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盛唐挽歌> 第163章 仕宦当作执金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仕宦当作执金吾(2 / 3)

“嘿嘿,斗得热闹,就是好看啊。要是不斗,可就没意思了。”

李隆基兴致盎然的摸着下巴上已经发白的胡子,丝毫不觉得这些破事有什么好奇怪的。

政治斗争嘛,都是这些鸟事,李林甫和张守珪现在已经算是克制的了。

“左相是行伍出身,办事暴烈了点……”

高力士不动声色的建议道。

“确实啊,方重勇是给朕办事的,虽然现在已经回来了,但是当年闯出来的商路没断。

怎么能因为跟右相斗权,就抓他到金吾卫衙门呢,他又不是右相的人。”

李隆基微微点头,略带不满的说道。

“圣人所言极是。听闻方重勇辞去官职以后,准备参加这次科举……”

高力士继续在一旁添油加醋。

这便是他们这样贴身宦官的厉害之处了,经常在皇帝面前说某个人的好话或者坏话,皇帝自然就会对那个人产生对应的印象。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方全忠家的这个小郎很有意思嘛!哈哈哈哈哈哈!”

李隆基像是想到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他拍着手对高力士说道:“他想玩,朕就陪他玩。这次就点他当状元了。”

这踏马也行!

高力士吓得一抖,已经有点搞不懂如今的李隆基,做事到底是怎样一个思路了。对方现在的思维,就好像返老还童一样。

做事不如从前稳重,反倒是有些“看乐子不怕事大”的心态。

“圣人,科举乃是为国选才,制度所在……”

高力士小声建议道。

李隆基百无聊赖的摆了摆手说道:

“能在沙州安安稳稳当四年刺史,还把那里搞得夜不闭户,商路通达,这能叫无才么?

他已经在河西证明过自己的本事了,科举的事情,朕也知道,你们也知道,到底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不是明摆着的么?”

听到这话,高力士连忙吓得伏在地上请罪!

李隆基将他扶起来继续说道:

“方重勇做官的本事很大,做事的能力也很强,但他考试的本事一点也没有。

朕这次就想看看,他这个会折腾的家伙,能闹出什么乱子来。”

李隆基嘿嘿冷笑道。

张倚之子张奭居然到处宣扬他已经科举中第,这都还没考呢!当看到李林甫送来的卷宗后,李隆基差点暴怒,直接将张倚罢官。

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因为张倚固然是有私心,可是李林甫也不是什么好鸟,张守珪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听闻当年张守珪在河西为政一方的时候,就默许手下丘八明火执仗的劫掠来往胡商!

那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此人心狠手黑,跟李林甫也半斤八两,算是一丘之貉了。

虽然是离开了长安城,但李隆基一直派人在严密监视城内城外的动静,以保证两位宰相与各方势力的斗法不会失控。

“让御史中丞张倚,负责调查科举的相关案子。让郑叔清释放张奭,将其他人继续关押。”

李隆基大手一挥,将右相李林甫这边的“阶段性成果”,绝大部分都给抹平了,还分了李林甫调查科举案的权力给张倚。

嗯,张倚乃是御史中丞,御史台的官员,纠察不法是本职工作,调查组织科举的官员是不是有舞弊行为,确实说得过去。

只是这样一来,长安的局面不是会更倾向于左相张守珪么?

高力士有些迷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按道理,方重勇被扣押之事,实际上是李隆基被打脸了。虽然张守珪此举或许是因为不知道内情,但李隆基还是应该是敲打一下对方的!

但现在看来,基哥的想法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力士,你辛苦一趟去金吾卫衙门传旨,让方重勇担任左金吾卫中郎将吧。”

李隆基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高力士已经被震得无言以对了!

“刺史是四品官,金吾卫中郎将亦是四品官,平调而已,力士觉得有问题么?”

看到高力士不动,李隆基笑眯眯的反问道。

问题当然是没有问题,可是郑叔清也是从三品的京兆府尹啊,那为什么他老是被人欺负呢!

还不是因为官位不代表职权,同为三品官,里头的文章大了去了。

金吾卫中郎将,就是长安城内可以斜着眼睛看人“超品官位”,在长安城这一亩三分地内,它实际权势远远大于同为四品的刺史!

金吾卫里面的官职设置,其实也是沿袭大唐设置官职“不当人”的原则,里面可谓是“机关重重”,留了不少大坑。

表面上看,左金吾卫将军,官位应该在左金吾卫中郎将之上。但是,前者是边镇将领或者节度使兼任的官职,担任官职的人都不在长安。

而后者,才是长安金吾卫的真正指挥官!

一左一右,两个中郎将,各管五百人。经常就是一个管皇城,一个管外城,定期换防。

“回圣人,方重勇资历尚浅,会不会……惹出乱子来呢?”

高力士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其实现在担任左金吾卫将军的人,正是王忠嗣,方重勇的准岳父!

理论上说,正好管着他,也算是一对奇葩的官职任命了。

高力士一直绷着脸,差点没笑出来。

李隆基摆了摆手说道:“去传旨吧,跟哥奴说一声,这事走个手续就行了。”

他没有过多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玩。

事实上,任命六品以上的官职,都需要宰相那边先起草,基哥这边批准后送到门下省审批,都走完程序后才能作为诏令下发。

可是,基哥在人事任命上的强势,那是没有人可以阻止的,也就是当年的张九龄敢跟基哥硬顶!

“那现在的左金吾卫中郎将李宓该如何安排?”

高力士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李宓从军多年,今年已经快五十岁,可以说是从开元初年杀到天宝的宿将了。

“迁侍御史、剑南道留后,让他去成都赴任吧。”

李隆基大手一挥,给李宓留了个边镇实职。

……

“方使君,你想好了么?某的提议如何?”

长安皇城金吾卫衙门的某个签押房里,张献诚面色平静的看着方重勇问道。

“河西商路的那些钱对你来说,真有那么重要么?”

方重勇忍不住问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