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甚至30年的和平,那他这辈子就可以吃喝玩乐,无所事事了,就这一份功劳,就可以躺一辈子了。“谢谢,颜承。”
阿曼达决定这辈子他和颜承,都是最好的朋友,钱什么的都不重要,花钱无所谓。
~~~
签订合同之后,现金支付只有31个亿,而且为了不引人注意,阿曼达想到了好办法,他直接将脚盆鸡家的股票全权交给华夏。
30多个亿的外汇现金,这么多的外汇,正好可以补足缺口。
而在脚盆鸡家股票,目前估值也得在50多亿以上,倒是也不吃亏,但是这真金白银不拿在手中就觉得很亏。
但是不得不说利用股市,直接套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至少不会引人注意。
阿曼达甚至提议道:“这股票都是跟我的好朋友颜承一起操作,三年之内全部都套现成功,收益至少要翻倍。你们要相信股神的能力!”老领导等人很意动,觉得阿曼达这小子很上道,看看人家办事办的多么到位,甚至还给自家省了不少钱。
‘果然不能小瞧任何人,阿曼达也是很精明的!'
还是最后问了颜承,慢慢套现,最少年底之前就已经能套现出来20亿,慢慢来不着急。
甚至还可以把这些钱用来购买脚盆鸡家家企业的股份,掌握脚盆鸡家的一些核心技术,直接把脚盆鸡家的企业变成华夏控股的企业。还有更多的骚操作呢,具体的事情可以交给具体的人操作。
国家里面能人辈出,如果是国家掏钱去炒股,可能会引起人注意,现在真的是不引人注意呀!
这件事情也给军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军火生意原来可以这么做啊!''专人定制军火,价格不便宜,但是适合。'皮实抗造怎么可以适应少爷兵,那得专门定制,坦克里放空调这一个事情很有搞头啊。'
任何生意只要卷进去了一个华夏人,这门生意最后赚钱的只能是华夏人。主要是能卷,特别能卷。
后续的事情,颜承和阿曼达两个人都没有参与到其中,算是一种保护。只知道阿曼达的笑容就没有断过了,反正后续的事情,年轻人也没有级别去参与了。
阿曼达跟着颜承到处逛,开心的不得了,因为他的零用钱从下个月开始翻倍了,有钱他都不知道怎么去花了。长汽工厂,生产的大型收割机等已经投入到了市场中,备受欢迎。大型收割机非常适应广阔的平原,当一切机械化,就显得特别的专业了。在大型收割机的基础上,改良小型收割机适用不同的地形。
还有各种拖拉机,也是目前农村需要的就像机器,拖拉机皮实抗造,在村子里既可以旋地讲地,还可以抽水浇地……
拖拉机简直就是农民买梦寐以求的全能机器,一家买不了个拖拉机,可以一个家族买一辆拖拉机一起使用。
甚至是一个村子,购买上三辆拖拉机,大家按照顺序使用。
有了拖拉机之后,种地再也没有像以前那么苦了,普通人干上一星期的活,机器可能半天就干完了。
这就是机械带来的升级,长汽工厂,本来是想生产汽车,后来李厂长一想什么挣钱干什么,百姓需要什么就制作什么。
三崩子同样也已经量产了,小型三崩子,大型三崩子,也已经出售了。一经出售这种能拉货能拉人,价格低廉又烧油,承载能力超强,又皮实抗造的三崩子。别说农村喜欢三崩子,连农贸市场的很多小商小贩都看好三蹦子。不是汽车却可以当成汽车用,比汽车都能拉货。尤其是大型三崩子,更是堪比小货车,却比小货车更加的便宜。
在苏红联盟的专家加盟到了长汽工厂之后,关于农机各种设备,又可以可以自行设计,又可以快速制造,又可以实地的去考察应用的情况。反正长汽工厂别看生产的都是这种觉得不上档次的机器,其实人家可挣钱了。每天火车站都有大批的货运火车拉着一箱又一箱的三崩子和农机到各个城市。还有不少的考察的商人特意过来考察,就觉得看着不起眼儿,看着不高大上,其实就是这种生意才闷头转大钱。
李厂长又在和外地过来考察的商人喝酒,又是南方一个姓陈的老板,广州陈,可不是说说的那边姓陈的人是真多呀。
年轻的陈老板更加有想法,生产农机样数最多的厂家就是长汽工厂,陈老板不理解这生产农机的工厂,为什么要取一个汽车的名字,不过都不重要。南方人骨子里边就有闯荡的想法,再等上20年之后,可能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能找到南方人经商的痕迹。
‘非洲市场对农机的需求量大,且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非洲农业以小型农场为主,需要中小马力、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农机装备。
华夏农机产品在这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满足非洲市场的需求。
农机企业选择非洲作为海外营销的主阵地,避开与欧美品牌在大型农机市场的竞争,集中优势资源开发非洲市场。'
陈老板就是盯准了这片市场,国家虽然有援助计划,但是他是商人,他就是想赚钱。
非洲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穷困潦倒,趁着非洲这片大陆土地肥沃,各种矿产非常丰富,是一片宝地。
反正陈老板就觉得有搞头,他想搞一次试试,装点货卖到非洲去了。
生活用品,茶叶瓷器等等这些商品,都有商人再做生意了。
陈老板就觉得自己可以去卖机器是一回事,甚至可以包大量的土地,种地都能发家致富。
到时候种的粮食转手卖掉,全世界缺粮食的地方多了,想买粮食的人也多了。
……
陈老板没有将自己脑海中的计划告知任何人,但是他就是有这么个想法,他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能卖则卖,卖不出去他就自己用。
李厂长当听到自己厂里生产的农机,还能卖到非洲更开心:“祝陈老板马到成功,发大财!”
陈老板就喜欢听这种话:“李厂长,年纪这么大了,还创业成功,晚辈还是要跟您这种前辈学呀。”
李厂长很得意,大半年的时间,自从他手握很多苏红联盟农机专家,虽然每月发出去的工资很多。
但是自从产品量产之后,一销而空,国内的老百姓也需要大量的农机。而且是价格不算太贵的农机,一家人工作一两年能攒出来钱购买的农机。国内的市场都是一片蓝海,现在又搭上了,卖到国外,李厂长觉得自己美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