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的工厂烟囱冒着浓烟,机器轰鸣不断。忙碌的工人和生机勃勃的生产线,都让乌日格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繁荣与活力的场景,与他所熟悉的西夏截然不同。身经百战的乌日格,此刻也不禁感到一丝沮丧。
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这种失落的情绪之中。乌日格深吸了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要想让西夏迎头赶上,必须寻求新的出路。而眼前的林小风,无疑是一个关键的人物。
尽管对林小风的身份有些尴尬,但乌日格还是决定放下成见,去寻求他的帮助。
他转过身来,面对着林小风,由衷地称赞道:“林兄,你真的是个难得的奇才,古往今来,能集忠臣、儒臣、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于一身的人,真的没有几个,当今之世,恐怕也只有林兄你一个人了。”
林小风听到这番话,心里不禁暗暗发笑。他自然知道乌日格这么夸赞他,肯定是有所求。不过,他也对乌日格的坦诚和直接感到欣赏。于是,他打趣道:“国师,你真是过奖了,我除了上述身份以外,还是音乐家和教育家呢。”说完,他自己就笑了起来。
乌日格愣了一下,也跟着笑了起来,他心中的紧张气氛也随之缓解了不少。他明白林小风是个聪明人,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于是他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林兄我这次来其实是想和你商量一下引进火车和蒸汽机到我们西夏的事情,我们西夏在这方面实在是落后太多了必须迎头赶上才行。”
林小风微微挑起眉毛似乎对这个提议颇感兴趣,他沉思了片刻后才缓缓开口:“这件事情虽然归我管辖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朝廷和陛下手中,火车和蒸汽机都是我大靖的重要技术不能轻易外传。”
听到这里乌日格不禁有些着急他连忙说道:“我知道这件事情不容易但我们西夏确实急需这些技术来自强,林兄你能不能帮帮我们?我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林小风叹了口气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态度:“国师这件事情我真的很难帮你,火车和蒸汽机都是国家的机密技术朝廷对此有严格的保密规定,而且我们大靖自己都不够用真的很难割舍。”
乌日格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以一种恳求的语气说道:“林兄我知道这很为难你但是请你看在西夏和大靖两国友好的份上帮帮我们吧。”
林小风看着乌日格那急切而诚恳的表情心中不禁有些动摇,他沉思了片刻后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你们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火车和蒸汽机的技术都源自于北廊大学的科研成果虽然具体的技术是保密的但基本的科学原理是公开的,你们西夏可以选一些有潜力的年轻人去北廊大学学习相关知识然后自己进行研发。”
听到这里乌日格的眼睛又亮了起来他感到了希望的存在:“这真是个好主意!我们西夏确实需要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
林小风继续说道:“我对北廊大学很熟悉可以为你们西夏推荐一些优秀的学子入学,如果他们努力学习的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为西夏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乌日格陷入了沉思权衡着这个建议的可行性,过了一会儿他下定决心说道:“林兄你的建议很好!我想在西夏也建立一所类似于北廊大学的学府专门培养科技人才,林兄你能不能借我一些人手来帮我筹备这件事情?”
林小风苦笑着摇了摇头表现出一种爱莫能助的态度:“国师你太高看我了,我并没有人手可以借给你,不过我可以帮你联系北廊大学的相关人员给你提供一些建议和支持。”
虽然有些失望但乌日格还是很感激地说:“那也很好!有林兄的帮助我相信西夏的科技教育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他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西夏未来的美好景象。
接着,他又向林小风提出了另一个深思熟虑的问题:“林兄,另外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你。我们西夏的朝廷里都是一些老顽固,他们根本不懂什么科技之类的知识。因此,我想在朝廷里设立一个科学博士的职位,让他们了解并推广这些新技术和知识。你觉得这个提议怎么样呢?”
林小风听后,惊讶地看着他,心中不禁为乌日格的前瞻性和决心所折服。他沉思片刻后,中肯地说道:“你这个想法确实很大胆,也很有远见。但是,你也知道,绕开科举直接在朝廷设立这样的职位,恐怕会引起不小的争议。”
乌日格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说:“我也知道这个建议有些冒险,但是我们西夏确实需要变革,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国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落后。”
林小风听后,深感乌日格的忧虑和决心。他想了想说:“其实,你们西夏的情况和我们大靖过去有些相似。我们当初也面临了很大的阻力,但后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逐渐改变了官员们的观念。比如,我们曾安排官员们去北廊大学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科技的魅力。另外,我们在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上也做了一些改革,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科技事业。”
乌日格听后沉默了很长时间,似乎在消化林小风的话。最后,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说:“林兄,你说得对!我们西夏也需要这样的变革。我会尽力推动这件事情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西夏一定能够迎头赶上。”
时间如白驹过隙,朝堂上的气氛也随着时代的风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昔日里只知古板奏章与朝堂争辩的老臣们,如今也开始慢慢接受并融入了这种新奇的学习气氛中。
朝堂内,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臣们身着华服,步履稳重地走过汉白玉铺就的广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新知的渴望与期待。课堂上,早已不再是以前那种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充满了实践和探索的乐趣。老师们激情四溢地讲解着各种知识,而大臣们则聚精会神地听讲,不时还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
想想以前,北廊大学可是被士人们瞧不起的。它的校园虽然宽阔,但总是显得有些冷清,门可罗雀。然而现在,这里却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不仅是因为学校里提供的美食佳肴和美酒相伴,更因为这里能让他们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拓宽他们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