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能讨一碗水吗?”姜云初笑呵呵的上前,她看了看庄子的名字,脸上的笑容更浓了。
那个老伯一身的粗布衣服,补丁打了好几层了,脚上穿着一双草鞋,腰已经佝偻了。
“喝吧,那边的水都是干净的。”
那个老伯面无表情,指了指不远处的水桶。
姜云初喝了一碗水,然把自己的水囊灌满了,这才走到了老伯的身边,递过去了两个铜板。
“这……水不值钱。”老伯有些激动,虽然嘴里这么说着,但是却舍不得把铜板还回去。
“老伯,这钱你放心收着,我就是想问问,这庄子怎么样呀?你这一年能落下一点粮食吗?”
姜云初看了看庄稼,长势喜人,今年应该又是丰收的一年。
“落下?”
“嗨,这个年月,能饿不死就行了。”老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他们是佃农,就是指着给人种地活着。
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自己的地,去哪家种地,就住临时的地方,如果不干,那就只能饿死了。
这就是他们佃农的命。
还有一些短期的佃农,这些人有自己的房子,也有一些少量的地,在农忙的时候,会出来务工,为了赚一些银钱。
姜云初的脸色不太好看了,她看过去年的账本了,去年的收成很好,这些佃农直接分了五成的粮食,不可能不够吃啊。
太妃娘娘一向心善,给佃农的粮食,从来都是五五分成。
“去年的收成很好啊,怎么会不够吃呢?”她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怕期间有什么误会。
老伯叹了一口气,愁苦地说道,“收成好,可跟我们这些没有根基的佃农,有什么关系?”
“东家想给我们一成,就是一成,想给我们两成就是两成。”
“我们家五口人,哪里够吃啊?”
“小孙女养不活了,生下来的当天,就让人抱走了。”
姜云初的愣了愣,她眼睛花了?
刚刚看错庄子的名字了?
不应该啊!
“这是摄政王府的庄子?”姜云初问了一句。
“是。”
“那佃农分几成粮食?”姜云初又追问了一句。
老伯站了起来,“三成。”
“这么少吗?”
明明账本上,有各个佃农的签字,明明是分了五成,怎么老伯会说三成。
这里面,到底是谁在说谎?
其实她都不用去仔细查,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老伯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什么理由骗自己。
“张老三,磨磨唧唧干什么呢?你到底还想不想年底分粮了!”
一个声音,从不远处传来,那个的眼神有些沉,看着姜云初的眼神,并不友善。
姜云初对那个人点了点头,然后对老伯说道,“谢谢老伯让我喝碗水。”
随后,她便转身离开了。
现在最要紧的事儿,还不是庄子,她要去凝光顶,这边庄子的事儿,恐怕已经不是一时半会了,她需要细细地想想。
“那个人是谁啊,都说了什么?”中年人走到了老伯身边,看着老伯问道。
“就是一个讨水喝的,什么都没说。”
老伯摇了摇头,拿起了锄头,开始锄草。
而且,这块地,还不是他们租的佃田,而是庄头的地。
“你是庄里的老佃农了,应该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庄头威胁了一声,然后走了回去。
只是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不过回想了一下,也没有什么问题啊。
素心姑娘已经走了,刚刚那个人,也不是素心姑娘身边的人。
肯定是自己多想了。
姜云初骑了整整一天的马,这才到了凝光顶。
凝光顶,是一个山,为什么叫凝光顶,而不叫凝光山呢?
是因为在山顶,住着一位大家,名为凝光。
这座山,由她得名。
凝光大家。
“夫人请留步,不能再往前走了。”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一个书童样子的人,走了出来,手上还拿了一本书,把姜云初拦住了。
“我是摄政王府的姜云初,来拜访凝光大家。”
“这是我带的敲门礼,还望小先生通传。”
那个书童的年纪不大,打量姜云初半晌,随后才拿起包裹颠了颠,对姜云初说道,“夫人确实不能往前了,还请等我通传。”
“劳烦小先生通传了。”姜云初行了一个礼,整个人很规矩地站到了外面。
她现在是求人啊,自然要守人家的规矩。
过了足足有半刻钟,刚刚上山的小先生,又拿着包回来了。
“我们先生说了,不下山,不收徒,不收学生,还请夫人回吧。”那个小先生温和地笑了笑,伸出一只手,做出了一个请走的礼。
姜云初靠着树,然后在小先生愕然的目光中,直接坐下了。
刚刚看上去,还是一个大家闺秀的样子,怎么突然直接气质就发生了改变呢?
更像是!无赖!
“我们先生说了……”
还没等小先生的话说完,姜云初指了指背后的树,又指了指刚刚的草地。
“我是不是在你的区域外面?”
“我在的位置,是不是不在小先生负责的范围内?”
又说了一句,随后一脸笑意盈盈的样子。
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既然不在你负责的范围内,那我在哪里,就和你无关了。
“……”
小先生被噎了一下,想了想,还是劝道,“我们【大家】已经十八年没有下山了。”(由于大家这个称呼,容易和文字混淆,特意用【大家】表示。)
“夫人何必如此执着?”
他们这些孩子,都是孤儿,是各个门捡回来的,和【大家】的关系并不深,甚至很多人都没有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