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实在是太离谱了。
霍海喝了一口茶,淡然:「那你知不知道,匈奴人非常讨厌偷情苟合野合。并且会严抓严打苟且之事。」
听到这话,罗烈大受震撼。
按照罗烈的想法,匈奴人这麽没道德,干出什麽来都正常。
怎麽可能这麽没道德的匈奴人,反而在男女方面比大汉的子民更守规矩呢?
霍海:「不懂不理解是吧?」
「原因很简单,匈奴人可以把亲妈当财产继承,是你们自己想多了,首先收继婚就只能继承后妈,兄嫂。」
「其次,匈奴人严抓严打苟且之事的理由,和收继婚是同一个理由。」
「人口,是一种资源,是一种财富,而可以生孩子的女人,就等于是一种财富,因为这个,才有了收继婚制度。」
「正是因为养活一个人非常艰难,匈奴人怎麽会养别人的血脉呢?所以匈奴人是拒绝野合苟合拒绝偷情的。」
「别人不知道,但是我手底下有几万矿工,和女工,我对这个一清二楚,匈奴男人大量在百里外的同关挖矿,但是却很少有偷情的丑闻。」
罗烈:「所以当天一看到那个匈奴女子和雷光头干那事儿,统领就确认了,她是有目的的?」
「不对啊统领大人,你想一下,整个山鞍关,不止那一个女人活不下去才南逃投汉,这说明这不是很正常吗?」
霍海:「我问你,就算你没有道德,你就一定会按照别人对你的误解干事儿麽?」
「换句话说,有人觉得你是趴着吃饭的,你会因为活不下去了,就去他家趴着吃饭吗?」
「有人觉得你是眯眯眼,你会专门化妆成眯眯眼去他家逗他笑吗?」
「一个人会在什麽情况下,根据别人对自己的错误印象办事儿?」
匈奴女人是不会随意和人苟合的,更何况是当着几百个犯人的面儿,哪怕那个雷光头是这儿的头头。
为什麽这个匈奴女人能忍受这一切,来干这件事情?
只是为了吃饭?
不,绝对不只是为了吃饭。
就好像一个模特不会因为快饿死了就同意画眯眯眼装扮的,她一定是有更深沉次的目的,野心,或者非常强烈的控制不住的贪欲。
一个普通的活不下去的匈奴女人,又怎麽会有这样的贪欲?
如果她单纯的是因为吃不起饭,那在夏天的时候她就应该趁着天气好,南下,随便找个大户人家为奴为婢了,干嘛要等到冬天了才南下,做一个人尽可夫的浪荡女?
她在隐忍。
罗烈在霍海提出的疑问中明白了过来:「也就是说她是探子,而且混在山鞍关的匈奴逃户,可能混了不少探子。」
罗烈明白了过来:「山北面,有口子可以进来!」
霍海点头。
这不废话嘛,秦长城已经坏了大部分了,肯定有地方可以偷偷进来,只是不能让大部队进来而已。
只是进来要付出一些代价而已。
霍海之所以放假消息,就是为了骗山那边的人折磨自己。
他们偷偷过来,应该是为了盯住呼市那边,毕竟呼市距离他们太近了,几十公里而已。
翻过山口,大部队进军的话,骑兵不到半日就可以抵达。
所以他们一定会盯着呼市大军有没有往山鞍关或者孤山关移动。
霍海想知道,他们水平如何,所以故意把公主在山鞍关的消息传出去了。
而罗烈带着小队人马去取物资,却没被袭击,只能说明一件事情。
当时,匈奴的人不足以袭击这麽多大汉将士。
如果打得过,他们早就在罗烈派人去探查小山丘的时候就发动袭击了。
那麽,又过了一天了,他们敢袭击了吗?
没有。
但这一次不一定是他们不敢袭击,也可能是他们已经探查到了『长公主』的消息,所以忍着没有袭击罗烈,准备来个大的。
左贤王的人,打仗行不行霍海不知道,但他们胆子是真的大啊,别人都不敢南下,他们敢。
他们还敢进关,说明上两次挨打让他们给躲开了。
不过既然他们胆子大,那省了到处乱追。
霍海:「我现在有两套方案。」
「第一,下次你带着公主的车驾回山鞍关,我提前派人在孤山关出山的口子埋伏着,把他们混过来的人都给剿了。」
「如果是这个计划的话,我们就要多等两天,等他们的人多过来一点。」
秦长城虽然是不行了,但毕竟容易过来的口子都修建了关隘。
那些能过来的地方肯定是又险又奇。
如果不付出点代价,应该很难有人过来。
但他们不可能送上千人过来,牺牲掉几百人乃至上千人,这效率不大可能。
所以,他们过来的话,有可能人很多,有可能人非常少。
如果是前者,火枪队第一次出手,那就赚了,如果是后者,那就亏大了。
「还有第二个方案,我们不管渗透过来的人,而是直接全军出发去大青山北坡。」
「他们一旦得知我们只有千把人孤军深入,一定会来迎战,意图剿掉我们。」
而这个地形,对火枪队是最有优势的。
首先是骑射的弓箭,往上坡骑射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所以匈奴人要袭击火枪队,就得杀到火枪队面前来近战肉搏。
看北坡地形,这个距离,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火枪队都够全体放七八枪了。
因为没见过火枪兵,他们肯定没有分散开的意识,所以可能会被打出大歼灭战。
而他们慌了要跑的时候,从高处往下追,拥有战马三宝的羽林卫对匈奴来说,绝对是活阎王。
如果计划成功,对面来多少人就得死多少人。
除非左贤王的主力等在山背后。
但这……不可能,因为左贤王的主力在右北平呢,要不然霍去病早就又南下回来了。
此时战机难得,又无关战略,只是局部战争,霍海就没有兴趣往上报了,而是要马上和罗烈拿出一个主意来。
罗烈也是思索了起来。
按道理来说,前者成功率更大,稳稳地能灭杀一波敌人。
但是后者的战果更大。
其实罗烈和霍海都清楚,有第三个办法,比这两种都更好。
那就是把卫长公主还在山鞍关的消息放出去。
故意吸引匈奴人主动来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