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8章(4 / 6)

总是燃烧着熊熊战意的将领。

王敖永呢,是贰臣传里的一个重要人物,投降之后就成了满清的得力助手。林小风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只记得他是个身材魁梧,面容冷峻的汉子,但眼神中总是带着几分算计。他的结局倒是挺让人痛快的,在青州被李自成的部将赵应元用诈降的计谋给杀了。想到这里,林小风不禁微微一笑,仿佛已经看到了王敖永那惊愕而又绝望的眼神。

高第就更不用说了,正史上记载他和吴三桂一起领着八旗兵进了关。他的形象在林小风的脑海中并不清晰,只记得是个身材瘦削,面容阴沉的人。因为吴三桂的名声太大了,所以高第的名声就不那么显眼了。但林小风知道,他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否则也不会和吴三桂一起领兵入关了。

林小风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却是一片翻涌。春日的阳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但这份宁静美好却掩盖不住即将到来的风暴。他已经把山海关交给了吴三桂,如果再把蓟州交给高第,那可真是个不明智的决定。他必须谨慎考虑,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大明的未来。

经过商议,人事变动就这么定了:李守鑅接任蓟州总兵,高第还是管着山海关,希望他们能和吴三桂各守其职,只是高第的驻地要从宁远移到山海关。虽然辽地丢了,但我们收复的决心可不能丢啊。林小风在心中默念着,他的眼神坚定而决绝,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军队收复失地的那一天。

“陛下,流贼已经退了,应该下诏让勤王的军队都回到原来的防守地,继续剿灭流寇。”兵科给事中曾应麟提出建议。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和焦虑,仿佛已经看到了流寇肆虐的场景。这个建议得到了众大臣的附和,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黄得功、慕容炯然、高杰等人正在追赶流寇,京师之围已解,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林小风一开始点了点头,但接着又摇了摇头。他的心中有着更深的忧虑和考量。

“陛下在担心什么?”李邦华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关切和疑惑,仿佛已经看到了林小风心中的忧虑。

“建奴啊!”林小风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沉重和无奈。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担忧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建奴大军压境的场景。

“建奴?”邦华眯着眼睛沉思,“陛下料定他们近期会入侵吗?”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惊讶和疑惑。

“不是近期,我估计建奴入关大概在二月之后。”林小风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和决绝。他的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判断,只是这个判断却让群臣都愕然了。

大家都认为,建奴可能会趁着流贼新退、朝局未稳的时候入侵,或者等到辽东安定之后再图谋。但皇帝说二月之期,这个判断是怎么来的呢?他们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仿佛已经看到了林小风心中的秘密。

林小风反问道:“李阁老你说说,建奴为什么屡次侵犯中原?”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冷峻和严肃,仿佛已经看到了建奴大军的残暴和凶狠。

邦华回答说:“有三个原因。一是掠夺百姓来补充辽东的不足;二是抢夺金银财宝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三是探察我军的虚实,企图消灭我们的精锐部队。”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分析和推理,仿佛已经看到了建奴大军的战略和意图。

林小风点了点头,“阁老说得对啊。建奴入侵,主要图的就是人和物。物就是金银、铁器、棉麻、粮食这些。”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赞同和感慨,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百姓的苦难和艰辛。

“现在已经是季春之末了,距离五月中下旬只有两个月了。你们知道五月中下旬是什么时候吗?”林小风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和焦虑,仿佛已经看到了即将到来的危机。

顺天巡抚王庭梅惊讶地说:“那是夏收的时候啊。”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惊愕和恍然,仿佛已经看到了麦田里金黄的麦穗和农民们忙碌的身影。

林小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担忧的神色。他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仿佛已经看到了建奴大军在麦田里肆虐的场景。

北方的土地一年能种两季甚至三季作物,夏天种粟、黍、稷、玉米、大豆等,秋天收完后就种麦子。麦子得经过冬天的寒冷才能生长,到农历四五月才成熟。越往北的地方成熟得越晚。京师所在的华北平原,夏收大概就在五月中下旬。那是一片金黄的麦田,是农民们一年的辛勤付出和期盼。但如今,这片麦田却可能成为建奴大军的目标。

“如果我是范文程或多尔衮,我一定会选择这个时候攻破关卡入侵。一来可以抢夺粮食,二来可以试探我们大明的军力。”林小风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沉重和无奈。他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对建奴大军的愤怒和痛恨,仿佛已经看到了他们肆虐的场景。

“或者他们更会效仿李自成的做法,围困京师。”林小风继续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冷峻和严肃,仿佛已经看到了京师被围困的场景。那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是大明的心脏和灵魂。但如今,它却可能成为建奴大军的囊中之物。

“至于吴三桂守着的山海关,多尔衮只要用一部分兵力牵制住他,就能让他没有余力顾及西边了。”林小风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分析和推理。他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对吴三桂的担忧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他在山海关上坚守的身影。那是一个英勇的将领,是大明的忠诚卫士。但如今,他却可能面临建奴大军的围攻和牵制。

林小风陈述了他的担忧。他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多尔衮、范文程都不是等闲之辈,尤其是范文程,他对建奴的兴起有着不小的功劳。那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物,是大明的头号敌人。他的先祖范仲淹一生都在抗击外敌,哪里会想到五百年后,他的后代竟然会投降给外敌呢?如果范仲淹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用棺材板去打他吧。想到这里,林小风的嘴角不禁露出了一丝苦笑。

李邦华的眉头皱得更紧了。皇帝所担忧的确实很有道理。以多尔衮、范文程的智谋和策略他们怎么可能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呢?那是一场即将到来的大战,是一场关乎大明命运的大战。他们必须做好准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最迟两个月之后大明军队和建奴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大战!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是一场关乎大明生死存亡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