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7章 迎战(1 / 2)

太原东北部山区。

东部战区临时指挥部。

帐篷之中,气氛已经有些凝重起来。

4组电报员正在不停忙碌,电报滴答滴答作响;

而张云带来的4个参谋,更是全力以赴的工作着。

这些总部选派来的参谋,个顶个的都是业务骨干,各项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

情报参谋正在紧密联系总部情报部门,随时关注周边鬼子的动向;后勤参谋正在统筹后勤队伍,将“临时军火库”的弹药等物资紧急运往前线;作战参谋则是不停的沟通前线部队,了解部队运动及工事修建情况,并将情况汇总并标注在地图上。

已方部队不过是19万余人,但是鬼子可调动兵力却数量不菲,且可以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赶来,几个参谋丝毫不敢怠慢。

张云倒是有些老神在在,没有特别担心。

一切恐惧来源于火力不足。在绝对的火力面前,鬼子来袭部队的人数不是问题。

此时,他一边听着电报,一边关注着缴获加成系统上刷新的数据。

“新一团3营2连占领杜家庄,缴获加成粮食402吨、肉类23吨、黄金24kg,白银89kg,子弹249发、手枪1支、钢铁12吨、煤炭329吨、煤油32公斤…………”

“野战2团1营3连2排占领水秀镇,缴获加成粮食514吨、肉类53吨、黄金21kg,白银78kg,子弹1249发、手枪2支、钢铁44吨、煤炭4230吨、…………”

“野战1团2营1连4排占领北广乡,缴获加成粮食414吨、肉类39吨、黄金14kg,白银638kg,子弹629发、手枪2支、钢铁5吨、煤炭2330吨、…………”

…………

…………

不断刷新的缴获加成物资,就是张云最大的底气。

虽然他破袭太原北部地区的作战部署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使得部队破袭区域大幅缩小,但晋中地区的破袭成果却远在他的预料之上。仅仅是刚刚一个小时内缴获加成到的物资,就已经够他的云烟兵工厂生产十多万发炮弹了。

既然物资收获这么丰富,那张云也不会吝啬,自然会让前线部队放心的使用炮弹,用炮弹和机枪将来袭的鬼子给打回去。

这从来都是他的致胜之道。

他正在盘算着物资弹药消耗和收益时,旁边的情报参谋报告道:“司令,总部发来情报,一辆疑似装甲列车正在从太原发车,向着我部方向赶来。另有12辆装甲车和30余辆汽车组成的车队,跟在了装甲列车后面!”

张云一听,顿时有些惊异道:“太原鬼子竟然装备装甲列车了?”

“是的,司令,根据总部情报部门的消息,这段时间华北鬼子向太原补给了部分人员和物资,并特意调入了一辆装甲列车。”

“根据情报员侦察,该列车全身铁甲,共分八节车厢,每节车厢都有机枪或者火炮,看上去很是厉害。”

张云听到八节车厢,立即就猜到这是鬼子的九四式装甲列车。

divdata-faye=

"ia

"urce=

"er

"css=

"icture

"grou-id=

"1

"igsrc=

"{{ia_doa}}{

"ia_tye

":1,

"itye

":

"ia

jeg

",

"urce

":

"er

",

"web_uri

":

"novel-ic-r

81d52e7d608c5ecea2be947214ee6c96

",

"width

":531,

"height

":299}

"alt=

"

"

css=

"icturedesc

"grou-id=

"1

"这是这货,看着凶猛,其主装甲厚度最高才10毫米,不重要位置为6毫米。

div九四式装甲列车是鬼子在1934年研发的,是专门用来应对东北地区抗日武装而专门设计。

该型号的装甲列车总共配备有8节车厢,从车头到车尾分别是:警戒车厢-3辆火炮搭载车厢-指挥车-动力车-碳水车-电源车。其中警戒车厢是使用满铁的50吨煤炭运输车厢进行的改装,使用6毫米和10毫米装甲板组成装甲车体,在最前方两侧各设置一座可旋转的机枪塔,里面装备一挺77的92式重机枪,同时正前方安装一个有装甲保护的300大型探照灯,用于夜间行车。

该车火力最强的武器为两门十四年式105高射炮。火炮被装在可旋转的装甲炮塔上,能够同时转向一侧进行集火射击。虽然是高射炮,但是该炮主要是对地面目标进行射击。

十四年式高射炮对地射击时的最大射程超过16公里,能够在观察所的帮助下进行远距离的间瞄火力支援,同时车上也有光学测距设备,能够在直射时进行辅助修正。除了105高炮外,车厢的前后部还各装备有两座机枪塔,配备92式重机枪。

可以说,这是一列火力极为强大的装甲列车。特别是那两门105毫米高射炮,射速很快,威力很大,平射起来确实对独立支队部队是很大的威胁。

不过,该列车也不是没有弱点。首先就是其微薄的装甲,都不用九四式山炮,哪怕是德什卡机枪,都能将500-800米距离内将其击穿。

另外,则是该车既然依靠铁路运行,那必然容易被提前准备的爆破攻击。

历史上,1938年5月,我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