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买挎包和头花,导致有点习惯看到摆摊做生意的,可看到是卖长裤的,就觉得很奇怪。
“裤子也能做好了卖,不量尺寸,能合适吗?”
“对啊,高矮胖瘦的可啥样人都有的。”
“啊呀,这颜色可真好看,这布料也好。”
“裤线真直,咋还有松紧带的呢,这是从哪里进来的裤子?”
“这几个人以前来卖过头花和挎包。”
有人就压低了声音:“还是他们卖的头花和挎包好看,不知道为啥,即便是一模一样的,可感觉也不一样。”
于是,大家纷纷问了起来。
有经验的宋家人已经很会应对了。
态度特别好,有问必答。
宋老太还说,等着,过段时间还会去南城进货的。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很多时候,买卖东西也是如此。
就不说自己家做的,说是南城进的货,没人会挑毛病。
不但不挑毛病,还觉得真好,哪儿哪儿都好。
但要是说自己做的,目光就不一样了。
所以,宋家人就说是从外地进的货。
宋玉暖觉得问题不大。
能卖出去就行。
今天的宋家人和那些天还不一样,衣服裤子都没了补丁,每人一条新裤子做模特,也没人想要试,因为是在外面不方便。
但是连香眼睛毒,擅长裁缝的人,一般都能看出来顾客穿什么尺码的合适。
于是,连香给选择搭配,宋老太看摊子防止有人趁着人多偷裤子,宋玉暖算账收钱。
大尺码的五元一条,中号的四元五,小的四元。
要说贵吗,其实挺贵的。
但要看怎么分。
现在布料还是限购,要有票证,而这个只要有钱,就能买一条可心的涤卡裤子,就很可心。
尤其是这时候很多人穿衣服并不喜欢体现出身材来,结实是最主要的。
于是,一上午的时间,一百二十条裤子卖光了。
帆布包里还有两条,但那是宋玉暖准备送人的。
刚才赵姐夫来转了一圈,还笑着打招呼,也没管也没说别的,这态度就很好,最起码大家伙买的更放心了。
宋玉暖拿了两条,一个大码的男士长裤,一个女士长裤就去了赵姐家。
这个时间点赵姐没在家,宋玉暖将长裤给了赵奶奶就离开了。
宋良在外面等她,至于文工团和县一中就没去,等小姑和阿波回家自己挑,反正她们现在有穿的。
宋老太今天穿的是新做的裤子,衣服也是新的,蓝黑的方领棉布上衣,两个口袋,五个大玻璃扣。
看着就年轻了好几岁。
忙的时候还好,等不忙了,这辈子好像都没穿几次新衣服的宋老太,就感觉哪里都不对劲。
但她又不敢说,等听宋玉暖说要去国营饭店吃饭,忙说:“别去了,咱买肉,让你妈给你做土豆烧肉。”
宋玉暖觉得小老太太这是又担心了。
挎包里有五百多元呢。
于是就也痛快的同意了,反正县城离家也不远。
宋良赶车去了副食品商店,买了二斤肉,主要是买多了人家也不卖。
没想到到家的时候,宋年一家三口都在。
不上学不上班就记不住今天星期几。
难怪今天卖得快,原来是周日。
宋老太嘀咕:“他们是狗鼻子吧,离得这么远,也能闻到肉味?”
刚嘀咕完,就闻到了屋子里传来的肉香。
宋老太撇嘴,可算是出息了。
还知道买肉回来。
然后宋老太就被激动的宋年给抱住了,松开后激动颤抖的说:“妈,我和金荣转正了,我们吃商品粮了,段厂长还给我们分了房子,就在职工大院,妈,我太激动了,呜呜呜……”
一边说还一边哭了起来。
那边孙金荣也从屋子里走出来,显见的也激动的不行,拉着宋玉暖,眼泪汪汪的:“小暖啊,小婶不知道该说啥好了,但小婶心里有数,咱们看以后的。”
宋玉暖也很开心,还真就成了。
邻居孙大娘正在编织草帽,两个儿子也跟着忙,声音这么大,自然也听到了。
就跑过来问,然后也知道宋老太的小儿子和小儿媳都转正了,还吃了商品粮,还给分了房子。
嫉妒,那肯定是嫉妒的。
恭喜完了,嘴里忍不住酸酸的道:“咱农村人多好,还有地,还能种大米还能养鸡养鸭还能种菜,你们城里吃个菜叶都要花钱买,最后还不得跑你妈家薅菜吃呢,就我看,也没啥好的。”
代入的挺快,话里话外就你们城里人了。
宋老太不和她一样的,吃不着葡萄都说葡萄酸。
这个她懂的。
其他人也是这个反应,这么大喜事,有人说酸话,也不会生气。
宋玉暖却认真的附和:“孙奶奶说的对,咱二道河山清水秀风景好,说不得以后咱们也盖楼房过城里人的日子呢。”
孙大娘本来有点后悔,这话好像不大好听,怎么说也是邻居,老宋家有点啥好吃的,都不忘记给自家孙子孙女吃一口,水果糖传说中的兔子奶糖,甚至小孙女还喝过一碗麦乳精,就冲这个,也不能阴阳怪气的说话。
就在下不来台的时候,宋玉暖竟然向着她说话了,这可将孙大娘给高兴的,将宋玉暖一顿夸,夸得那是天上少有地上皆无的。
然后还和宋老太说:“那天地头上,你儿子因为亲女儿和养女的事儿跟人吵了起来,你记不记得?”
宋老太脸色一变,去看宋玉暖,就发现她这大孙女竟然眼睛亮晶晶的准备听八卦。
心底里松了一口气,就说道:“当然记得。”
孙大娘继续说:“你还记得老丁太太不?”
“记得啊,咋地了?”宋老太疑惑的问道。
孙大娘朝老丁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