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皇城(2 / 2)

,道:“你今晚就走,过往的账一笔勾销,否则……”

“我就派人去打断你爹的手,他可就没法出摊了,一家子喝西北风去!”

这话叫焉闻玉心惊,她抬眸,望着眼前这对母女:“果然你们是至亲,心狠起来如出一辙。他养你一场,好歹是你养父,你却说要打断他的手……”

“那又如何?”

刘静花早就受够了穷苦滋味,她站起身道:“五百金不会给你,别说金子了,你穿金戴银的时候,我连个银疙瘩都没摸过。”

孟氏没那么稀罕这金子,不过她心疼闺女,看向焉闻玉讽刺一笑:“你也别只埋怨我,出事之后老爷可去看过你?他当了那么多年的爹,如今一心顾着庶子和那个贱人,都没脸去见你。”

焉闻玉并不意外,在她还是爹的女儿时,爹就更喜欢庶兄。

没有那么多期待便不会伤心,她曾经是娘亲的珍宝,有多可贵,今日才有多悲哀。

人只会被自己在乎的人所伤。

焉闻玉什么都没做,却感觉筋疲力尽,刘静花不肯善罢甘休,不予她安宁,不就是盼她踩进泥里?

她沉默良久,点头应下:“好,养育之恩一笔勾销,谁也别去南丘村打扰。”

她对生身父母一无所知,只希望别给他们带去更多的苦难。

“你不抢占静花的福分,我懒得多看他们一眼。”孟氏自有打算,处理好焉闻玉,接下来就该轮到谢姨娘了,即便有人护着,她就没法报复了么?

“……我不稀罕。”

焉闻玉转身,拿起桌上那套红裙。

现在知道钱婆子为何一时心软,替祯儿传递东西了,因为得知她被安排了一条既定的道路。

纵使这会儿不答应,想必还有后招逼着她点头。

焉闻玉自行换了衣裳,趁夜从侧门离开刘家,那里侯着一辆黑色马车。

她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唯一庆幸的是金叶子留在枕头底下,知夏会找到它们。

马车非常不起眼,一个赶车人,一个老婆子,两人皆是面无表情,不带一丝笑意。

焉闻玉没有多看,临上车前,回头望门内伫立的孟氏。

这个她幼时跌跌撞撞奔向的身影。

“刘夫人,”焉闻玉喊了她:“若有再见那日,别叫绵绵了。”

乳名是她给的,她不打算换,一个称呼罢了,但是不希望对方这样叫她。

说完也不等回应,焉闻玉提起裙摆径自上车。

厚重的车帘落下,隔绝了外面的一切。

与刘家的亲缘结束了。

马车动身那一刻,焉闻玉瞬间抽干了力气,斜靠在车厢木壁上,不是很关心自己会被送去何方。

她还挺出息,到最后都没哭。

*******

马车吱吱悠悠,驶入夜色,消失在小巷子里。

焉闻玉一路上安静缄默,沉溺在自己的思绪中。

她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个路程,比预想的要远许多。

他们连夜赶路,竟然一直走到天亮,也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倒是周围逐渐热闹起来,焉闻玉悄悄掀起帘子一看,似乎是往京城的方向,嘉邑县隶属于京城,是入京必经之路,抵达繁华都城莫约需要一日脚程。

午时在官道上稍作歇息,那个婆子与车夫半句话都不交流,面无表情,仿佛两个哑巴,动作却很利索。

焉闻玉情志消沉,也没有胃口进食,只喝了半杯茶水。

然后就被放倒了。

失去意识前,她满腹疑惑,未见她模样便草率地花重金买下,日夜兼程赶路,总不会是为了取她性命?

……

…………

焉闻玉没死,迷i药的剂量较轻,她很快就醒了,身处一个陌生环境。

她撑着爬起来,环顾四周,发现房间颇为宽敞,摆设简单,但器具质感上佳,想来已经到了哪个大户人家里头。

正忐忑着,房门从外打开,进来一个婆子,并非焉闻玉先前见过那个。

此人的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别一根简单的青玉叶簪,衣裙整洁,极为体面。

她双手秉持身前,自报家门:“奴婢丁嬷嬷。”

“给姑娘提个醒,此处是皇城,讲究规矩,切莫哭闹撒泼,”她把焉闻玉从头到脚扫视一遍,道:“会掉脑袋的。”

每个字都能听懂,连贯起来却叫焉闻玉茫然:“什么?”

她被药倒睡了一觉,不是在买主家中么?却听到了‘皇城’字眼。

寻常人家的婆子,也尊不得嬷嬷这个称谓。

丁嬷嬷不多做解释,一招手,六个宫女捧着衣裙首饰鱼贯而入。

“给她沐浴更衣,”她吩咐道:“洗刷干净不得耽搁,若是误了时辰,谁也吃罪不起。”

“是。”宫女们踩着小碎步动作起来,都知道太后娘娘此刻悲痛欲绝,谁敢在这个节骨眼出错。

焉闻玉被半推半架地送入浴池,香汤沐浴,花瓣堆砌,六个宫女将她围了个圆。

再定睛一看,那叠放的衣裙乃是嫁衣,竟是用金线绣制,璀璨夺目。

便是见识过富贵,也察觉出不对。

“丁嬷嬷,敢问主家是……?”

丁嬷嬷在池畔边盯着,双目如尺,丈量她的寸寸雪腻肌理。

面无表情道:“姑娘几世修来的福分,今晚便与天子陛下喜结连理。”

焉闻玉彻底愣住,天子?哪个天子?

当今皇帝年幼登基,还很年轻,尚未婚配,怎么可能去到民间买一个女子?

身后捧着发丝抹香露的宫女低声解释:“昨日陛下驾崩,国丧未发,姑娘切记小心回话。”

焉闻玉被关在刘家遭逢变故,压根不知此等大事,这会儿满是难以置信。

皇帝英年早逝,而她被太后娘娘派人买下,配做冥婚?!

“怎会如此……”

难怪看了八字就定下,出手就是五百金,匆忙仓促,还要掩人耳目。

这等大事,若叫百官知道,估计有好些说法,还会遭遇阻挠,只怕是太后娘娘一意孤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