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姨赶到时,女儿柳柳刚好把麻绳套进脖子。
她吓坏了,好一番折腾才把女儿救下。
女儿却哭着抱怨妈妈不该出现,还说自己已经脏了,活在世界上实在是煎熬,倒不如早点死了解脱。
心里的预感成真,秦姨只觉得天都塌了。
她拼命追问,才从女儿口中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女儿被欺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欺负她的男人,也不是一个两个。
他们看准她性子文静内向,与寡母相依为命,没有男人倚仗,所以才屡次对她下手。
刚开始是冲动,后来是尝到甜头,对她各种威逼利诱,其中就包括拿秦姨威胁。
女儿害怕妈妈受伤,才会一次次忍下来。
她以为自己早点考上大学离开村子就没事了。
结果,那几个畜生却用秦姨威胁女儿必须要继续留在村子。
女儿实在是看不到希望,才绝望地想要自杀。
……
秦姨知道这件事后,却意外的坚强。
她怕女儿再自杀,索性将女儿带回房间里,绑起来。
随后又从女儿嘴里逼问了那些男人的名字,找来菜刀,磨刀霍霍,准备第二天入夜就去把欺负过她女儿的男人,一个个的全部宰了!
如果不是突然得知孟红回来,今晚的秦姨怕是已经下手了!
……
……
“如果杀了他们,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是就算杀了他们,我的柳柳也活不下去了……”
秦姨的哭声悲恸而绝望。
而其他听到的人,情绪也好不到哪里去——
孟红气得咬牙切齿;
祝毅双手紧紧握成拳头,脸都涨红了;
祝钧更是二话不说,出门就准备找枪把那些欺负女人的畜生给毙了!
关键时刻,祝闻拉住了祝钧:
“冷静点,你想上军事法庭吗?”
祝钧憋屈不已:
“那要怎么看,继续看那些畜生嚣张下去?”
祝闻摇头:
“不,当然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就算这件事和原着里的祝晓无关,她也管定了!
说着,迎着家里人和秦姨呆愣的目光,祝闻动手把秦姨扶起来:
“报警吧,这件事必须找警察。”
就现在这个年代来说,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村里人更是没有遇事找警察的习惯。
而且,秦姨还要担心到柳柳在外的名声问题,她下意识就想摇头……
孟红及时拽了秦姨一把:
“你们母女俩都要活不下去了,还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放心,等这件事过了,我就带你们母女去省城,到时候你们开个小店,怎么都能活下去!也没人会认识柳柳,知道她发生过什么!”
秦姨想要提刀报仇,本来就是走投无路下的选择。
现在听孟红讲了在省城开店的事,似乎特别简单,动动手指的问题。
她茫然而没有目标的心,一下子定了!
“孟大姐,你说得没错!我们母女连死都不怕,还怕丢脸吗?大不了以后不在村里呆了,永远都不回来!”
秦姨枯寂的眼睛里重新燃起希望,目光灼灼地望向祝闻,
“小闻,你给秦姨说,我们要怎么报警?”
祝闻不慌不忙地提了几个主意。
之后,秦姨便按照她说的,在孟红陪伴下,回家找到女儿柳柳。
柳柳虽然文静内向,但脑子却不笨。
亲妈都开始想办法了,她一心求死的冲动也冷却下来:
“其实……我保留了一些证据……”
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秦姨立刻给女儿松了绑,和柳柳在祝闻一行人的陪同下,连夜就去报案。
深更半夜,派出所里本来只有两个值班警察,看到祝闻身后跟着的警卫员们,立刻被惊醒。
没多久,这个消息就惊动了上面领导,有人闻讯赶来。
没想到这位领导知道祝闻,大概是听上面打过招呼,要他保护好祝闻。
所以他过来见到祝闻时特别客气,表示他们一定会查清这件事,不会姑息任何一个犯罪分子!
秦姨柳柳母女俩见到这么多人都在安慰她们,告诉柳柳这不是她的错……她们心头大定,对未来重新燃起希冀。
不过祝闻仍不放心,借着派出所的电话,给董中校打了电话。
发生在柳柳身上的事情天怒人怨,但凡是个正常人听了都生气。
董中校也是,看起来脾气和蔼,得知这件事后,居然当场暴怒,还拍着胸口给祝闻保证说不会放过这些狗杂碎!
第一次听到斯文客气董中校骂脏话的祝闻:……
她不禁莞尔:
“嗯,我相信你们。”
当晚,柳柳就做了笔录,诉说了自己漫长的受害过程。
而她亲口说出的的男人名字……
竟然足足有十二个人!
不多不少,刚好是原着里祝晓在宴席上放药毒死的人数。
祝闻遍体生寒,下意识回头往家里方向看了眼——
祝晓没来,祝毅留在家里陪着她。
不知道现在的她,睡梦是否香甜?
“小闻,你眼睛怎么红了?”
祝钧诧异地看着祝闻。
祝闻抬手擦掉湿润:
“被风吹的。”
祝钧叹气:
“我知道,你是为柳柳伤心。哎,这姑娘受了太多苦……”
当那个名单出来时,所有人都震撼了。
就算祝闻不打招呼,这种骇人听闻的大案,也足够震动整个公安系统。
现在,天还没亮,许多警察已经出动了。
拉起警笛的车一路呼啸开向周家村,惊醒了无数尚在睡梦中的村民。
那些名单上的男人,一个个从被窝里被挖出来,睡眼惺忪就被戴上手铐。
紧接着,相关消息传遍全村,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心怀正义。
有的偏袒作为亲戚的罪犯;
有的指责柳柳不检点;
还有的罪犯家人跪到谭家门口,求柳柳放人;
……
遗憾的是,秦姨柳柳根本不在谭家。
她们暂时住在城里,等待案子调查结束,罪犯判刑。
她们还在祝闻提醒下,找了警察,将柳柳父亲的抚恤金从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