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你也去修修?要回家了,那不得给老婆娃娃好好看看,在这北疆可不是来吃沙子的……」
「哈哈哈哈。」听着这话,其他人都笑了起来。毕竟这话最开始其实也是李俊峰他们以前吃饭的时候说的。他们原来在老家打算过来找挣钱的路子的时候,老家有人就说他们过来就吃沙子吧,这大西北荒凉的哪有挣钱的道,他们还暗戳戳的说老爷子李青侠都是在说瞎话,是在给儿子贴金哩。
其实他们过来的时候也是有些担心的,特别是从甘省某段一直到哈密那一段,铁路两边是真荒凉啊。
吃沙子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当然现在看来就是笑话了。
笑话说完,李建国才问李龙在山里啥情况。李龙简要的说了一下,又说了自己过几天还要进山的事情。
关于给别人带路打猎,李龙,李建国,包括陈兴邦他们都没觉得不妥。这年头主要还是挣钱,好好过好自己的。就跟后世开农家乐,高山草原上带队小众徒步旅游带捡蘑菇一样。有什麽路子挣什麽钱。
你出钱,我出人,就是这麽个事儿。谁也不比谁高贵,你付的是票子,我付的是经验和技能。
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的二元社会,那城市户口就是比农村户口吃香。哪怕到李龙上一世脑溢血的时候,虽然许多城里人看农村的大院子很羡慕,但你让他天天在农村生活,八成人还是不愿意的。
社会结构如此,毕竟还是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农民虽然是大多数数,但也只是联盟的对象。
「那怪好哩。」李俊峰还挺羡慕,自从跟着李龙去搞了一次打猎后,他还真是羡慕上了。一次搞两头鹿一头狼,不说肉了,就那皮子带鹿角鹿鞭啥的,两百块钱往上!
卖鱼得十天才能挣这麽多吧!
现在出去一趟,给别人带打,一头狼就二百……这价格,唉,自己没那本事啊!
「那山里,也不好打吧?」李建国是在山里呆过的,自然清楚山里的事情,没有说得那麽好玩。苦是真苦,累是真累,难打也是真的难打。
「还行。」李龙自我感觉有把握,「最好打鹿打狼,打不着就带着他们打野猪去。一天不行两天嘛。总有能埋伏野猪的地方,实在不行打不了那也没办法。」
「嗯,有这想法就好。你二哥丶姐夫他们要回了,你看……」
「回去也好。累了两三个月了,回去好好过个年。」李龙对这个事其实心态挺平和,「估计家里人也想了。二哥回去刚好替我们给老爹把钱带回去。我估计老爹这半年把钱也花差不多了吧……」
「哈哈哈哈,那真是。」大家其实都知道老爷子手很大,钱花的挺快的。而且这要过年了,老爷子晚辈那麽多,拜年的时候那不得给压岁钱?就算一两毛的给,积累下来也不少了。
回去的事情,打个招呼就算定了。陈兴邦他们又聊了几句就回去了。李龙没走,李建国本身也有事找他。
「剩下的鱼卖的钱在这里。」李建国等人走完后,从腰间取下钥匙打开五斗橱,拿了一个黑挎包递给李龙,包里鼓鼓囊囊的,李龙拉开拉链一看,里面塞满了票子。
「这麽多啊。」李龙笑着说,「这不得好几千?」
「越往后鱼卖得越快。」李建国有些感叹的说,「谁能想,石城那边吃鱼的可还不少哩,天天拉一马车二十几袋子鱼过去,不到下午就卖完了。」
李龙是知道石城那边人关于鱼的消费力的。那边许多兵团人和知青是从口里水边过来的,自小吃鱼。到了石城后没这个条件了,但在有馀钱的时候还是希望能买点鱼吃。而养殖的鱼对他们来说真的没啥吸引力,甚至于李龙比较喜欢的大板鲫他们都不怎麽喜欢。
为啥?因为其实一年生的小鲫鱼背上那两条肉没有细刺,一口吃下去很爽,而且鲫鱼味道很足。一直到李龙上一世离世前,还经常有石城人开车到小海子钓鱼,还把小海子起名「芦苇荡」丶「沙家滨」的。
可惜,再往后,那一代人离开后,喜欢吃这里鱼的人就少了。
李龙从中取出一沓钱,大约有一千递给李建国:
「大哥,这钱你收着。给老爹寄钱的事情我就不管了。后面家里也得添些东西了,你自己看着添,我到明年就得准备盖房子了。」
「是哩,该成家了。」李建国感叹着,然后摆摆手:「钱我就不拿了。今年跟着你我也挣了不少钱,家里还有钱哩。你也不用动不动就往家里拿钱,你自己留着,后面你们要添置的东西还多着哩。」
梁月梅也阻止着说:
「是的。钱家里还有不少哩,你挣钱也不容易。」
「大哥大嫂,这钱挣的还是比较容易的。」李龙笑着说,「后面我的地肯定还是你们两个种,我管不了那麽多,有啥开支你们就帮着弄吧。再往后可能就不给家里放钱了,这钱你们一定拿着。」
李龙说完把钱往桌子上一放,提包拉链一拉,站起来就出门了,出门前还对李建国说:
「大哥,现在有钱了,咱家里日子就得过好一些,该添置的东西就添置吧。」
离开李家,李龙知道,以后在这里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挺感伤的。虽然前些年真是不干人事,在这里吃着住着享受着却没给这里做点什麽贡献,但实实在在的是在这里过得日子很充实,很开心。
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却又要离开了。
但这也是必须的。人总要长大,种子总要离开家。
回到老马号,这边老罗叔和李俊山正在做饭,看李龙回来,李俊峰笑着问:
「小龙叔,你啥时候走?」
「过两三天吧。」李龙看了看院子,感慨的说:「我昨天干了一天的活!早知道那天晚上就不让你们走了,那大院子里的雪可大,堆的可多,有你们在这雪好扫,你们不在,这雪可难搞了。」
「嘿!我们走到半路俊山就说了,大院子里雪那麽大,我们该清了再走的。就是那时候大家都累了,也没想着回来。」
「就开个玩笑,雪清乾净了。」李龙笑笑,「回去买啥想好没有?」
「想好了,啥也不买。」李俊山精神很振奋,「就带着钱回去!那到市里下车,啥都能买着!那边的东西还便宜一些……」
「是这个道理。」在这个年代,老家的许多东西是真比北疆这边便宜,当然一些特产除外,比如李龙收的玉籽料,比如皮子之类的。
但大多数东西还是那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