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把不重要的地方让出去,换取我唐国缓冲时间,重新招募兵马,进行改革图强,也不失一条正确的决策。”
李煜的观点,汲取了三党的谏言,既以宋党的主和派观点为主,又听从了新党争取缓冲时间,进行改革变法的政治理念,同时为了安抚韩党,朝廷会减少的条件,讨价还价一些,相应削减。甚至交出苏辰这个条件,也要争取一下,若不送出是最好,但是若宋国对苏辰志在必得,作为必须条件,那么李煜也只能打算舍弃这一人,保全整个唐国,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这是做臣子应该做的。
李煜对此,并没有太多愧疚之情,那么多将士战死沙场,统治高层,也没有心生怜悯,更何况只是送出苏辰北上,并不是要砍了他的头,算是温和的。
李煜觉得,这个条件也不是不能接受,至于感情,李煜已经澹了不少,因为这些日子关于皇后与苏辰有染的谣言,让他心生不快。加上大宋皇帝赵匡胤与苏辰暗中通信,也让李煜产生了反感。以及李煜对苏辰那等才华的嫉妒,也在此时滋生,几种原因加在一起,使得李煜对苏辰这个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器重和欣赏,到不如送走,眼不见为净,反而符合他此时的心境了。
韩熙载、徐铉等人继续口若悬河,舌绽莲花,各种争论,但最后,李煜以身子乏了为借口,暂时不想听几位大臣在这大刀阔论了,几位大臣无奈之下,只得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