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出逃
郑明珠话音刚落,身后便传来杯盏落地的声响。她回过身,只见萧姜半靠在高案上,面色比方才青几分,手中的剑也扔下了,指节无力地垂着。
难道真的伤了?
郑明珠连忙上前将人扶住,动作间,萧姜前襟的衣裳又敞开几寸。旧伤遍布的胸膛上,赫然有一道红。
没见血,难道是伤了内里。
方才瞧的不仔细,竞没看见这道红痕。
郑明珠单手捡起剑,胡乱将上面的血擦净,随后拉着男子的袖口,圈圈缠绕回去。
“伤得重吗?”
她自知方才误会了萧姜,关心的语气带着不自然。谁让这瞎子平日里就爱装可怜来着。
片刻后,萧姜借着高案重新站稳,摇摇头:“无妨,走吧。”
“嗯。”
他们不能在此地久留。
在放火烧东楼前,萧姜杀人的消息早已传了出去。许娘晕厥着,尚且不说。待刘管事回过神来,必然第一时间奔着西楼算账。郑明珠走近,抬起男子的一条手臂,熟稔地放在自己肩头。两人趁乱离开西楼,却没有选择从前门离开,而是转身向着后院去。“你好些了?”
察觉到肩头的力道变轻,郑明珠侧目询问。下一刻,萧姜已挪开手臂,独自行走。见他步子挺稳,郑明珠也便没说什么。“…这不是离开寻香坊的方向。“萧姜顿住脚步,语气确定。“自然不是,哪能就这么离开?"郑明珠继续在后院中穿行。而后,她心中又不免讶异。萧姜才与三人缠斗,身上带着伤,这一路竞还辩着方向。
这等谨慎与心计,果真不容小觑。
萧姜不远不近地跟在郑明珠身后,二人来到一间暖融的房间,内中的熏香淡淡的,不似前楼那般刺鼻低劣。
这是许娘的屋子。旁边紧挨着的,住得是刘管事。仆婢们都去前楼救火了,这屋中也没人守着。郑明珠扫视一圈,径自来到床榻边的柳桉木妆台前。
“过来。”
郑明珠说道。
萧姜本站在门口附近,闻言上前。
她从妆台的几个小屉中取出几只金制镯子,尽数套在萧姜的手腕上。有些尺寸小的,便戴在自己手中。
他们是要逃跑的,金银锭子带在身上太重,又不方便换成铢钱。郑明珠又翻找了几个锦盒,捡出几对珠玉耳饰。这些东西藏得深,想来是许娘极为珍视的。
忽地,她转身看向萧姜。
他耳下的银铛还没来得及摘下来,转头幅度稍大时便沙沙地响。郑明珠抬起手,轻轻碰着这人耳垂上另两个几乎看不出的洞。“你哪来的耳洞?”
她心中生了好奇,不由问道。
萧姜偏过头,躲过她的触碰,静默不语。
仔细看,那三排的孔洞尺寸不小,像是最大的银针,硬生生穿进去的。只是多年过去了,痊愈不少,没那样骇人,平日里轻易不会发现。回想起这人在掖庭中生长十几年的遭遇,心中大致有了猜测。郑明珠见这人不答话,没继续追问。她踮起脚尖,利落地卸下那两枚银耳饰。
将这些轻便的细软装进囊中后,她又捡了两件棉衣,大褂叠小褂地套在身上,整个人都臃肿起来。
临了又抓了把铢钱放在萧姜口袋里,准备应急用。“是一个被陛下废弃的妃嫔,失了神志,把我当成她已逝的公主,替我穿了耳。”
过了许久,萧姜忽然回答了方才的问题。
郑明珠本就随口一问,没指望萧姜待她多为真诚。毕竞他们二人本就是互相利用,所谓“结盟之谊"都是笑话。
“哦。“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冠冕堂皇的宽慰话?最后再补一句:这么多年可真是苦了你。谁还没有过苦的时候,只有弱者才需要怜悯。郑明珠不觉得萧姜需要这样的话。
她自己也一样。
所幸,萧姜也没有继续说下去。
二人在许娘的房里扫荡完,转而去了刘管事房中,拿了几件男子棉衣便准备离开。
忽然,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
“你…你好大的胆子!”
郑明珠转过身,见许娘瞪着眼指着他们,满面的不可置信。她似乎才清醒过来,衣衫上被熏了黑烟。眼看着前楼都被烧了大半,再修葺寻香坊的银子,许娘未必愿意拿出来。
第一时间回到自己的院子里,也是想带着金银跑走。没料到几件最值钱的物什都被郑明珠他们捷足先登。
“许娘这是想走?“郑明珠轻笑,“你楼中这么多坑拐来的姑娘,便都弃之不顾了?”
这人来得匆忙,连个打手也没带。
这时,许娘才瞧见,萧姜此刻也在房内,只是站在暗影里。她像是看见恶鬼般,当即跌坐在地,说不出话来。“本来没顾得上你,你竟自己撞上来了。”郑明珠转身看向萧姜,淡淡支使道:“杀了她。”萧姜闻言,眉头微蹙:“看不见。”
什么脏活累活都推给他。
“别跟我装。"郑明珠恰瞧见刘管事床头的一把匕首,顺手扔给萧姜。许娘摇摇头,方才西楼那三人的惨状又重新浮现:“不…不,你们不能杀我。”
“我是骗你们进了寻香坊,可到底还没害你们,你们不能这样。”“动作快点,吵闹得很。”
郑明珠话音刚落,门槛前讨饶的人便没了声息,倒在地上。她看了许娘一眼,随后拎着这人的衣领子,将人拖拽至仓房前的小花园。冬日花园光秃秃的,土质又冷又硬,唯有一处疏松。那是前两日老汉匆匆埋骨的地方。
在那片土上,郑明珠扔下许娘的尸首,鲜红的血浸透到地里,不见了踪影。这下看着舒坦多了。
“我们走吧,武都肯定是待不得了。先不说那小官吏认出了我,必会另想法子搜寻。”
“光是纵火这一条,官署定会圈了整条街搜查,会怀疑到我们头上。”“要想回长安,得换座城另想法子。“郑明珠思量道。还没等萧姜答话,只见不远处的柴垛后走出一道纤细的人影。人影怯怯地上前,在瞧见地上许娘的尸身时,紧紧捂着心口。是一个女子,面施浓妆,衣着瞧着像是乐间中的姑娘。“你们,是长安人士?“这姑娘声音很轻,别过头不敢去看地上的许娘,也不敢正眼看他们。
“是。”
郑明珠答道。她在外流浪多年,来者有无恶意,她几眼就能看出来。这个姑娘,没有。
“那你们可是要回长安?"姑娘眼中生出些希冀。“是,你也是长安人?”
那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