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表英奇,天资粹美”。
他是皇太子胤初,大清朝第一位皇太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太子。长期的圈禁生涯,磨去了胤初身为天潢贵胄的骄傲,他脸色苍白,依稀可见几分曾经的风华。
“你能做好。”
胤初对石氏说道:“若石家不肯给你助力,东宫有些残余势力,我写几封信,你带出去。”石氏复杂地看着他,轻轻嗯了一声。
自从天幕出现,胤初不再和往常一样浑浑噩噩地酗酒,多了些精神气,对她的态度也比往常体谅许多。
如果这一切发生在废立之前该有多好。
石氏闭上眼,不管怎么说,日子又有了盼头,为了唯一的女儿,她都必须支棱起来。
…
夜空如洗,繁星密布。乾清宫里,康熙批阅完奏折准备休息,上床前,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咸安宫那边如何了。"
梁九功自然明白康照问的是谁,他躬身伺候康职脱鞋,觑着他的脸色,犹豫道:“奴才适才往咸安官,见二阿哥与石妃娘娘衣着单薄,冬日殿内竞无炉炭火,想来是内务府事务繁忙,一时疏忽忘了送炭之事,可要奴才去知会一声?"
康熙闭眼,哪里是什么事务繁忙,分明是见胤初失势,他又对咸阳宫不管不问,阴奉阳违罢了。
“不用,他自找的。”
半夜,康熙梦见了还是奶娃娃的胤初,穿着杏黄色的衣裳,小手软软的握着他,亲昵的喊他:“阿玛。”
他教他射箭,教他骑大马,又当爹又当娘的一手将人辛苦拉扯大。从前相依为命,到头来却走到了父子刀剑相逼的地步。天家无情。“胤初,胤初…”
梁九功听见帐帘里传来的呓语,心惊胆战,皇上梦魇了?
“皇上?”
帘内一片安静,无人回复。
好一会儿后,才传来康熙疲惫的声音:“天气冷了,派人送些汤婆子去咸安宫。”“还有,内务府那边,你清楚该怎么敲打。”
梁九功一凛:“嘛。”
皇上,果然还是在意太子爷啊…两日后,夜空再次亮起。熟悉的乐曲声从天上传来,村里镇上的人们兴奋地推开房门。
天气已经入冬,但寒雪也阻挡不了百姓们的热情,他们将门窗推开一角,抱来柴火堆在窗旁。此等景象,让时人不禁感慨:"家家户户推门出,共聚村头听古今。"李世民带着长孙皇后与几个儿女同聚立政殿,一起观赏天幕。
高阳同在,因为她提出办女医馆的事,李世民对这个性情和他相似的女儿除了疼爱以外,多出一份格外的看重。李泰不由得生出几分危机感,以往他才是父皇最宠爱的孩子,如今地位却受到了异母妹妹的威胁。他紧紧跟着李世民,趁李世民不注意,没好气地扭过头冲高阳翻白眼。
拳头硬了….高阳微笑道:"兄长的眼睛不舒服吗?"
李泰呵呵道:“有点,妹妹这一身花花绿绿的,看久了眼睛疼。”
高阳关心状:“眼睛不舒服不是小事,待会儿叫太医来给四哥看看比较好,大哥你说对吧?”
李承乾乐得助高阳插李泰一刀:“妹妹说的有理,青雀别任性。”
儿女们的刀光剑影在李世民眼里加了一层十米厚的滤镜,他对长孙皇后说:“你瞧他们感情多好。”
长孙皇后笑了笑,转移话题道:“二哥,讲完了东晋,再过几个朝代是不是就要轮到咱们了。”
李世民:“快了,也不知我唐朝何人能有机会上榜…”雁雪纷纷,于人的耳畔响起。抬头看去,原来是天幕里雪落下的声音。雪地中,一个仙风道骨的身影随着背景音越走越近。
【他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历史名人之一,高尚的医德受世人景仰,成为后世医者的道德准则。他是大唐国宝级的人物,被誉为“千古药王”。】
大唐!
是他们大唐的医家!
唐朝的官员与百姓们忍不住眉梢流露喜色,人人与荣有焉。
唐以前的朝代,百姓们不认得此人,只听称号便觉得对方是一位堪比医圣张仲景的人物。
士大夫们面露羡艳,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之一!
他们听了这么久,了解到天女说的中国就是华夏,千年之后朝廷的称呼。能评上历史最有影响的名人称号,这是多么高的殊荣啊。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一生大医且精诚的孙思邈的故事。】
李治听得身子前倾,眼睛亮闪闪:“孙大夫如此厉害。”
他自然认得孙思邈是谁,京城有名的神医。听父皇说,当年他出生就是孙神医帮的忙。
李世民摸了摸李治的头,笑道:"不错,当年多亏了孙师,你娘才能生下你。"
当年长孙皇后怀胎十月仍未分娩,肚子大到无法下床走动,李世民焦急得不行,这时有臣子徐茂功将孙思邈推荐给他,说此人医术高超,或许能解决太医院都治不了的难题。于是李世民连夜派人将孙思邈召进皇宫。
孙思邈来到宫里,仅用一招悬丝诊脉就弄清了长孙皇后难产的病状,随后隔着竹帘,一针猛扎下去,没过两刻钟,李治便呱呱落地,神奇的医术看呆了众人。之后李世民想留下孙思貌做太医令,孙思邈却推辞不受,他说自己不愿为官,只想漂泊四方替大唐百姓治病。李世民只好惋惜地告别对方,他御赐下黄金千两给孙思邈,结果人走时又把他送的黄金绸缎给撇下了。李世民好奇地看向天际,他知晓孙思貌医术医德双全,但仅凭这点,恐怕还担不上大唐国宝的荣誉,对方后来做了什么?
【公元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京兆华原县的一个贫农家庭。
他自幼身患重疾,家中为他长年求医,耗尽了家财,为此冬日连一件布衣都买不起。
孙思邈在这种悲惨的环境下,没有生出轻生的念头,反而决定要学医自救。
既然大夫治不好他的病,那他就自己救自己,想办法医出一条生路。】
七岁的稚童日日坐在病榻间看医书,每日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将医学典籍倒背如流。
再尝试煎药,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扎针。
家里人都以为儿子在玩闹,没想到一天天过去,他的气色真的逐渐好起来。
"我成功了!"
孙思邈感受着充满力气的身躯,目光灼灼道:"爹,娘,孩儿不孝。""从今往后,这个家里的担子你们就交给我。"孙父孙母抱着康复的孙思邈喜极而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