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账新账一起算了!
那后果不是他可以承受的!
郑叔清毕恭毕敬的来到府衙大堂,就看到经常外派到各地宣旨的内给事牛仙童,正昂着头,面色倨傲的看着房梁。
郑叔清心中一沉,只要看牛仙童的模样,就能猜到这份圣旨的内容如何了。
可以肯定不是升官。
“郑使君,接旨吧。”
牛仙童冷冷说道,一只手拿着圣旨递过去,却死死抓着不松手!
你这样我踏马怎么接旨?
看到这一幕,郑叔清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
自古公公好威名,这一位大概是觉得不收钱面子过不去吧?
郑叔清心中暗暗揣摩,这钱到底是给呢,还是不给呢?
他家境殷实,为官多年颇有家资。出钱打发一个死太监,完全不是什么问题,洒洒水一样。
只是很多钱可以给,很多钱却不能给。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为了给自己脱罪,郑叔清是打算将来回长安以后,上书为自己哭穷的!
如果“打赏”宫里派来传旨的太监,那基哥知道了会怎么想?
会不会认为他郑某人在扬州这个花花世界里玩得不亦乐乎,指甲缝里漏一点出来都是金山银山?所以不吝啬打赏宦官?
想到这里,郑叔清换了一副面孔,义正言辞的呵斥牛仙童道:“大胆内侍!竟然敢向刺史索贿!本官回长安定然要参你一本!”
听从这话,牛仙童一阵错愣,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郑叔清要说这话。
听闻这一位也不是什么为官清廉之辈啊!你在这是装什么大尾巴狼呢!
“不识好歹,你就等着发配岭南吧!”
牛仙童将圣旨塞到郑叔清怀里,转身便走!
等他离开了很久之后,郑叔清身边的佐官小声问道:“使君,这宦官最是心胸狭隘,万一他回去对圣人说坏话可如何是好啊。”
这种小事还需要你这个没用的狗东西提醒?
郑叔清想起足智多谋,能人所不能的方重勇。那家伙在自己身边出主意的时候,简直是神乎其技。
结果现在小方不在,身边这些僚佐,普通的杂务办得好,但遇到大事则完全不顶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啊。方重勇人小鬼大,肚子里的馊主意那是一套一套的,这些寻常幕僚真是拍马也比不上。
“行了行了,本官知道了,你们都退下吧。”
郑叔清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心中腻歪透顶。
如果只是调任,那么走驿站的公文系统,便能以公函调令的形式拿到手,根本不需要宫里的太监特意跑一趟。反过来说,如果是宫里来人,那么这份调令,极有可能是圣人的意思,绕过了李林甫。
约等于“先上车,后补票”。
郑叔清一脸古怪的打开这份绢帛,随即便看到了令他疑惑的命令。
“回京述职,等待选官。另外,将府库账册与杨钊亲自交接。”
郑叔清自言自语的说道。
杨钊这个名字,很陌生啊,也没有说这个人之前是什么官职。
如果这个人很重要,那么不可能之前自己这个官场老油条没有听过。
如果这个人不重要,那么也不必强调让自己这个前任刺史亲自交接账册。按以往官场的路子走便可以了。
圣人这个命令,有点让人看不懂啊。
“等着杨钊来好了。”
郑叔清无奈的摇摇头。
宦海沉浮,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表面上看起来风光,但实际上背后的种种风险,当真是一言难尽,不小心应对都不行。
真要说起来,当官是一件很烦的事情。
可是,他却必须要当这个官!一步都不能退!
郑叔清家在荥阳当地,有大量土地,还开了埠口,沿着运河岸边不少的商铺,可谓是家资巨万。这些利益都需要官场上的郑氏子弟保驾护航。如若不然,不出十年,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就会被新权贵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下!
这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故事,当事之人,别无选择。
郑叔清虽然“两袖清风”,但生活上却是奢侈豪放,从来不操心用钱的事情。
因为那些钱都是家中供奉给他花销的,并不需要他向朝廷公款伸手,那样既愚蠢又危险。
当官嘛,自然有利益输送,有官场应酬,没有钱怎么可以呢!
跟同僚们出去喝酒要钱,举办文会要钱,衣食住行要维持官场的体面,每一样都要钱!当然了,这些钱,不能去拿朝廷的。拿了就是“贪官”了。
“做官难啊。”
郑叔清感慨叹息了一声,随即将官府给本地富户打的欠条装到了一个盒子里,然后准备私自带走,送到长安交给李隆基。
这是当时基哥催促他改建华清宫,他以官府的名义向本地富户借贷的欠条。
把这个给圣人,证明自己已经尽力了。至于下一任刺史,嘿嘿,给他找点乐子。
郑叔清嘿嘿冷笑了一声。
他很想知道下一任刺史向圣人告状的时候,圣人是什么表情。
既然当官是受苦,那为什么要自己一个人扛呢?给下一任也加点担子吧!
……
药泉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它在后世还有个名字,便是大名鼎鼎的“月牙泉”!
这里三面环山,是为鸣沙山。
月牙形的潭水位于其间,潭水底部有活泉,清可见底,还有鱼儿。
乃是敦煌这里为数不多的休闲度假之地。
中枢来的官员,把监造莫高窟的“招待所”也选在这里,只能说这帮官僚真踏马会享受,再怎么艰苦的环境,也绝不委屈自己。
“在药泉这里行舟,真是惬意啊!”
月牙形的深潭之上,方重勇正在划船。
而豆卢军军使王思礼,正坐在他对面,皱着眉头,无暇欣赏美景。
方重勇竟然被朝廷正式任命为沙州刺史,这是王思礼怎么也没想到的。当然了,木已成舟,此事没有更改的可能。不过方重勇心里非常有数,他并不是当刺史的料。
所以方重勇很“识趣”的将沙州的政务,分成了三块。
军政这一块,比如说归刺史管的兵员、军粮补给之类的活计,让王思礼派专人来对接。方重勇只当一个“盖章机器”。
本地民政这一块,由州司马处理,方重勇依然是“盖章机器”。
本地贸易与商业这一块,由沙州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