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都市言情>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113章 黄者,君之服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章 黄者,君之服也(3 / 3)

,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烧出来的。

所以这事只能一步一步来。

咸阳,古玩街。

曹子建,范阳,张林民三人目光在两旁的摊位上扫视着。

忽然——

曹子建停下了脚步,目光落在身侧的一个摊位上。

在那有着一副圆框,铜制的眼镜。

镜片是水晶的,不过已经裂了一道口子。

可能是因为时间长了,边孔已经已经开始生绿锈了。

曹子建之所以会被这副民国时期的眼镜所吸引,并不是这眼镜如何珍贵,材质如何特殊。

而是这副眼镜让曹子建看到了一个商机。

视力问题,自古就有之。

实际上在清末,眼镜已算不得什么新奇的东西了,在宣统之前,就有皇帝有过戴眼镜的历史。

早在明朝时,就已经有了“单照“镜。

只是那时由于技术的限制,只能加工成老花镜,常常是皇帝赐给老年大臣们的御品。

到了清朝嘉庆年间,矫正近视的眼镜开始出现。

据说雍正就是个大近视眼,在还未登上皇位时,就得了一副水晶眼镜。

自此之后便再也离不得眼镜。

不过留下来的画像中,却是没有一张是戴眼镜的。

因为眼镜在当时属西洋玩意,所有人都认为,皇帝戴眼镜,有失礼仪。

乾隆同样也是近视,不过对于眼镜,他却是万分抗拒。

在乾隆看来,作为君主,若不能凭自已的眼睛去明察秋毫,还需借以外物,这岂非成了昏庸之君?

所以当时宣统要提出配置一副眼镜时,还遇到了前朝遗老们的阻拦。

虽然后来的宣统配了两副眼镜,但在出席重大场合时却不被允许佩戴。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国运衰竭,内心仍有不甘,对于西洋来的东西,先带了十二分的排斥。

不过到了民国之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一批新青年开始接受外来事物。

眼镜成了当时的香饽饽。

相比起珠宝首饰,这眼镜就是必需品。

虽然其价格不如翡翠那般高昂。

但胜在它需求量大。

而且在民国初期,能配得起眼睛的人,都是有钱人。

它并不像现在立等可取,而是要大费周章。

一副定制的眼镜,就要二两黄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