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其他类型>大汉有活爹> 第171章 (大章)封狼居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大章)封狼居胥(3 / 5)

众多的意思,明就是明面的意思,昆明池,就是用来给长安人供水的蓄水池。

昆明这个名字,在历史上也是这麽来的,后来还因为地理方位的巧合,直接成为了城市名,毕竟昆明池刚好就在长安西南。

这昆明池和历史上那个还不一样,历史上那个是干蓄水,而现在这个是有闸口的。

白天停止蓄水,晚上截流部分。

这样把用水比较少的时间的水给储蓄起来。

而昆明池用四条渠送往长安西部的陵县,长安城区,长安县万年县,以及城东四个方向。

这样一来,新城用运河水,老城用的是蓄水池的水。

虽然这和历史上不一样,但的确历史上就有这个,霍海对汉朝的历史不是那麽熟悉,所以不知道这一茬。

所以他设计水利的时候也没考虑过这个。

的确是因为这次教训,才让霍海现在在怀朔,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超级人工湖。

当然了,主要原因是建城的钱是匈奴公司提供的,不用白不用!

田千秋确定自己肯定分析的很正确。

霍海笑了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是对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大错特错。」

「就算当初我就知道有饮水漏洞,我也不会选择修建昆明池。」

田千秋疑惑:「怎麽可能,以你的聪明,你只是不知道这个漏洞罢了,因为你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没时间深入研究,才会在大工程上十分精彩,小地方出现问题。你绝对不可能放着这个漏洞不管。」

霍海:「不,我会。」

田千秋不信。

霍海:「因为,我当时没钱了。」

「你是不是觉得,我设计出了什麽方案,我就一定会把它建立出来?这你就想多了。」

如果真是这样,霍海早就修水电站了,电机这种东西还需要假他人之手慢慢研究?

为什麽没修?因为没钱!

因为其他行业用不上这些技术,如果要纯粹的依靠水电站和用电系统的内部项目,去支撑消化水电站的建设,去支撑电灯泡的制作等,那能把整个大汉的钱全部烧光!

霍海:「或许在你看来一个完美的项目是百分之百,普通人能做到六成,而你能做到八九成,你觉得只要费心思我就会做成十成?」

「现实世界不是这样的,现实世界是,其实很多东西设计出来都是完美的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百,甚至超过你想像的完美的百分之百。」

「但现实是,我手中不只是一个项目,而是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项目。如果我把这个项目做到百分之百,那另一个项目就是百分之零,而如果我只要百分之六十,那我就能做出是哪个项目。」

这就是政治啊,孩子。

欲望是无穷的,而资源是有限的。

就算是纯粹把资源全部拿来做有利于发展的事情,那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全投入啊!

再说了,一个时代的人全只为发展不做任何提升自己福利享受的事情,可能吗?得要一个什麽伟大的目标,才能说服这麽多人这麽干?

就好像,建立一家跨国级别的千亿级别的公司,能说服创始人团队一开始不拿工资,因为人家是为了几十年后一点点股份就价值十亿在奋斗。

但是你开创一个六百万规模的公司,凭什麽说服二十人团队的创始人团队全都不拿工资?

这就叫政治。

霍海把这个道理仔细的讲给田千秋听。

霍海想要看看,还没有踏足这个领域的田千秋,听到这些后会是怎样的反应。

是从此对水利失去兴趣一头闷在政治上,还是继续深耕水利。

如果他选择了前者,培养的好的话,未来他当不了非洲洲长也能当个北非刺史什麽的。

如果是选择后者,那霍海也不知道他未来会有什麽成就。

田千秋陷入了沉思。

每一个聪明又出身高人一筹的人,总是容易形成完美主义的强迫性格。

现在的田千秋明白了一件事情。

自己就算设计出一个惊世骇俗的水利工程,最终建设出来也一定会是打折扣的。

但是……如果自己能说服别人跟着自己去完成这个惊世骇俗的水利工程,岂不是才更显得自己厉害?

霍海看他没有思考出结果,开口问道:「你觉得三门峡这个地方,如何?」

田千秋摆头:「我问过一百个来自洛阳的人,他们说,三门峡这个地方,不可能通航。」

「我仔细询问过后觉得有三种可能。」

「第一,派人清理三门峡最边缘的河道,用人力拉的方式,勉强能过,帆船就别想了,我们现在制造的蒸汽船也不可能。」

「第二,航运到大河上游,就转火车或者普通车,送到三门峡下游后,再装船。」

「第三,从汾水等水网从北边绕过去。」

三种,都是白扯。

第一种方式运力太小。

第二种方法转运太麻烦,如果这样,还不如全程火车运送,除非距离超级远。

第三,北边水网绕路太久了,本来一个月到长安,去北面走一圈,八个月都到不了。

而且货物去北面八个月,回来时能不能剩下三成,都要看货主背景硬不硬。

走的地方越多,越远,越容易出现巨大的损耗。

除了运输损耗,运输人员薪资和饮食损耗,还有必然会存在的各种合法的非法的过路费。

一部国史半部三门峡,真不是开玩笑的。

如果黄河没有三门峡,如长江一样通畅,那整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发展速度应该比历史上高出个不知多少倍才对。

但……如果是那样,那天下就不会以一统为主流。

霍海也知道,田千秋虽然聪明,但是对于这种历史上无数人费尽了心思都没法解决的事情是没可能有什麽建设性意见的。

不过霍海还是要问问。

万一呢。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因为黄河,很多段是没法通航的,比如壶口瀑布,怎麽过?飞?

真的要过船的话,整个北方全都要修建运河。

但是这个运河修建起来很容易空耗人力物力。

整个黄河,能通航的河段,基本就是三百吨左右的船。

而蒸汽机船这种东西,历史上简陋到极点的原始型号,就是一百吨,并且第二艘真正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