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曾经的婴儿变成了四岁多的小小少年。你看他,一个人撒尿和泥巴也能在那过家家。
虽然头发是妈妈用洗衣粉给他洗了爷爷用刮胡刀给他剃的,衣服是早上才缝好现在却又挫了几个洞的,却丝毫不影响大家对他的喜爱!
身旁是叔叔退伍时陪他买的篮球,那时候村里学校都是借人屋子做的教室,学校操场是不存在的,对于那时农村的孩子,没有房子的地方都是他们的操场,更不存在篮球场了。所以这也是当时左右几个村唯一的一个篮球,算稀奇货。此刻竟被他当做过家家的一个角色,正激动的对它说着什么……
正玩的起劲,母亲把他唤到身边,认真地对他说道:“姑姑要带你去她家玩几天,她家在学校,好多好吃的和好玩的,还有还有他们家吃大米饭哦!玩好了过几天妈去接你回来。”听到好吃的好玩的,他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
而他不知道的是母亲的第三个孩子快要临盆了,那时候农村都是讨生活和生孩子。说什么过的好不如孩子多,特别是男孩多。虽然计划生育抓得紧,但也架不住当时村里人的思想,好多都是偷着躲着,都不会停止生育。用他们的话来说叫“一笼鸡不叫一笼鸡要叫”多生几个,总有一个有出息的,没什么出息也不打紧,山上有的是地方继续开荒务农,继续生下一代就好了。
由于父亲病情不稳定,就把小孩子交给他带也不放心,因为妹妹就被他发病的时候扔猪食锅里过,还好是刚煮还没热,母亲发现快,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因母亲临盆在即,根本没有那么多精力再看着两个孩子,爷爷奶奶也有庄稼要做,能在孩子出生来照顾几天也就不错了。所以家里商量了把他送到姑姑家,算是赠养一样的寄养了。因为姑姑与姑父结婚多年却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孩子,所以姑父一家也乐意带他,甚至视为己出。
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村子,爬过高耸的山丫,看着道路两旁的庄稼在姑姑前进的步伐中逐渐向后退去,他没有一丝与父母离别的不舍。在他的小心灵里,过几天就回来了,哪有什么舍不得的?趴在姑姑的背上,沿着蜿蜒的小路,慢慢地向前移动着。眼里虽然还是山,但也是他从未见到过的风景,心里是妈妈说的大米饭,玩具……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他们终于到了乡里,在乡里,他看见了一条比他们家房子还要宽的马路,道路两旁是一些商铺,卖小百货的,卖衣服的,卖化肥和钢筋水泥的,酿酒的……公路两头都望不到头,这是乡里唯一的一条大型的交通通道,因为它通往县城,路上车辆很少,一天除了极少的几辆客车,跑得最多的就是拉石头和煤矿的拖拉机和摩托车了,面包车和轿车很少的,那会在乡里开的上轿车的那肯定是是有身份地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