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都市言情>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449章 开卷考试还有抄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9章 开卷考试还有抄的?(2 / 3)

是警示教育。

李龙全程看在眼里,主要因为考试还没开始,要等人。

那位大哥也是甘心受罚,交了罚款后,乖乖带着收据条过来和李龙他们一起看书。

李龙看他把书都拿反了,便问道:

「这位大哥,你是不是不认字?」

「还真是……」那位大哥方脸,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大背头,看着一身正气,如果不是气质过于农民化,去演个正剧里的领导还是没问题的。他这麽一笑,一股子憨劲就出来了。

「兄弟,我叫邓朝先,团结公社的,你哪的?」

「红旗的。」李龙扬了扬手里的书,「马上考了,你不认字咋办?」

「还能咋办,抄呗。我也不是真不认字,队上办扫盲班,我其实学过一些字的,不过好多都还给老师了,能认的不多。现在呢,就指望抄一下,到时兄弟你坐我边上呗?中午我请客咋样?」

这位还挺自来熟的。

李龙想想说:

「到时监考要不严可以,严的话那不行,我可不想被连累。」

「放心放心,肯定不严。能让看书考,能严啥?我都打听过了,这个主要还是实操,实操我是没问题的,就怕这个。其实我一个朋友在县团委,就是不好意思找他。」

好吧,李龙也就没多说话。下午实操,他其实也不担心。

很快,人到齐,又等了一会儿,到时间考试,念名字,对人数,然后领进一个会议室里,坐下发卷子开考。

邓朝先就坐在李龙边上,拿到卷子,李龙发现还真挺简单,书上都看过,有印象。那监考老师发完卷子后就直接坐前面看书,头都不抬。

不会翻书的人还挺多,字认的不多的人也不少,很快就有人交头接耳起来。

「声音小点儿!」监考老师的声音很大。

不少人吓了一跳,随后就看监考老师都没动地方,看大家声音小了,便低头继续看书。

这样啊!

那还不赶紧抄!

邓朝先立刻就往李龙身边一凑,看内容。李龙也不管他,自顾自答题,答完一道看下一道。像他这样能自如答题的还真不算多,于是他们这样的就成了香饽饽,周围凑了不少人。

有了监考老师的提醒,他们不敢发出大声,但抄的时候都很认真,这也算是认真对待吧。

李龙考试完,把卷子往桌上一放,任由那些人抄。这时候行个方便没啥,老师都不管,那就行个方便吧。

等两边的人抄的差不多,连远处的人都过来了,李龙看看表,一个小时了,便站了起来,准备交卷。

监考老师听到动静抬起头来,看着李龙问道:

「你写完了?」

「写完了。」

「行,你把卷子拿过来吧。」监考老师其实也知道李龙给不少人行了方便,说道,「下午实操知道时间吧?」

「知道。」

「那到时你过来,第一个上场。现在你可以去熟悉一下拖拉机。场地知道在哪里吧?」

对于有实力的人,连老师都很欣赏,会行个方便。

「知道,谢谢老师。」李龙把卷子拿着过去交了,老师看了看,看着和自己感觉差不多,笑了笑,摆手让李龙离开了。

实操场地在农机局后院,先前李龙看到那边划的线,和放的杆子。这个实操俗称钻杆,对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但对李龙来说还是挺简单的。

有人看着场子,听说了李龙的来意,便把摇把子交给他。摇拖拉机也是一项操作,这个李龙倒也不怵,他把手油门拍一下,下三分之一油,然后按减压上摇把子,先试了试力量,感觉这拖拉机虽然半旧,但柴油机很顺滑,应该是校调比较好的。

用了六七分力就将拖拉机摇着,然后一项项操作着。

等都过了一遍,把拖拉机停回原位,那个看着的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利害,倒车能倒成这样的,来考核的人中,你是头一个!保过!」

李龙谢过人家,把摇把子放回位,离开了农机局。他也没等那个邓朝先请客,人家这麽说,他是没当回事,还是去杨大姐那里和顾晓霞一起吃饭比较好。

顾晓霞还没下班,李龙去市场转了一圈,没看到老爹和陶大强,猜测他们应该是已经把鱼卖完回去了。市场更加繁荣,卖苜蓿的都有。当然无论买的还是卖的,基本上都是汉族人。

这让李龙想起来后世一些民族同志说你们汉族人吃草,但是慢慢的,他们也跟着一起吃了起来。

那时候说的吃草包括但不限于苜蓿丶芨芨菜丶蒲公英等各种春天的野菜。

有人说靠山吃山,但实际上山里的牧民除了个别打猎,其他的基本上就不会去动山里的那些东西,无论党参贝母还是蘑菇,对他们来说都是草,只是给牛羊吃的。

至于鹿角之类的,生活在山边上的许多是知道其价值的,但生活在深山里的牧民并不清楚。他们世代放牧,哪怕是到二十世纪末和外界接触也不算多,因此对这些东西并不是很在意。

到二十一世纪十年代的时候,这些牧民和外界接触多了,才开始慢慢用身边的资源换钱,最开始的时候,一袋子五十多公斤野蘑菇,就换五十块钱,你敢信吗?这可是二零一五年左右。

但再往后一两年,旅游的人多了,哈萨克小朋友就开始牵着自家的马到景点挣钱了,而再往后山边的牧民在雨季就能提着一袋袋蘑菇按市价给游客卖了,新鲜的巴楚菇一公斤一百,新鲜的羊肚菌一公斤一百八到两百,甚至更高。

而城市街道里也能看到少数民族人推着板车卖苜蓿丶卖芨芨菜等,价格还不低。

扯远了。

李龙看了一圈,碰到了那个卖粮食的摊主,那位还认得李龙,招呼了一声:

「今天咋没开拖拉机?」

「震得屁股疼,」李龙开着玩笑,「休息两天。」

摊主也没当真,聊了几句,李龙离开。

他又骑车去了文化宫,转了一圈,找到了票贩子曹六。

「大哥,好久没见了啊。」曹六对李龙还是很有印象的,而且让他很感激的是,李龙告诉他倒票还有市场。当初他是没啥信心,李龙算是大客户,既然人家说了他也就信了,没想到接下来票还继续在用,特别是这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出来后,工业票需求量大增,他又小发了一笔。

不过再过一两年,北疆轻工业发展起来,基本上生活用品就不怎麽用票了。

所以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