镜片的打磨精度受限,排列组合上的误差也无法完全避免,导致这台显微镜的观测效果不尽人意,只能让人模糊瞥见那个肉眼无法触及的世界,却无法清晰描绘其细微之处。

即便如此,这一发明依然在青霉素研究的道路上开辟出全新的可能,宛如暗夜中的一线曙光,预示着前路必将逐渐开阔明朗。

林小风所遗留下来的青霉素制作工艺虽然显得原始粗疏,却实实在在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条摸索前行的线索。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实验历程中,五十多条鲜活的生命因为误操作或杂菌感染而消逝,但这并未让林小风退缩,因为他深深地领悟到,科学探索中最大的敌人并非失败本身,而是丧失方向,盲目消耗宝贵的时光和资源。

他本人并非每个环节的技术专家,但凭借其独到的洞察力,他精准把握住了科技发展的脉搏,从而为后来的研究者们铺就了一条较为平坦的探索道路,大大减少了他们在荆棘丛生中摸索的时间。

又经过了两个昼夜更替,青霉素的研发依旧卡在瓶颈处,迟迟不见关键性突破。

面对这样的僵局,林小风果断作出决定,不再长久驻足等待奇迹的发生,而是着手筹备返回京城的各项事宜。

启程前夕,他精心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