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的崛起完美嵌合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唐时期恰逢东亚气候升高,大雪奇寒和夏霜雪年出现次数减少,把原本干旱的西域变得湿润多雨。
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水草丰茂,青藏主要粮食作物青稞产量增长,能养活更多人口,使其国力壮大】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事实上气温回暖对大唐更有利。
唐时的水稻在三四月播种,在八月收获,而现在的水稻四月底播种,十月收获。
暖润的气候让唐朝粮食生长期缩短,意味着土地重复使用率高,在没有占城稻的加持下,唐时长江下游的田地,稻麦每岁可获两熟。
所以唐朝粮价非常稳定,从贞观四年一斗十三四钱,到唐玄宗时期二十三钱左右,保证了大唐政治基本盘】
秦始皇(迫切):占城稻?
刘彻(震惊):两熟?
李世民(振奋):详细说说?
唐
经天幕提及,李隆基才恍然大悟,后人说气候对王朝影响源于此。
去岁长安无雪无冰,长安宫内种植梅树、柑橘等都开得特别好,所以今年大唐粮食定然是频岁丰稔。
他把玩着手中橙橘,思索却在思索唐蕃局势。
如今唐与吐蕃以祁连山为界,祁连山南归吐蕃,以北的河西走廊地区为大唐控制区。
至于凉州…暂且以赤岭为界,今唐蕃争夺的,便是凉州界限。
他垂下眼,静静地将橙橘捏碎,香甜的橘汁溅在他指尖,最后泅湿龙袍。按天幕所言,吐蕃因气候而兴勃,那也意识着吐蕃那也会因气候而灭。
那他大唐呢?
李隆基疲惫地合上眼,有些埋怨天幕为何降临?
既然降临又为何不言他一朝详情?
如今大唐疆域除青海中部被吐蕃占据外,其他疆土已恢复到高宗时期。
而朝堂之上,万国来朝,四夷服拜,文治武功都是鼎盛。
怎么会因区杂胡而毁?
他睁眼复望天幕,神色晦暗,与其说安禄山毁唐,他更相信朝代有大陷之处。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地利:吐蕃地处青藏高原,天高地广氧气稀薄,四周有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脉,及喜马拉雅等山脉矗立周边,是世界最高高原。
对于地广人稀的高原盆地,既不能种地,又不能经略兴商,中原地区民众向来不愿开发此地。
并且唐朝为扫除东西交通障碍,数次对吐谷浑用兵,极大地遏制了吐谷浑的扩展,给吐蕃留下发展空间。
吐蕃盛于安史之乱后,其疆域西起葱岭与大食接壤,东至今甘肃;西进四川盆地,北起天山山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喜马拉雅山脉与天竺接壤。
极盛时期吐蕃与回纥、大唐共分东亚】
唐
李世民手中举杯的手一顿,‘砰’的起身跨步到舆图跟前,张
手在图上四处丈量,心下直坠:“后人如此无能?
先前为大唐多自豪,现在就有多心痛,朕的陇右道,就这么没了?
朕这么大块的丝绸之路,被吐蕃占了?
难怪天幕言西域归义兵是唐朝最后的存在!
他紧了紧手,神色明明暗暗,后世朝廷有多孱弱?让大唐疆域全面回缩至此。
房玄龄仔细回想天幕之言,斟酌道:“陛下,后世曾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并且...”
君臣对视,立马明白对方未尽之语:后世放弃了中亚地区,但西域却纳入整个国家版块。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李世民在心头不断询问天幕,可惜未得到解答,天幕仍按照自己的意志讲述:
【人和:吐蕃创建者松赞干布是当时雄主,他13岁继位,依靠藏区贵族把割据的高原部落,捏合成奴隶制国家,使吐蕃国力得到凝聚。
更何况隔壁又是当世强盛‘人和’,吐蕃完全可以眺望大唐抄作业!
所以吐蕃乘气候风口,又有雄主和强力宗国支援。
在有唐一代,成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国家,也是藏史上政权最强的朝代】
天幕感叹:【吐蕃与唐分别代表了青藏和中原政权的扩张鼎盛期,整个唐朝时期,唐蕃会盟八次,双方来回征战约103次,唐胜61次;
盛唐时期的唐蕃大非川、石堡城之战;
晚唐时期吐蕃侵吞唐朝边境,甚至攻陷长安。
直到唐将要覆灭,才终于瓦解吐蕃。
这对宿命的对手,才终结绵亘百年不绝的利益冲突】
汉
嘶~不对啊!
望着天幕上那张‘唐:朕先送你死’的图像,刘彻敏锐察觉到不对,他仔细地望着大唐舆图半晌,蓦地笑出声:“唐太宗倒是好胆色,四面用兵,以威势镇压四夷。”
同是帝王,结合先前的羁縻制度,自然明白大唐用兵策略,以武力威服诸族,驾驭蛮族讨伐不听话的蛮族,或者协助唐军讨伐,从而为国省钱。
但是...他抬头看向卫青,正巧在空中视线相撞,刘彻扬起嘴角:“仲卿,你如何看?”
卫青摇摇头:“大唐羁縻制度虽好,但需陛下或唐太宗才能驾驭。”
后人但凡出个‘惠帝’,臣服大唐的四夷会立马挣脱颈绳,反咬宗国。
【贞观七年,松赞干布吞并完苏毗女国,迁都逻些修建布达拉宫,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吞并后的吐蕃疆土扩大,北境与吐谷浑接壤,为更好地扩疆发展生存空间,也为得到大唐支持,提升国力地位。
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向大唐求娶公主。
但大唐对骤然勃兴的吐蕃,并不了解国情制度…
在却发现史书无记载,再问朝中大臣,皆言不知】
汉
刘彻将身体重量倚在案桌上,饶有兴趣地望着天幕舆图
:“没想到贫瘠的高原局势如战国对持局面。”
象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