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都市言情>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第125章 让人打眼的作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5章 让人打眼的作品(1 / 2)

等待茶水放凉的功夫,曹子建先是给一幅《适奉帖》上盖上昨天张海山篆刻的两方贾似道印章。

为的就是让人误认为这作品经由贾似道收藏过。

而后从储物戒指内取出羊毛排刷,现代工业电源,插座,吹风机等工具。

将《适奉贴》平铺在方桌上后,曹子建用羊毛排刷沾了一点茶叶水。

开始在《适奉贴》表面来回反复的刷着。

直到茶叶水完全浸透麻纸,曹子建打开吹风机,开始对作品进行风干处理。

这一过程持续了六次。

纸张的颜色开始明显泛黄。

“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让纸张老化。”曹子建暗道。

随即取出一个喷壶,其内装的是1的三氯化铁溶液。

曹子建开始将这溶液喷洒在麻纸之上。

等其完全干透之后,再次喷洒。

同样反复了六次之后,这才作罢。

最后一步,就是要用白芨水刷一遍。

否则,墨色出不来。

随着一切完毕,曹子建看着已经面目全非的《适奉帖》,十分满意。

不过仅仅自已满意还不够。

曹子建决定先找个行内人掌掌眼。

这让他想到了陈庆文。

如果这作品能瞒过他,那骗脚盆国人自然也不在话下。

当即,曹子建给自已的《适奉帖》做了简单的装裱后,便是出了门。

来到陈庆文的四合院门口,曹子建发现院门敞开。

这就往里看了一眼。

就见院内坐着两人。

分别是张好好和陈庆文。

在两人面前的石桌上,还放着一幅手卷。

“好好,来,点评一下这手卷吧。”陈庆文开口道。

“先生,如果我没看错,这应该是文征明的行书自作诗手卷。”张好好开口道:“其上笔法不仅圆润流畅,而且结体端庄典雅,布局疏朗明快。”

“字形结构自然舒展,给人以潇洒飘逸之感。”

“用笔轻盈自如,转折处圆润流畅,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柔和自然。”

“不错,关于文征明的认知,你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明天在过来,我给你看些别的书画作品。”陈庆文一脸满意的看着张好好。

“先生,接下来几天,我应该暂时来不了了。”张好好一脸歉意道。

“有事要忙?”陈庆文问道。

张好好点头道:“跟子建兄要合开一间眼镜店,所以这几天要筹备一下。”

“这样阿,那好吧,等你忙完再过来。”陈庆文也没勉强。

“多谢先生理解。”张好好礼貌回应道:“那今儿学生就先走了。”

陈庆文点点头。

就在张好好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看到曹子建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自已身后不远处。

“子建兄。”张好好打了声招呼。

陈庆文闻言,也是扭头看去,他还以为曹子建是来等张好好的,开口道:“子建阿,去吧。”

曹子建先是朝着张好好点了点头,而后朝着陈庆文开口道:“陈老,我来是找您的。”

“找我?”陈庆文面露疑惑之色。

“您不是书画鉴赏大家嘛。”曹子建先是给对方戴上一顶高帽,而后便是道:“今儿来找您,是有件书法作品想让您帮忙掌掌眼。”

“拿来我瞧瞧。”陈庆文一脸自信道。

显然,在他眼中并没有什么书法作品能难倒他。

曹子建也没迟疑,这就将自已手中的画卷递了过去。

同时,还十分贴心的帮忙将石桌上那幅手卷给收了起来。

陈庆文接过画卷,先是看了一眼装裱。

有些平平无奇。

只是随着画卷被打开一半,陈庆文整个人僵住了。

跟他一起僵住的还有张好好。

曹子建见状,就知道两人这是认出了这书画的作者。

等到陈庆文从惊愕中回过神来,他打开画卷的动作开始变得十分小心翼翼。

给人一种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碎了的感觉。

随着画卷完全被打开。

曹子建注意到张好好和陈庆文的脸上都是极为专注。

当即转身,心念一动,将手中的手卷收入了储物戒指。

【叮,检测到储物戒指内存入文徵明行书自作诗手卷。】

【恭喜宿主,获得文征明行书笔法。】

随着手卷重新从储物戒指内取出,曹子建发现,两人还在盯着画卷在看。

足足十分钟。

“子建,这幅画,你你哪来的?”陈庆文终于开口了,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他实在无法压抑内心的激动。

或者说他已经将情绪控制到了最好。

“陈老,你先说说,这字画到底真的假的?”曹子建反问了一句。

“真迹无疑。”陈庆文肯定道。

“您要不再仔细看看?”曹子建提醒道。

“无论看多少遍,都无法改变这个结果。”陈庆文笃定道:“哪来的?”

“那当然是买的。”曹子建说着,就准备将画卷给收起来。

毕竟他已经得到了自已想要的结果。

陈庆文见状,本能的想去阻止,可还是被曹子建拿了回去。

见曹子建收画的动作有些粗鲁,陈庆文忙道:“子建,你小心点,这可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的作品。”

毕竟晋代距离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

能保存至今的画作,那都是风中残烛。

稍不注意,就会损毁。

“我知道。”曹子建点点头。

“那你还这么粗鲁?”陈庆文责怪道,在他看来,这就是无价之宝。

“只是我觉得这书画不像是真迹。”曹子建故意道。

“不可能。”陈庆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