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给霍氏打工的早就算是的大汉的五铢钱算法算工资了,大家熟悉的不得了,现在还能把自己家里的钱也换成欠条,那是好事啊!
所有人都知道,霍氏银行多的是钱,只要拿出欠条,他就一定能兑换出现金,所以根本不必存在家里了。
至于欠债的跟债主要保管费?
还真就是这样。
别看名义上写的是霍氏欠条,实际上是硬通货,比本地的大钱还硬!这哪是什麽欠条,这分明是纸币!
当然,南越国的人也已经知道大汉那边流行给祖先烧纸钱了,所以不叫霍氏欠条做纸钱,叫做纸币。
就算这里距离番禺已经很远了,但霍氏的影响力还是触及了过来。
要知道,霍府和公主府的人在这里已经深耕了四年了。
这里大量的富人,实际上都是霍府公主府的人。
他们带头,普通人不跟?
他们为什麽不带头?他们中很多人都已经打算好了要去大汉过日子了,而很多就算选择留下,也想的是大汉一统南越国,自己摇身一变成了有功之臣,成为了霍氏或者公主府商号在这边的元老。
何乐而不为?
所以,大量的钱存进了银行。
本来大家就不怎麽买本地产物,全都喜欢买大汉运输过来的东西了,加上钱存进去换成了纸币,大家更加不购买本地产物了。
本地头铁的不认大汉的钱不认大汉的货物的怎麽会认霍氏欠条呢?
南越国的通货紧缩开始暴力加码了。
而这个时候,霍氏暂停了对粮食的大批量收购,转为了售卖粮食的人,自己到牙行出售。
这样一来,用霍氏欠条,还可以继续卖粮食,然后买大汉运过来的便宜粮食吃。赚取差价。
而不认大汉不认霍氏的人,连以物易物都有点费劲了。
他们可以选择把货物卖给认识的人,但人家拿到货,转手还是卖给大汉的各家商号。
而如果不把货物卖给商号,几乎就卖不出去。
本来霍氏收购粮食就是高于市场价收购的,这里面又给了大量的降价空间,现在降起来就跟天崩地裂崩盘了诶一样。
市面上接下来出现了很多乱象。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因为通货紧缩,商品跌价,所以卖出去时,就有很多人缺斤少两。
卖家缺乏称重的工具,买家更没有。只需要卖家把斗子换了,很容易就能办到缺斤少两。
但是,霍氏商号可有称。
一个人发现缺斤少两后,很多人都去称。
大规模的缺斤少两。
这更加导致大家更相信大汉的商号不愿意和本地人直接交易了。
这更加让本地货物不流通的现象开始恶化。
而此时,霍氏出手了。
霍氏开始收购南越国各地的资产!
只要不是霍府公主府的内线的人的资产,霍氏全部收购!
本来,本地的东西就在狂降价格,各种资产,当然也是降价的。
米都降价了,田不降价?
田降价了田舍呢?
田舍降价,吊脚楼怎麽说?
吊脚楼降价了,县城的大房子怎麽说?
甚至于,还出现了很多抛售现象。
这些抛售的人是怎麽回事,没人知道。
但是他们抛出来的东西,除了霍氏之外,没人买。
霍氏和大汉的皇帝陛下,正在疯狂的收购南越国的一切!
这个消息在整个南越国弥漫,就算是普通的百姓,也都知道这一点。
赵婴齐根本拿不准霍氏在干嘛。
但接下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霍氏银行第二次宣布调整储蓄,在霍氏银行用金属货币兑换欠条,不再收取手续费保管费,完全一比一兑换。
以前一千文半两钱,兑换两千文五铢钱欠条,但是要出五十文半两钱作为保管费。
而现在,直接兑走,不需要保管费了。
别小看这五十文,正在观望的人疯了一样的开始兑换霍氏欠条。
大量固守己见不愿意用大汉的钱,认为不安全的人也是绷不住了,全都投了。
南越国就算是乡村,在挑夫挑着豆腐丶毛巾丶肉丶面粉售卖时,购买的人掏出的也是小额霍氏欠条了!
随着这个现象,本地除了粮食之外的商品继续价格暴跌。
包括地产田产。
而此时,霍氏加大了收购力度。
一座县城的房子,昨天价值一万半两钱,但今天你只能八千大钱卖给霍氏。因为如果你不卖的话,明天那就只能以六千大钱卖给霍氏了。
别人?别人没钱买,也不会买!
这个现象终于让赵婴齐看明白了。
「他这是借了南越国人的钱,来购买南越国的东西!这还了得!」
赵婴齐看着帐目,番禺附近都被霍氏买了百分之六十了。
他哪儿知道,其实番禺附近的田产,百分之八十都易主了,只是有百分之二十是被南越朝堂的百官给买了。
他们可不是傻子,霍氏会白花钱吗?肯定不会啊,你看霍武侯那麽有风度那麽聪明又有商业头脑又有才华的人,坐镇番禺,疯狂收购田产,难道是没有目的的?
当然有啊!
那咱们也买。
只是,买归买,不能告诉赵婴齐。
赵婴齐不敢砍霍武侯还不敢砍咱们南越文武百官吗?
所以这些人全都在偷偷买,然后告诉赵婴齐是霍氏买走了。
至于南越国除了番禺桂林这几座大城市之外的小地方,他们就没买了,那些地方的田土,全都落到了霍氏手中。
赵婴齐看明白后,准备有所动作。
但是,理智告诉赵婴齐,还不行。
霍氏居然掏出了几十亿的欠条,然后疯狂收购南越国的田产地产。
这是这麽好收购的吗?
虽然南越国的地产便宜,价格才洛阳的五分之一,长安的二十分之一。
但是整个南越国这麽多地产,没有百亿大钱买的下来?
所以霍氏后面应该还有更过激的举动。
只要霍氏做出更过激的举动,自己再出手绝杀,那霍氏就会崩塌,自己甚至能扭转局势,把大汉在本地花钱购买修建的一切,都变成自己的私人产业!
赵婴齐也是聚集了南越国朝堂中比较重要的官员。
说出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