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不了五经魁首,也成不了三元及第的状元。“没事,我总能写一篇差不多的出来,纵使写不出来,到时候先生帮我改一改。”
她就是想写个话本,又不是上考场真去考个状元来。渔娘拿着先生改过的策论家去了,新交来的策论留下,过两日等先生改完了她再来拿。
从书房出去的时候,渔娘顺手撸了一把二郎的小脑袋。二郎正在写字,被姐姐撸了脑袋,手中的笔没握好,纸上留下一块墨迹。他默默地继续写完丢开,拿了张干净的纸张重新抄写刚才的文章。渔娘走后,孙浔看着这篇句式严密,用词精准的策论高兴地翘起嘴角。这丫头,跟文嘉一样,明明有本事做到名列前茅,却总是偷奸耍滑,非要等到她自己乐意了,才肯努力一番。
“进来吧。
"先生,学生来了。
"是。"
温子乔站在门外,孙浔叫他进来,把手中的策论交给他瞧:“前几日叫你写的策论,同样是论商,你看看这篇写的如何。”温子乔接过策论,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他读了三遍,一遍比一遍慢,看完
后他问:"先生,这是何人所写?学生,
学生挑不出一点不妥当的地方来。
孙浔笑道:"这篇策论是渔娘所写。"
论跟这篇比起来差得太远。
"竟是梅小姐所写。"温子乔言语间难掩佩服,同时又有些失落,他写的策秀才我再认真教你。
“无妨,你如今最重要的是学精四书五经,策论只是叫你先学着,等你考完"多谢先生。"
梅二郎写字写累了,等先生带着温子乔去后院花厅讲书时,梅二郎慢吞吞地走到先生书桌前,找到刚才姐姐的那篇策论。论放回去。
策论中有些字他不认识,意思也不太懂,默读了两遍后,他才把姐姐的策为了打发空闲时间,渔娘一边读书一边写他的痛打负心郎的话本,很快到了重阳节。
林氏一大早叫丫头到西院唤渔娘过去,还叫她穿得轻便些。"可是要去爬南山?"
明秋笑着点点头:"除了咱们家,贺家、孙家都去。"儿出去散散心。
“乔夫人呢?温子乔日日忙着读书,乔夫人在忙什么?若是不忙,请她一块“乔夫人也忙,除了照顾温公子一日三餐外,这几日跟着咱们府里林厨娘学做点心。咱们夫人前日问过乔夫人可要去爬山,乔夫人拒了。”"行,知道了。"
渔娘到正院,
爹娘都准备好了,渔娘牵着弟弟正要走时,管家进来了。梅厚躬身道:"淮安那边送了重阳礼来,送礼的管事说来的路上在武昌府碰到大雨,怕翻船,就做主在武昌府逗留了三日,今天才把节礼送到,请老爷夫人恕罪。"
“无妨,人没事就行。可有信?"
“信在这儿。”
梅长湖接过信,展开。写信的是他堂哥梅长同,看完信后,梅长湖眉头微皱。
林氏忙问:"说什么了?"
"堂哥请咱们一家今年回淮安过年。"
“那怎么行,腊月渔娘及笄,那时候怎好出远门。”"堂哥想的就是渔娘在淮安办及笄礼。
林氏想明白了,主支/边没有放弃让她的渔娘嫁进高门大户,甚至因为渔娘的才学,主□口
边更加热络了。
渔娘看完信后,看她爹一眼:“堂伯说,他已经看过我写的游记了,果真跟我爹说的一样,游记写的极好。"
林氏气道:“梅长湖,我看你心里真是藏不了一点事。"梅长湖心虚地扯了扯袖子:“这事儿也不怪我,谁知道....."你马上给淮安那边写回信,就说咱们过年忙,没空去淮安,多谢他们的盛情美意。”林氏语气坚决。
“好好好,你别生气,我一会儿就写。”
梅长湖越是好声好气,林氏越是恼怒:"主□□边什么意思?十多年前咱们就分宗了,虽说感情还在,到底是两家人,他们是梅林堂,咱们是清江堂,咱们闺女及笄,他们凭什么插手?"
“堂哥就是问问,也没说一定要咱们去。”
"问问也不行!”
林氏气道:“你自己在家回信吧,看着你就烦,渔娘,二郎,咱们走。“哎,夫人,且等等我!”梅长湖伸长了手。
林氏不搭理他,牵着闺女儿子走了,把梅长湖一人落下。梅长湖无奈叹气,这叫什么事儿啊!
林氏心里藏着气,多少带到脸上来,叫阮氏、于氏看出来了。孙浔、贺宁远没见到梅长湖,贺宁远笑着问:“梅兄忙什么去了,怎么没来?"
"别管他。"
林氏语气不对,贺宁远和阮氏对视一眼,阮氏笑着问:“出什么事情了?昨儿还好好的,今天怎么不高兴?"
"唉,家里的烦心事,叫你们替我担心了。"
三家关系亲密,这点事也不怕叫他们知道,林氏就把主支的打算说了出来。孙浔沉吟道:"你家人丁单薄,主口口边也是如此,梅长同应该不止给你们写信,
应该也该长风堂那边写信了,
长风堂那边家里有两个女儿。
十多年前分宗,大房嫡子梅长同留守淮安主支梅林堂。二房独子梅长湖一家到南溪县安家,名号为清江堂。梅长湖的三堂叔梅平江带着一大家子去了江西吉安府定居,号长风堂。
渔娘听过那三叔祖梅平江的事,三叔祖是老来子,比她爹小十多岁。渔娘的祖父梅平寿靠读书当官时,梅平江刚及冠,正是读书的时候,渔娘祖父去世时,他才考中举人。后来天下大乱,分宗后梅平江带着一家人去了吉安府,在万安县谋了个教谕的差事,养活一家人。长风堂那边日子日子过得不差,听说家里三儿两女,子嗣比他们家兴旺。在儿女婚事上,渔娘听说只有一个大儿子已经成婚了,下面四个姐妹兄弟都还未婚配。
于氏:"叫我说,不管是为什么,等渔娘及笄后,你们夫妻也该带着两个孩子去淮安走一趟,给祖宗上上香。不能渔娘都要议亲了,还没见过老家的人,不知道祖宗坟墓在哪儿吧。"
林氏原本也准备去带着孩子回淮安一趟,主支这般积极,她反而有些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