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盛唐挽歌> 第552章 貌似完美的联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2章 貌似完美的联手(2 / 3)

打着桌案。当然了,父亲被杀的悲伤是没有的,问鼎九五之尊的机会,则让他兴奋不已。

“李虽然弑父,但他现在仍然是天子。殿下有拨乱反正之心,固然让无数忠臣良将们宽心。

只是,灰尘不扫,不会自己离开,殿下可有除残去暴之良策?

又或者只有杀贼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方重勇漫不经心的问道,话说得非常慢,生怕永王李听不明白。

李不动声色对一旁的韦子春使了个眼色,后者对方重勇叉手行礼,叹息说道:“李有强兵在侧,又有朝廷百官替他遮掩暴行。我等有杀贼之心,却无回天之力,让方节帅见笑了。”

“是啊,天平军下辖兵马不过万,又无良将,维持三州之地已经非常不易。西进长安,实在是力有不逮呀。”

李也是在一旁长吁短叹,跟韦子春二人一唱一和。

其实那几个字已经在嘴边了,但这两人就是压着不说,等待方重勇开口。

“唉,宣武镇再怎么说,也是听命于朝廷的藩镇。李虽然残暴不仁,但始终都占据大义,节帅与麾下将士也无法违抗其军令。

节帅啊,宣武镇与天平镇毗邻,将来若是天子下令讨伐永王殿下,只怕银枪孝节军要为先锋。

到时候您可要放殿下一马,不能做那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啊!”

一旁看戏许久都没说话的李筌,忽然开口“劝说”方重勇道。

“李司马所言甚是啊,到时候某必然下令网开一面,留出安全通道让永王殿下离开。”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方重勇微微点头,跟李筌一唱一和。

李有“僚机”,他也有呀!而且这个僚机同样很能说。

“天子暴虐无道,节帅怎么可以助纣为虐?”

韦子春质问道。

“诶,话可不能这么说呀。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李再暴虐,他也是登基了的天子啊。

连永王殿下都不肯为父报仇,不肯举起义旗拨乱反正,我等臣子又怎么能站出来呢?

拿着朝廷的俸禄,多少也要为朝廷办点事,这才是忠君之道吧?”

李筌不紧不慢的替方重勇解释道,语气平静而随和,却是让李和韦子春二人一拳砸在棉花上。

李这才察觉,他有件很关键的事情没有做,那便是:发讨逆檄文。

不发檄文,外人怎么知道你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不发檄文,你爵位虽然是永王,但官职却是朝廷任命的天平军节度使呀!

藩镇便是为了拱卫中枢而设,你心里怎么能想着造反呢?

以忠君的角度来看,你应该无条件拥护李才对啊!

如若不然,你现在就该发讨逆檄文,与朝廷割袍断义!

现在李没有发檄文,无论他内心怎么想的,对外人怎么说的,都不能代表他秉持着讨伐朝廷的想法。

连檄文都不发,你说个鸡儿说啊!

李筌这番话可谓是一针见血,把方重勇不方便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现在转了一圈问题又回来了。

李正是为了发檄文,才需要方重勇的鼎力支持,无论是精锐的银枪孝节军,还是宣武镇六州,都可以极大加强他的实力。

然而,不发檄文,方重勇又表示不知道永王在此商议“大事”,究竟只是发发牢骚呢,又或者只是随便闹着玩呢?

依旧不肯表态鼎力支持。

这样就陷入了“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死循环。

韦子春与李再次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事情果然朝着最不想看到的方向在发展。

方重勇就是油盐不进,只要李不给承诺,他就一直打太极,不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这时候,谁求着谁,谁离不开谁,就变得举足轻重起来。

方重勇的选择很多,而李的选择却很单一,除了宣武镇和银枪孝节军外,他真的没有太多选择。

谁更弱势,一目了然。

其实,哪怕方重勇再傻,他看到李带着幕僚来了登州,也明白谁更着急了。

既然已经来了,那肯定是李更急。无论这场谈判李耍什么花招,都无法掩盖这一点。

“方节帅,如今大唐正值生死存亡之秋,请你务必助孤一臂之力,拨乱反正,除残去暴,重现大唐荣光啊!

得你之助,孤便立刻举起义旗,发檄文讨逆!”

李俯下身,对着方重勇深深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殿下快快请起。”

方重勇连忙上前将李扶了起来。

他握住这位皇子的双手说道:“弑父杀君,倒反天罡。李失德,不配为天子。某与银枪孝节军众将士,宣武镇治下百姓,皆愿意奉殿下为主,高举义旗,讨伐无道朝廷。”

成了!

李与韦子春绷着的脸立刻化开了,二人皆大喜过望!

紧接着,方重勇又开口继续说道:

“汴州富庶,四通八达,又是银枪孝节军的驻地。殿下不必回齐州了,明日便随下官前往汴州。登基大典,要开始筹备了,实在是耽误不得。”

哈?

李跟韦子春都吓了一跳,他们只是要举起义旗啊,这登基称帝又从何说起?

“方节帅,发讨逆檄文是应有之意,只是,这登基大典是怎么回事呢?”

韦子春疑惑问道。

哪知道方重勇非常淡定的摆了摆手说道:

“殿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

追随殿下的人,也希望您是九五之尊,代天牧狩。这样从龙者才会越来越多。

长安百官掩盖李暴行,助纣为虐,您又怎么能和他们妥协呢?

您在汴州登基为帝,以此为根基徐徐图之,三年不成就五年,五年不成就十年。

您安心,追随您的人受到封赏,他们也安心。

如此进可以入主长安,退亦不失割据河南,岂不是两全其美?”

无论是韦子春,还是李,都没想到方重勇居然把话说得这么直白,几乎是不加掩饰了。

方重勇是生怕李驽钝听不懂话,直接连一块遮羞布都不要了,将诉求提了出来。

你不登基称帝,跟着你混的这些人,他们的身份会不会很尴尬?

不称帝,你能拿出多少钱来打赏他们?你又能出什么官职来封赏他们?你要以什么名义对掌控下的州县收税?

如果你自己都只是一个亲王,只是担任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